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永谋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袁隆平、李振声为代表的中国育种人在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粮食增产和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是通过对袁隆平和李振声取得的重要成就的研究,以探究其中蕴含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等。这一研究与当今国家创新战略相呼应,对国家推进创新战略的推进有积极的意义。
俗语云: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截至目前,中国人口已接近14亿,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近2.6倍。中国的粮食生产压力可想而知!
提高粮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为通过培育良种提高亩产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并称“南袁北李”的袁隆平、李振声是千千万万中国育种工作最杰出的代表,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育种科研工作,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书带领大家学习育种大师袁隆平、李振声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和水稻、小麦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学习他们在创新活动和创新团队的制度保障、文化推进和方法引领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展望中国育种创新前景。
作者简介
刘大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图书馆馆长,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环境思想: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新学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转型驱动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从中心到边缘: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方法、交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等。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袁隆平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
一、中国最著名的农民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重视交流,淡泊名利
五、爱好广泛的“八得”干部
六、 “杂交水稻之父”的学术贡献
1.水稻杂种“优势论”
2. “三系法”水稻杂交研究
3.杂交水稻发展的“袁隆平思路”
4.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5.超级杂交水稻研究
6.创立杂交水稻学科
七、杂交水稻从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章 袁隆平的水稻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
一、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1.摸索无性杂交
2.攻克“三系配套”
3. “两系法”的辉煌
4.再攀超级稻高峰
二、第一秘诀:思维突破前人
1.“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
……
第三章 李振声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
第四章 李振声的小麦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
第五章 育种大师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方法引领
结语 中国育种创新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方法之于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人们未必知道,这种重要性同时还带来了科学家在解决问题、扩展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某种规范的信念。长久以来,科学被视为人类理性事业的绝对典范,而方法,正是科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认识层面,方法规定了获得真知的规则和程序,在实践领域,方法又明确了达至具体目标的途径与工具,于是,人们就将这样的科学方法认定为最佳,而作为规律性知识和实践模式之集中体现的方法程式,自然也就成为人们尽力依循的标准,乃至努力追求的目标。不仅如此,基于方法与科学之间的直接联系,许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把科学等价于方法,认为使一种研究成为科学的那种东西,不是这种研究所涉及的事物的本性,而是这种研究用以处理这些事物的方法,如此,就连评判科学的标准也可以约化成方法。相当长期间的科学方法研究,或说科学方法论,就一直试图寻找这样的标准,以期最终能用那些不变的、应绝对遵守的原则和方法来从事科学研究。然而,这种对方法论标准的寻求和程式化努力,却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演进中变得不复绝对有益。这一时期,人类的认识视野急剧推进,认识背景从以感觉知觉转变为以思维操作为主,科学理论的建构性成分越多,对观察现象与科学事实的理解便越难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方法标准观念的设定日显不着边际,相反,让方法成为活生生的、可以成长的工具或手段的理念则大得人心。这也就是说,科学事业愈向前推进,方法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就愈清晰,创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发迫切。然而,对于这样一种旨在提示人们寻求科学探究更好途径的创新方法研究,原来那种以制定常则为目的的规范性研究方式已经不够了。如果说此前科学方法论采用规范性研究方式尚能有所斩获,因为规范性研究可满足在认识论意义上对“结构”与“规律”等方面的需要,而如今,想要围绕创新方法的实际运用做些扎扎实实的事情,规范性方式的短处就暴露无遗了。首先,真正的创新通常是不合逻辑的,围绕创新方法问题,即使能够措辞严谨地给出界定和解释,对于我们切实了解和把握它,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多具体的帮助。其次,纵然一般方法论规则对于概括和明晰认识规律有一定的必要,但它们的意义也仅限于此,创新方法研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揭示这些一般性的适用原则。就好比我们开车到一个地方去,交通规则和驾驶技术尽管都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知道如何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袁隆平给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也就等于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的研究成果击退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还给少数人上了难能可贵的一课——东方农业科学的成就已经超越它所源出的西方。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李振声院士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或特点是较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系统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的国际影响和我国的小麦生产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
编辑推荐
《育种大师:袁隆平、李振声》编辑推荐:走近科学大师,聚焦创新方法,为你讲述科学大师因创新方法而卓越的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