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独立“靠”父母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物资  作者:勇赫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前言

独立是通往梦想的直梯在我是孩子的时候,我有三个梦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一辆经典的儿童用蓝色小三轮车,一个“一道杠”的干部符号:拥有自己的小屋,意味着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我可以在那里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拥有一辆小三轮车,意味着我可以驾驭自己的方向,独自去更远的地方;拥有“一道杠”,意味着我拥有权力,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意志传递给至少7个人,虽然指挥同学做的不过是扫扫地,擦擦黑板的事情。现在看来,幼小的我就具有很高的占有欲与支配欲,这种“私欲”并不代表儿童的贪婪,反而体现了儿童对于成就感与独立的渴望。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梦想”没有照进现实。这是遗憾的事情,更是幸运的事情。当儿童有了自己的梦想时,“独立”的萌芽就出现了,他们开始绞尽脑汁,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微乎其微的经验去摸索实现梦想的路径。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渴望急于表达我们的“爱”,殊不知我们轻易地满足,恰恰将孩子“独立”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要知道,对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满足,并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独立是孩子的一种内心需要,正常而积极的需要,我们要采取“协助”的方式,而不是“犒劳”方式去满足他们。我们先来看看“独立”在词典中的解释:独立,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在概念层面独立与依赖是一对反义词,甚至有些水火不容的意味。在亲子关系中,独立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的脱离,更不意味着各自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情。相反,独立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自身努力,合理使用外界的一切资源与力量,在自我实现的同时,贡献与成就他人。换句话说,独立意味着更好的学会生存,适应社会,贡献家庭。大多数中国的家长潜移默化将孩子当动物对待——小时候是怀中的宠物,长大些是棍下的牲畜,成年后是轰出家门的野生动物。这种待遇的从高到低,伴随着由爱生恨的情感过程。我们所谓儿童的叛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对于“待遇”下降的一种反抗。都说夫妻没有隔夜仇,亲子之间就更不应该有矛盾了。其实不然,你去听听有孩子的父母聊的话题就知道,这之间不但有矛盾,而且矛盾还不小呢!孩子大一些的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两句话“孩子不理解父母!”“孩子不懂事!”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照着我们的要求去做,孩子自然就会有意见,有一些年纪老大还听从父母指挥的孩子,是缺乏生存能力的表现。应该怎么样去教育,一两句话可能说不清楚,但应该怎么样生存,我想“独立”两字足以概括。一切的爱和教育都要在独立或者说“独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真正的爱与真正的教育。亲子关系的矛盾大多根源于孩子独立性的问题,没有孩子的独立,就不会有家庭的幸福。孩子的独立是从0-6岁这个黄金时期培养的,错过了将是一种损失,如果不去弥补,更会成为终身的遗憾。开始动笔之前,我就想这本书为谁而写?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写孩子,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写父母?后来我选择了后者,也许教育者需要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而受教育者需要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助人自助”这句话成为学科的核心精神,也恰是本书需要阐述的亲子教育观。“助子自助”,没有父母对独立的觉悟就难以实现,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难以实现,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就难以实现,没有儿童潜能的发现与开发就难以实现,没有阅读的辅助也难以实现……孩子的独立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家长的梦想是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生存。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我想独立就是通往梦想的直梯,作为父母的我们不需要告诉他们梦想在哪,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攀爬。这本书企图将孩子独立的方法传授给读者,但由于本人学识经验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不吝赐教。孩子独立,是幸福。

内容概要

  作者希望通过《孩子独立"靠"父母》,告诉家长朋友们,孩子的独立不是口号,而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家长的梦想是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生存。《孩子独立"靠"父母》企图将孩子独立的方法传授给读者。从父母觉悟、亲子关系、心理教育、潜能开发、阅读指导六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帮助孩子独立,最后分享了作者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独立问题的案例。

作者简介

  勇赫,一个“非典型”的80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外研社宣传策划主管,《东方教育时报》、《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特邀专栏作家,被誉为“80后心理教育专家”。曾在芳古园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从事心理教师、科学教师、音乐教师及大队辅导员等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创办中国第一份专供小学生家长阅读的心理教育月刊——《拥报》。现从事外研社全民阅读推广及心理教育普及工作。勇赫特长颇多,涉猎广泛,曾翻译作品《宝贝熊玩转数学》,音乐作品有《奥比岛之歌》、《美好的时光》等,配音作品有《功夫汉语》、《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文化经典故事系列动画》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孩子独立“靠”父母觉悟
 写给年轻妈妈
 孩子毕竟不是你
 给“望子成龙”思想做手术
 父母就“管”孩子到6岁
 生存之道>养育之道
 作不了三HAO生,作三H生
 贡献子女,保障自己
 
