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为怀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王宇 编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信佛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曰,放下。却难倒了众世人。”  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怀慈悲,心中无愧,自然可以生活得无所挂碍,自然可以怡然自得。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在佛学的世界里,你会了解忍耐不是压抑,你会懂得慈悲不需伪装。体验佛学的智慧,你也可以拥有自在欢喜,欢喜自在。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中有佛,处处法喜充满。心中有佛,时时心安自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1.佛,近在咫尺2.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佛国3.活着,本就是一种幸运4.知足方能心安常乐5.羡慕别人不如善待自己6.心怀慈悲,广结善缘7.助人不求回报是最大的回报8.凡事留三分余地9.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10.用心地生活、做事1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2.佛法在人间,菩提心中求13.将生活本身当成目的第二章 功德——一毛钱与一万元的功德1.真正的功德在于心2.一毛功德可胜一万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4.朴素的平等主张5.送佛送到西6.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7.慈悲教人去爱8.慈悲重在践行9.为别人点一盏灯10.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第三章 修行——人世的苦乐皆为修行1.多忏悔.多改错2.苦与乐的关怀3.打你骂你的人,是让你修忍辱4.慈悲的三种表现形式5.天生就有缺陷需苦修6.慈悲喜舍——化解负面情绪之法宝7.不要搬弄是非8.换种眼光看问题9.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10.律己要严,待人要宽11.忍一时之气,免百臼之忧第四章 普济——众生平等,慈济可达极乐1.草木皆众生2.蚊子、蚂蚁与人平等3.敬父母就是敬佛4.儿孙自有儿孙福5.旧的不去,新的不来6.孝顺父母,慈悲儿女7.慈颜常笑,悲心化辱”8.学会解脱,可登极乐9.博大的人道情怀10.做一个善良的人11.心是恶源,形为罪薮12.“无漏”的福报第五章 善心——意念苍生情1.待人以善心白宽2.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3.慈悲无敌人4.享福不忘造福5.善心可化解怨恨6.知恩,感恩,报恩7.珍惜身边有缘人8.学会倾听,会给你带来福气9.你是微笑的,世界就是微笑的10.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11.体恤别人的苦难12.待他人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第六章 斋戒——戒生以修德性1.戒杀2.戒盗3.戒淫4.戒妄语5.戒饮酒6.戒荤腥7.戒暴力8.戒抢劫第七章 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之间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2.有卢斤舍,才会有所得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4.平平淡淡才是真5.贪欲是一种毒药6.放下就是快乐7.活在当下8.学会忘记9.放弃也是一种美丽10.淡然面对得与失11.学会宽恕,才能真正打开心结第八章 静心——心性清净得福报2.情感纠葛,一切随缘3.淡泊以明智4.保持空杯的心态5.把心头的火压一压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不要庸人自扰8.以平常心处世9.顺境不一定好,逆境不一定坏10.祛除心中的浮躁11.品味清茶人生

章节摘录

  世人为了得到解脱而苦苦寻佛,他们四处奔波、到处寻找,却最终一无所获,访遍了寺庙,拜完了菩萨,为何还不见佛?佛到底何在?人们发出了声声叹息。  其实,佛不是那修于高高寺院中的巨大泥塑,更非传说中的无所不能者。佛本平常人,得道者即是佛。心中无佛何处去寻佛?心中有佛,佛便存于人世间,近在咫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有如此一段描写:“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段话的意思是:佛在外出化缘的时候,会将袈裟穿戴整齐,拿上钵,到舍卫大城,不分贫富,次第进行乞食,等待好心之人将钵装满之后再返回到住处,然后进食。吃完之后佛将钵收好,将外出弄脏的脚洗干净后,将坐垫放好,开始做功课。  读完之后,世人皆惊:这是佛?佛为什么像一个平凡的老者一样穿衣吃饭、一样收碗洗脚。这与凡人何异?  世人皆认为佛远在天边,佛乃是那高高寺院中供奉着的金像,佛乃是端坐于西天莲台上的俯视众生者。他金光灿灿,法力无边;他可以整日不食不饮,却依然笑对人世;他可以腾云驾雾,救苦救难。佛在我们心中是如此遥不可及,因此世人皆认为,除了膜拜佛,除了赞叹佛,毫无他路可以接近佛。但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记述是如此鲜活,不容世人质疑。其实并非是佛太过于平凡,实乃佛本就近在咫尺,从未远离。  世人心中的佛与真实的佛有着天壤之别,而在最为原始的佛教经典《阿含经》中,佛的形象更是平易近人。  佛如细心的母亲,对弟子体贴又关怀;佛善解人意,但也有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这让身为凡人的我们无法想象:佛乃万能之人,岂可被难倒?但是,事实如此,佛经中记载着,佛在面对教化众生的问题时,也会遇到无法度化之人。我们总以为佛总是用最谦卑的形象说话与行事,但是佛在面对众生之时,也会显示出凌厉之色。  佛本为人,只是在感悟了佛法之后才变为了佛,佛的说话行事与我们普通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比我们存有更多的智慧、更博大的胸怀而已。  ……

编辑推荐

  为了给予一切众生清净无为的快乐,佛陀遁入深山中修行;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生死轮回的痛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  让我们聚集到菩提树下,倾听佛陀穿越时空的睿智教诲,沐浴在佛法的无上光明和极乐之中。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 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怀慈悲,心中无愧,自然可以生活得无所挂碍,自然可以怡然自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慈悲为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