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作者:黄小元,刘小春 主编 页数:210 字数:288000
内容概要
《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系列教材:中国民俗文化概论》以民俗导游的实际需要为主线,分别介绍了中国各民族在饮食、娱乐、服饰、婚姻、民居、鬼神、礼仪、丧葬、禁忌等方面的习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俗、民俗文化
第二节 学习民俗文化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美食文化
第二节 中国酒文化
第三节 中国茶文化
第三章 娱乐文化
第一节 民间艺术
第二节 民间游戏
第三节 节日习俗
第四章 服饰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代服饰文化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第五章 婚姻文化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沿革
第二节 婚姻形式
第三节 婚嫁礼俗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婚俗
第六章 民居文化
第一节 中国民居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
第七章 鬼神文化
第一节 鬼神概说
第二节 神文化
第三节 鬼文化
第八章 礼仪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礼仪概说
第二节 生育成长礼仪
第三节 传统社交礼仪
第九章 丧葬文化
笫一节 丧葬概说
第二节 丧葬风俗
第三节 丧葬类型
第十章 禁忌文化
第一节 禁忌的由来
第二节 禁忌的特征、性质和功能
第三节 汉族出行禁忌及少数民族禁忌
第十一章 民间传说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第二节 民间传说的产生和功能
第三节 民间传说的类型
第四节 中国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杂技的类型 杂技大体可以分为力技、形体技巧、耍弄技巧、高空节目、马戏与动物戏、幻术六种类型。 (1)力技。狭义的角抵就是指角力,争交相扑之类以力量较量为主的节目,在汉代百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汉画中常可看到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抵的图像。百戏表演者中有一类为“象人”,研究者认为就是专业的斗兽士。河南南阳一处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中,就有20多处“象人斗牛”、“象人斗虎”、“象人斗犀”等图绘。“载竿”节目中同样显示了表演者的力量,山东安丘汉墓百戏图中的“载竿”一人举竿上面有10人表演,其力量可达千钧。 (2)形体技巧。中国杂技早在汉代就形成以“顶功”为中心的形体技巧,顶功就要求有过硬的腰功、腿功、倒立和跟斗基本功,这种传统一直至今。汉代表现顶功技巧的画像砖石很多,山东嘉祥武氏祠的这两幅就很典型。 (3)耍弄技巧。汉代的“跳丸弄剑”、“舞轮”都是经常表演的节目,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丸剑乐舞宴饮图”就是很有名的一幅。 (4)高空节目。汉代文献和文物图像中都有高空节目的记载,像撞技、走索和戏车,皆有高空表演,缘竿之技在汉代很盛行,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平地表演,二是在车上表演前面“百戏图”中戏车上树立双竿双台,表演的少年演员,正从前撞翻跟斗落到后撞的小台上。今天杂技中仍保留此类技巧,“跟斗过车”就是一种。 (5)马戏与动物戏。“马戏”原指人骑在马上所做的表演,现为各种野兽、驯禽表演的统称。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桓宽在他的论著《盐铁论•散不足论篇》中说:“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戏,马戏……”。把马戏与百戏并举,可见当时马戏的兴盛。沂南“百戏图”中,就有三个马戏表演,其中一个还将马装饰成龙形。 汉代马戏除了驾驭本领的显示外,还把武艺、舞蹈等各种民族技艺运用其中,百戏图马戏表演者有的就执戟舞练,有的就舞幢。这与西方的马戏有很大区别。河南嵩山三阙之一的登封少室石阙画像上的两位马戏演员,一在马上倒立,一在马上舞蹈。 山东临淄文庙中汉画像石刻中展示的集体马戏的表演,可与沂南百戏图戏车相映生辉。图中有两匹马,前一匹上有一人,身后尚有一人飞身而至,恰好拉住骑者之手,另一人纵身而起,手挽马尾,后一匹马拉着车,车前方有一人腾空飞翔,车上除御者外,其余人物皆作表演动作,车后还有一人纵身欲上。正是这些技艺为后世马戏和空中飞人等表演提供了艺术基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