第二章 孩子独立“靠”亲子关系
 协助孩子而非犒劳孩子
 亲子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秘方
 不应该“尊重”孩子
 孩子独立很简单
 孩子成熟靠“权商”
 走出亲子这个圈
 
第三章 孩子独立“靠”心理教育(上)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模特——浅谈典范教育
 理性的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大师
 自卑“背”一生吗
 占有欲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告诉孩子,结果不一定
 
第四章 孩子独立“靠”心理教育(下)
 没有危机感比危机更可怕
 独特产生自信
 保护孩子的叛逆
 世界和你一样不完美——浅谈客观教育
 用愿景点亮亲子教育
 如果别人老亲你,你该怎么办
 父母就是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第五章 孩子独立“靠”潜能开发
 生存是学习的理由
 洗衣先洗洗衣机,学习之前先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一棵“成长树”——浅谈背景理论
 专家宝宝还是管家宝宝
 兴趣是台动力不足的马达
 用你拥有的追求你没有的——我的全景教育观
 成功产生机会——还谈积极教育
 方法是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第六章 孩子独立“靠”阅读指导
 读书就像处朋友
 潜能与儿童阅读
 绘本与早年教育及其他
 书为什么没有说明书?——谈少儿阅读的意义
 阅读的诀窍
 
第七章 孩子独立“靠”案例分享
 父母不要作孩子的家教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小宅男”
 我为什么没有学习状态
 不想背唐诗
 教会孩子如何提升人际魅力
 读奥比岛的书有用吗
 奖励孩子学习是种“罪”
 到底和孩子聊什么
 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越简单越好
 顶梁柱还是败家子

章节摘录

父母不要作孩子的家教!(选自第七章“案例分享”)勇赫大哥:你好!我今年32岁了,有个女儿7岁现在上一年级,平时孩子好动很机灵,可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反映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回家读书时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她上课时没有记住的字或英语单词发音,不管我怎么重复给她教,就是很难记住,有时一个字或单词要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可以勉强记住,每天晚上要花很久的时间教她读书,进度很慢,而且每天要很晚才可以睡觉,我怕影响她休息,第二天上课有影响了!!我想请问勇赫大哥这种情况的孩子遇到过没有,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一下吗? 谢谢!!!家长朋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由于工作较忙,没有很快回复您的邮件,向您表示抱歉。像这样的小女孩是非常常见的小女孩,像您这样的家长也是非常常见的家长。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正处在事业上升期,背负压力却勇往直前,要强奋进的心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落后给同龄的孩子?另一方面,刚上小学的孩子,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无忧无虑到严格要求纪律,从自由发挥想象力到统一的教学考试,让她怎么能那么快适应呢?两方都是无辜的,我去帮哪一方呢?在教育咨询上,我们把前来求助的人称作案主或来访人。这意味着,其实在生活或工作中,是您更加感受到内心的痛苦,并希望把问题在咨询师这里解决掉。那么,我想,我要帮的人,应该是您。从始至终,您一直围绕着一种标准来评判孩子,如“很难记住”、“勉强记住”、“进度很慢”,这个标准不是ccc标准,也不是ISO9001,是由您钦定的。您的这个标准也并没有客观数值厘定,而就是自我的感觉。最可怕的,是您拿自己和孩子进行比较。这就好比大象嫌小象力气小,老鹰怪小鹰飞得慢。“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是古今亲子教育的通病。还记得揠苗助长的故事么,我们的初衷都是伟大而善良的,而不当的行为却能真正伤害我们的孩子。小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平时好动又机灵。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个现象!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头脑会时常浮现家庭的场景。面对老师冷酷的脸,她更加迫切想念妈妈亲和的笑容。在很大程度上,小孩子的精神不集中表现了一种回避行为,即他们通过转移的方式来化解内心矛盾。另外,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精神不集中的孩子是因为大脑处理信息较快,所以这类孩子可以在很短时间处理不同的事情,而精神集中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慢”。我觉得这种说法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并不绝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的反应是可以经过训练而改变的。至于您说有个重大的“发现”,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最最致命的问题。就像我们在单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一个职位都对应相应的职责。孩子的学习由谁负责?我敢说0-6岁是家长负责!6岁以后,就是孩子和教师共同承担的事情了。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也写到了,如果6岁之前,我们的孩子进行了丰富而合理的亲子教育,6岁就意味着他或她已经心理断乳了。他可以独立去思考他的生活,并通过求助与咨询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您在苦口婆心地教孩子学英语,显然是希望能够提高她的英文水平。您超越了您的权限,既没有帮助教师,也没有帮助到孩子。相反,儿童产生了一些错误认知。第一,学习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生活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第二,母亲可以给我做一些辅导,上课的时候听不到也没有关系。这种错误认知毒害太深,将会持续贯穿他们的学业生涯。首先,不要过多寻问她的学习,去关心她的生活与爱好。一个人只有爱生活,她才会更爱学习或工作。一个对生活都失去兴趣的人,也就失去了梦想,当然也就更加不重视实现梦想的手段——学习与工作。其次,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首先以访谈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于学习的讨论。静下心来,把眼前的孩子当作一个成年人。“现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告诉妈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妈妈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不要着急,只要你努力就好了!”这样的语言就像“踢皮球”,始终把球踢给孩子,让他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哪怕你是大学教授!学校的教师与同学才是他去求助的最佳对象。在求助的过程中,他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沟通。第三,规律作息,养成良好习惯。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由她自己来规划,规划好了就要严格执行。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的效率,一方面也让他有更强的自主意识,进而提高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想说说如何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力。我不是英语老师,没有资格讲解。但是根据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睡眠之前是最好的时段。每天如果9点睡觉的话,8点30进行英语单词或其他背诵训练就足矣。由于睡前神经紧张于单词的记忆,睡眠时头脑会继续映射单词,大大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其他的时间,不要看单词,让他们多看看大自然吧!勇赫

