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王保忠 页数:188
前言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难以确立的正是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因为这些问题是与我们的表达方式相伴随的,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 ——《维特根斯坦札记》 制度是个深邃的主题。制度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国内学者从经济学视野研究会计制度问题大致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会计制度之研究在国内学者之中,类型诸多,概括起来有两种倾向:其一,会计制度研究是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研究,多与当前国外会计制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其二,会计制度研究是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变迁进行研究,多从一个历史制度分析视角进行纵向研究。本书研究即属于第二种类型。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会计制度的变迁分析,必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至少跨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本文着重从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考察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重要特征、变迁主体和动力,分析会计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的高度相关性,揭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提出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
王保忠,男,中共党员,汉族,山西左权人。于1998年、2006年在山西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教务处教务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基础理论、制度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近年来参编了《会计电算化》《会计学原理》等面向21世纪应用性本科财经系列规划教材;参与了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在《资源科学》《价格理论与实践》《财会通讯》《财会月刊》《技术经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运城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
书籍目录
0 导论 0.1 内容提要 0.2 选题依据 0.3 研究的主要方法 0.4 文献综述 0.5 本书内容基本结构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 1.1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官厅会计制度 1.1.1 奴隶社会——官厅会计的奠基阶段 1.1.2 封建社会——官厅会计的发展和稳定阶段 1.2 中国与西方中古时期会计发展的比较 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 1.4 经济发展与会计制度演进 1.4.1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会计规则的演进 1.4.2 会计规则演进受到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4.3 会计制度改革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2 会计制度变迁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比较 2.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简要回顾 2.1.2 关于西方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总结 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评述 2.2.1 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的需求理论 2.2.2 集体行动与制度变迁的供给理论 2.3 产权制度变迁理论 2.3.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2.3.2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2.4 会计制度的有关概念在本书研究中的界定 2.4.1 制度与会计制度 2.4.2 会计制度的本质演进 2.4.3 会计制度与一般社会经济法律制度3 新中国会计制度及制度环境变迁 3.1 1949-1978年会计制度及制度环境变迁分析 3.1.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49-1978) 3.1.2 全国统一会计制度 3.1.3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 3.2 1979-1992年会计制度及制度环境变迁分析 3.2.1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重心(1978-1981) 3.2.2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2-1992) 3.2.3 会计制度法律环境分析(1982-1992) 3.2.4 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形成 3.2.5 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 3.3 1992年至今的会计制度及制度环境分析 3.3.1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3.3.2 会计制度法律环境分析(1992年至今) 3.3.3 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 3.3.4 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 3.4 利益集团与会计制度环境变迁 3.4.1 利益集团理论的文献回顾 3.4.2 中国利益集团在社会经济宏观变迁中的演变轨迹与特征 3.4.3 会计制度相关的利益集团构成与演变 3.5 会计制度变迁及制度环境变迁的阶段总结4 产权制度演进与会计准则变迁 4.1 现代产权理论与会计学研究的融合 4.1.1 产权理论融人会计学研究的客观必然性 4.1.2 产权理论融入会计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4.2 产权制度演进与会计准则变迁 4.2.1 产权制度演进是会计准则产生的基本动因 4.2.2 降低交易费用是会计准则形成的必要条件 4.2.3 产权主体博弈是会计准则形成的直接原因 4.3 中国会计准则及产权含义 4.3.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 4.3.2 中国会计准则的产权含义 4.4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 4.4.1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变迁中的成就与问题 4.4.2 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途径5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5.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力和主体 5.1.1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主体分析 5.1.2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5.2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分析 5.2.1 制度均衡概念的引入 5.2.2 会计制度供求和制度变革 5.3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 5.3.1 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变迁 5.3.2 渐进式制度变迁 5.3.3 从增量变迁逐渐向存量变迁过渡 5.3.4 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 5.3.5 以资本制度和国际惯例为导向6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趋势展望和改革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趋势展望 6.1.1 会计制度变迁内容:与国际会计惯例实质性趋同 6.1.2 会计制度供给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模式 6.1.3 会计制度变迁方式: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现 6.2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性建议及改革思路 6.2.1 政策建议 6.2.2 会计制度改革思路及可行性分析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中外会计大事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制度变迁的规律,将会更好地指导目前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从而使会计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需要。 0.3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并力求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经济学的发展史表明,经济理论与经济史原本是统一的。在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和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许多著作中,既有抽象的基本原理推论,又有历史的统计资料分析,而从大卫·李嘉图开始一直到马歇尔,经济学家基本上只注重理论的演绎而忽略历史的归纳,从而使理论经济学和经济史学逐渐变为两个互不相干的分支学科。当代,诺斯不仅恢复了理论与历史的结合,而且使这种结合更加精密、更加完全。因此,本书也试图借鉴诺斯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具体制度的变迁。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点阐述的是社会制度的变迁,但是在其经典著作中对于具体制度的阐述也颇具指导意义。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这方面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发展。运用“需求一供给”经典理论构架进行分析。由于制度的安全功能与经济功能,制度对人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产生了对制度的需求,而制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单个的人不可能提供制度,因此需要有集体行动和国家的支持。所以本书也试图利用供求理论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