后记

冬天出生的我喜欢思考,也喜欢将我思考的内容分享给别人。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现在的人,爱写不爱读。“写”成为了一种表达的工具,甚至是宣泄的工具。“读”相当于倾听,这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技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大学时期我洋洋洒洒写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春梦了无痕》,现在看来就是一部愤青的愤世之作。我用自认为犀利的笔触直白地揭露着中国大学的教育诟病与中国大学生的懒散现状。我希望大家读它,让读者走进我的世界,感受我的难受。由于种种原因,文章最终没有发表,我也就搁置了自己的作家梦。毕业后我先后在两所小学、一家校外辅导机构、一家出版社工作。在小学教书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供亲子阅读的心理月刊《拥报》。我为亲子写文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每个月我都会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家长沟通,也得到了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孩子们的一张张童真无邪的笑脸让我彻底的洗心革面,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放弃了愤世嫉俗的人生观,变得更加积极乐观,阳光向上了。在我的课上,儿童与我都是学习的主人,对于科学未知的探索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善于总结方法,并且告诉孩子们我的方法是怎么一步步得来的。儿童任何一点带有想象力的思考都会得到我极大的鼓励。就在其他教师乐于善于使用ppt等多媒体的时候,我却将音乐、舞蹈、相声、口技、表演、游戏、活动等方式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孩子盯着教具是一个教师魅力与能力的丧失,我相信我的举手投足一点也不逊于他们崇拜的飞轮海或者喜羊羊。我坚信只有参与才能让儿童有更强的自信与能力。在芳草地国际学校教书的时候,我担任大队辅导员和音乐教师、心理教师三重角色。虽然忙碌,但却可以接触更多的孩子。在那所优秀的学校里,我内心产生了一个纠结的矛盾,也可以认为这个矛盾便是《孩子独立“靠”父母》这本书的缘起。我经常在内心叩问自己,到底应该让孩子保持幼稚的童年状态,还是让孩子尽可能的早些成熟?如果让孩子保持幼稚的童年状态,会不会让孩子失去社会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如果让孩子早些成熟,孩子是不是会失去低龄时期应该享受的轻松快乐?虽然我那时候是社会学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依旧不能解答这个问题。这就使得我在给孩子设计活动中,兼顾了社会实践性与娱乐体验性。这给教学准备带来很大的负担,然而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知心姐姐工作部做作兼职潜能培训师的时候,认识了卢勤老师,看着她每次精神矍铄,落拓大方的出场,我倒觉得自己想一个心事重重的老人。卢老师没有收我为徒,我却一直把她当作自己的老师。她老人家在我结婚的当天早上,还不忘发来她的祝福短信“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我和妻子在婚车里相视一笑,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卢勤老师是不老的知心姐姐,因为她有一颗童心。她让我明白儿童不只是幼稚与单纯,他们还具备着积极、乐观、勇敢、忍耐等品质。她随时不忘肯定儿童的品德与才华,甚至是我这个“大儿童”。她的一句“你很有才华!”让我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在所有的教育理论都在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迎合教育者的时候,她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这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相信孩子,相信在方法提供给儿童之后,儿童会发生质的飞跃。之后,我到过一家校外辅导机构做咨询师。说是咨询师,其实就是电话销售,由于赶上金融危机,报名的家长越来越少了。我就在上班的时间通读了《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历史》,受益匪浅。我经常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免费解答家长提出的教育问题,让家长明白学习之外的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计划写自己的教育文章。由于与领导价值观的冲突,最终我放弃了工作。外研社是我的第四份工作,我刚来到这里就被分配到少儿出版分社。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今生注定要与少儿打交道。我创办了书香妈妈俱乐部,负责向全国会员推荐好书,并传授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在新浪开博之后,我受到了很多的读者的认可,声称我的文章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借鉴。在获得认可的的同时,我也渐渐理清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当初那个悬在我心中的疑问似乎有了答案——作为社会成员的儿童,必须符合社会化的要求,跟上时代进步的速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生活,同样,这对于家庭与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而如何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呢?简而言之,独立。独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词。我们经常听见“孩子要求独立”,或者“父母要求孩子独立”这样的对话。独立意味着个体的潜能被开发,他人的负担被减轻——真是一举双得!家长经常在孩子成人之后呼喊“禁止啃老!”“独立光荣!”,殊不知,今日之不独立,是因为早期的教育并没有做好铺垫工作。《孩子独立“靠”父母》就是希望给现在孩子还小的父母提供一些方法,此“靠”非彼“靠”,没有正确的早教意识与亲子教育方法,儿童就不会具备在日后成功“独立”;有了正确的早教意识与亲子教育方法,儿童则会比同辈群体更早的“独立”。我想做一个比喻,如果说孩子独立就像独自远行,我希望《孩子独立“靠”父母》是父母为孩子准备的行李。行李也许现在看是多余,但是直到很久的一天,它的作用才会让孩子感到空前的给力,也会让父母觉得神马烦恼都没有。孩子独立靠什么?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关键在于父母所赐。包括父母觉悟、亲子关系、心理教育、阅读指导四大部分。从认知到行为,从理念到方法,只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就好。在《孩子独立“靠”父母》中,我将更多的心理学理论,包括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根植到亲子教育领域,让家长能够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方法。另外,我提出了自己的ROMP教育模型,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理性教育(Rational education)、客观教育(Objective education)、典范教育(Model education)、积极教育(Positive education)。还有“三景”理论,包括背景、全景、愿景,孩子依靠“三景”可以最终获得独立与发展。在书的最后,我附上了一些案例分析,都是一些咨询问题的家长和我的邮件往来,未经删改,为父母出些小招。亲子教育的书写好很不易,主要是读者群体既是“亲”,又是“子”。先要说服家长,再让家长说服孩子,这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字斟句酌间,难免有用语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斧正。最后想感谢,没有大家,这本书出版不了。感谢母校首都师范大学,以及为我启蒙的田国秀教授、范燕宁教授、渠淑坤教授,没有你们,我还是个四六不懂的小男孩。感谢卢勤女士,没有您的鼓励,我可能根本不可能踏入“亲子教育”这个领域,同时也感谢知心姐姐工作部的同事们。感谢好友翟斯萌、王晓菲、郑浩、王曦、王军、向恬田、李蓉梅、宁巍,和你们争辩时,产生了最多的灵感。感谢芳古园小学校长申瑞芝女士、芳草地国际学校书记苏国华女士,你们的赏识与信任让我们获得了教育的经验。感谢新浪网育儿频道编辑郑文晋,是她支持我多写一些亲子教育的文章,并将其中较为优秀的推荐给新浪的网友朋友们。感谢物资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刘天一女士,没有您的信任与赏识,此书也不可能顺利出版。最后感谢始终把我视为掌中宝的父母,和被我视为掌中宝的妻子,你们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而学习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天梯。”我应该把这句话告诉女儿。谢谢勇赫老师写了那么多对孩子教育有益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最浪漫的一天    勇赫老师说的太有道理了,我深有体会: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不能复杂化,这样才能让孩子和老师有更多沟通空间,也有利于孩子今后自主性的发展。    至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我们作为家长的不能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引导孩子,让他慢慢改变以往的那种依赖心理,逐步提高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独立性。    谢谢勇赫老师的详细解答和大力支持。    ——Jenny    叹服,深刻。    有感而发。    ——长着酒窝的小妞妞    昨天我跟朋友聚会,一个妈妈正在遭遇相同的问题,很有用,转发给她了,谢谢。    ——真爱    “所谓不入迷,难出奇。”我每天都会抽时间拜读您的博文,对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这一类俗语,倍感亲切。它们总是通俗准确地一语道破机关。    ——孺子可教

编辑推荐

《孩子独立"靠"父母》编辑推荐: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众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青少年的心智、身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及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则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断的作出科学探索和创新。可见,提供一种能协助家长与孩子架一座“心桥”,并构建一种科学、理性、和谐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模式,对于家长们来说是多么的紧迫。《孩子独立"靠"父母》作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作了积极、热情及创新式的教研与实践尝试。作者撰写的这本新作《孩子独立“靠”父母》,正是献给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一本心的礼物,其中的家庭教育观点及提法绝大多数是原创的,而这些观点及表述的形成依据则来源于——社会学的观念、心理学的思考、相关教育的实践经验。作者力图运用自己的相关体验和理念,以及创新式植入式的方法和在学校一线工作经验,为解决当下一些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模式及方法问题献计献策。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读同龄人写的亲子教育书籍,相信可以产生共鸣,并有助于家庭的幸福与和谐,还会为更多的家长与孩子成为好朋友助上一臂之力。相信《孩子独立"靠"父母》的出版,将会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关注家庭教育的读者朋友们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支持。

名人推荐

得出“独立要趁早”这句话,不仅是勇赫用了三年时间思考及实践总结出的结果,更是他自己人生成长经历的深刻体验。因此,在《孩子独立“靠”父母》里他一再强调“孩子独立”不是脱离家庭系统,而是成为可以贡献家庭的一份力量,他提出的“互助式”家庭教养模式,相信一定会给家长们全新的启发。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孩子独立“靠”父母》刚一问世,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些读者对这本书的题目感到非常好奇,一方面孩子“独立”问题是中国家长最为挠头的难题,很害怕自己身边的小宝贝,成为将来的“啃老族”;另一方面并不太理解作者用的这个“靠”字的真正寓意。    读者对《孩子独立“靠”父母》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更是感到震惊和意外,心理专家朱虹表示“他(指勇赫)的想法是80后年轻人独有的,相当程度改变了我对现在孩子的认识……”也有些专家表示不能接受他的“前卫观点”:“知心姐姐”卢勤看完其中的一篇《不应该“尊重”孩子》表示,“我们现在都在强调尊重孩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孩子独立“靠”父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当今的孩子真是不好教育,时代变了,思想也要变,我们当家长的要和现实结合,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人。可是我们家长学历低,思想文化各方面都跟不上,理解不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所以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连自己还不知道那,太可怕了。最近读了勇赫的书
    {孩子独立靠父母},觉得对自己还挺有启发和帮助的,他书的内容非常实际,不空洞。我还推荐了不少有小孩的朋友读读,会很有收获的。
  •   孩子独立“靠”父母,“靠”的是父母的独立和独立教育,没有父母的独立与独立教育,孩子就得永远“靠”父母。中国式的教育下的孩子独立性都不够,一代代耳濡目染下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独立,当我们80后的父母认识到问题后却又苦于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何开始对自己孩子的独立教育。有了这本《孩子独立“靠”父母》知道了要“靠”父母的觉悟,“靠”亲子关系,“靠”心理教育,“靠”潜能开发,“靠”阅读指导,还结合案例分析,清楚明了的教会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独立性了。
  •   这本书选题很好,孩子独立确实是一个当下最热甚至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这个经济压力的社会里,父母与孩子都应该为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单靠父母, 孩子不独立,早晚会吃亏,早晚会成为累赘。我非常同意勇赫六岁让孩子“独立”的看法,没有孩子独立,谁也不会幸福,还会引起社会很多问题
  •   孩子总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我们的逻辑强加到孩子身上,应该给孩子一个空间,引导学习!读《孩子独立》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勇赫希望给大家一个空间,也希望家长给孩子一个空间。没有选择的教育是死板的教育,没有选择的学习是枯燥的学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也需要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   勇赫老师的博客一直很受欢迎,知道他出书了真心为他祝福。勇赫总是用比较深邃的思想和通俗的语言教会我们年轻家长如何成熟起来,轻松起来,收获起来。听说《孩子独立靠父母》成为了十大好书,一点都不惊讶,非常稀饭!十分支持!
  •   那天看到了《北京青年报》对于《孩子独立“靠”父母》的推荐,然后就在当当网买了一本,感觉确实像报上说的,有很多切切实实的家庭教育方法,收益很多。
  •   不独立,孩子永远幸福不了,家长也是。我们总是呵护孩子到成年,甚至大学毕业,类似于西方国家先污染。等孩子该到找工作、找对象的时候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孩子独立靠父母》这本书就是给我们一种警示,让我们不要做糊涂父母
  •   我国缺少像勇赫这样的年轻一代教育专家,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记得当年我在大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过维果斯基的观点,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我想要是能过做到这点,就需要有一批年轻有为,敢想敢为的专家加入到教育的讨论中去。勇赫在书中提到的客观、理性、积极与典范四条家教原则很显然吸收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但也不乏他对理念的原创性发挥。可以说本书的一些教育观点是新颖的,甚至在国外也比较少见,我觉得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学习一下。
  •   我现在每天与孩子爹学习《孩子独立”靠“父母》,想让他迅速成为像勇赫一样的”专业父亲“
  •   好书必须推荐啊,大家一起来看勇赫大叔的《孩子独立“靠”父母》吧!
  •   为人父母,现在除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的关注与教育。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我们太多时候应该好好去学习学习。这本书给我了很好的指导。非常喜欢。
  •   我早就觉得很多老观点应该改一改,需要有一位同年龄的专家给我们80后父母一些比较新的指导,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孩子独立“靠”父母》,八错八错,顶一个
  •   《孩子独立“靠”父母》很适合年轻父母尤其是年轻妈妈阅读,刚买了一本,觉得真是不错啊,好好研读~
  •   我感受最大的是《孩子独立“靠”阅读指导》这一章节。我家小妞子4岁了,依照勇赫老师所说到的进入了阅读的黄金年龄。以前觉得多给孩子买书,让他自己去看吧,勇赫老师在书中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最终要的是共读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了知识,更教会孩子沟通
  •   我家小宝宝刚刚出生一个多月,这本《孩子独立“靠”父母》内容是针对1-12岁的,有点超前,就当预习了!
  •   《孩子独立“靠”父母》,很不错呢,大家来看看吧,读后对怎样培养我们的小宝宝很有帮助!
  •   “所谓不入迷,难出奇。”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读《孩子独立“靠”父母》,对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这一类俗语,倍感亲切。它们总是通俗准确地一语道破机关。
  •   全文贯穿一种新的理念,就是如果为了将来不成为啃老族,就要让孩子尽早的啃老。这是有些哲学意味。早啃啃的是经验、方法与资源,为日后独立打下基础!这本书一定会畅销的
  •   昨天孩子爹看晚报,我看刚买到的这本书,他突然大喊一声——原来他发现《北京晚报》也对《孩子独立靠父母》做了推荐,立马夸我有眼力,什么人啊!嗨
  •   勇赫大叔不愧是80后亲子教育专家,全书将自身成长经历、自己的小学工作教育以及00后儿童的成长特点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得很符合实际,实用性很强,读后受益匪浅,对年轻妈妈来说不愧是福星啊!
  •   家长们应多关注和学习,好
  •   我觉得的全书的核心理念就是我写的标题八个字。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这么想的?
  •   没有让我失望,一个同龄人能够写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支持一下同龄人
  •   辩证的育儿理念,学习ing
  •   很好的一本书,送朋友朋友
  •   可以读一点儿
  •   深入进去,有所收获
  •   果然不错,内容很丰富,很适合我!
  •   一直以来挺困惑,用来参考
  •   很不错的一本书,有启发。
  •   代人买的,说还不错
  •   看了前两章,不错。
  •   内容也可以!
  •   还是感觉不错的
  •   好书!内什么勇赫老师的书我觉得是所有专家里写得最实在、最实用的
  •   《奶爸经》给爸爸看,《孩子独立“靠”父母》给自己看
  •   一口气买了勇赫老师两本育儿专著,但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新书《奶爸经》,我觉得《孩子独立靠父母》适合6岁以上的家长,《奶爸经》适合6岁以下的家长。
  •   同感。家长和教师是两种角色,即使做教师的家长在家里也应该做得像一个家长。家长不是助教,不是陪练,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让孩子的心灵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帮助孩子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立、自律,处理好各种关系,拥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最关键的。
  •   作者说得很有道理。我儿子看书很快很快,现在也是在慢慢培养消化吸收,选出一篇来仔细地去咀嚼,也相信学会正确阅读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   “所谓不入迷,难出奇。”每天都会抽时间拜读《孩子独立“靠”父母》,对书中出现概率很高的这些小俗语,倍感亲切。它总是通俗准确地一语道破机关。事物都是两面看。把“啃老”一词剖析的如此深刻,人的思维延伸的多远,你的眼光就有多远。
  •   书看过了,很不错。我是一名儿童教育从业者,从事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十年。希望有机会能多与你交流学习。
  •   说得好!孩子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更该让他们从小就有危机感。以便激发斗志,刺激思维的活跃……。祝朋友心想事成,开心快乐!
  •   写的真好。很多父母,总是在幼儿园,学校,老师身上找问题,看来《孩子独立“靠”父母》才发现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   《孩子独立“靠”父母》是一本实用的书!非常感谢作者提供的方法,我会去试试。作者说的很对,有时我急于求成,总是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其实并没收到什么效果。书中的建议给我提供了很多好方法。再次说声谢谢!
  •   得出“独立要趁早”这句话,不仅是勇赫用了三年时间思考及实践总结出的结果,更是他自己人生成长经历的深刻体验。因此,在《孩子独立“靠”父母》里他一再强调“孩子独立”不是脱离家庭系统,而是成为可以贡献家庭的一份力量,他提出的“互助式”家庭教养模式,相信一定会给家长们全新的启发。
  •   比较有借鉴意意义,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早点独立,但总觉得还是书本上的理论多了点,实际案例少了点,是不是因为作者出书时还未为人父呢,
  •   因为觉得儿子不够独立,所以才买的这本,看了一部分内容,还成。
  •   一直关注刘老师的博客,所以书自然也要买一本啦!
  •   自己得努力!
  •   可以借鉴的一本好书。
  •   唯一的不满意就是价格贵,折扣也不低!!!!!!!!!!!!!!
  •   只是理论的东西,比较空洞。
  •   纸质一般,手感比较粗糙
  •   不错的书,适合3-18岁孩子的家长看看
  •   印刷不太理想,内容还是可以的
  •   勇赫的《孩子独立“靠”父母》标题很吸引人,但是里面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不如勇赫老师的第二本书《奶爸经》好看好学!
  •   内容不错,编辑水平一般,纸稍微差一些
  •   孩子靠父母,父母靠谁啊?
  •   正在拜读,心得后期跟进
  •   本人觉得一般吧 内容有点空泛泛而谈
  •   昨天刚到货,内容还没细看,但纸张和印刷质量实在不咋样。
  •   一般我觉得
  •   看了一部分,觉得一般,一些地方可以借鉴
  •   这本书要批判的去看,虽然写的很多有理论依据,但是很多还是不适合中国国情。有些方面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   书本看起来不错的,慢慢的看
  •   不错,不像有些书专业术语多得让人看不下去,本书作者娓娓道来像与人聊家常
  •   看标题觉得不错,才买的,收到后,发现作者是个男的,还是个80后,更晕的是,还是个没有宝宝的80后男性。虽然作者以前做老师,接触过孩子,但总感觉有些,,,,,,
  •   看了二章了,觉得一些概念挺好的,CASH原则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更甚是处理人际关系。但目前觉得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宝宝吃饭拖拉怎么办?不肯做家务如何激励?)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多,也可能后几章有,还没看到的缘故。总体观念感觉不错,观点新颖有时代感也有独到一面,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买给自己看的读物,很好,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