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霍志斐,刘丕峰、霍志斐、 刘丕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6出版)
内容概要
《人体解剖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较大努力:高职高专重点内容详细阐述。不太重要的、专科层次不是必须的知识点则简述。也有一些内容是为需要以后升本的学生做一点必要性讲述。
加大了插图和表格内容。使图表增加到330余个。图表对于形态学课程而言能巩固、加深理解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本教材着力通过绘制和着色,增加插图的表现效果,力争使这本解剖学教材变成一本学生喜欢阅读、爱不释手的教材,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照最新文献。我们参考了国内外若干本权威教材,调整和修正了一些解剖学数据。
在阐述正常解剖结构基础上,更紧密联系临床和护理实践,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相关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专科生的接受程度,参照实际的教学效果,适当调整了教材的结构和教学顺序,保证专科水平学生简明扼要、高效地掌握基本解剖学知识。
书籍目录
绪论(1)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1)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1)三、人体的组成和器官系统的划分(1)四、常用解剖学术语(2)第一章 运动系统(4)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4)一、总论(4)二、骨连结(5)三、躯干骨及其连结(7)四、颅骨及及其连结(13)五、四肢骨及其连结(21)第二节 肌学(32)一、概述(32)二、躯干肌(34)三、头颈肌(40)四、四肢肌(43)内脏概述(52)一、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52)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53)第二章 消化系统(54)第一节 消化管(54)一、口腔(54)二、咽(59)三、食管(60)四、胃(60)五、小肠(61)六、大肠(64)第二节 、消化腺(66)一、肝(67)二、胰(69)第三章 呼吸系统(70)第一节 鼻(70)一、外鼻(70)二、鼻腔(71)三、鼻旁窦(72)第二节 咽和喉(72)一、咽(72)二、喉(72)第三节 气管与主支气管(75)一、气管(75)二、主支气管(75)第四节 肺(76)一、肺的形态和位置(76)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77)三、肺下界的投影(77)四、肺的血管(78)第五节 胸膜(78)一、胸膜和胸膜腔(78)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79)第六节 纵隔(80)第四章 泌尿系统(81)第一节 肾(81)一、肾的形态(82)二、肾的内部结构(82)三、肾的位置和毗邻(82)四、肾的被膜和固定装置(83)五、肾段(84)五、肾移植(84)第二节 输尿管(85)第三节 膀胱(85)第四节 尿道(87)第五章 生殖系统(88)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88)一、内生殖器(88)二、外生殖器(90)三、男性尿道(92)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92)一、内生殖器(92)二、外生殖器(95)第三节 会阴(96)一、会阴肌(97)二、会阴的筋膜(98)三、坐骨肛门窝(98)(附)女性乳房一、女性乳房的形态和位置(98)、女性乳房的构造(99)附:二腹膜(100)一、概述(100)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101)三、腹膜形成的结构(101)第六章 脉管系统(104)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104)一、概述(104)二、心(105)三、肺循环的动脉和静脉(113)四、体循环的动脉(113)五、体循环的静脉(123)第二节 淋巴系统(129)一、概述(129)二、淋巴管道(129)三、淋巴器官(131)四、淋巴组织(132)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135)第八章 感觉器官(138)第一节 视器(138)一、眼球(138)二、眼副器(141)三、眼的血管和神经(143)第二节 耳(144)一、外耳(144)二、中耳(146)三、内耳(147)第九章 神经系统(151)第一节 概述(151)一、神经系统的区分(151)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52)三、反射弧的解剖学基础(154)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54)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156)一、脊髓(156)二、脑干(162)三、小脑(174)四、间脑(177)五、端脑(180)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被膜与脑脊液(188)一、脑和脊髓的血管(188)二、脑和脊髓的被膜(190)三、室管系统及脑脊液(192)第四节 神经传导通路(194)一、感觉神经传导通路(194)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199)第五节 周围神经系统(204)一、脊神经(204)二、脑神经(214)三、内脏神经(226)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丘脑枕下方的隆起称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神经通路上的中继站;在枕的外下方又一隆起称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神经通路上的中继站。内、外侧膝状体合称后丘脑(metathalamus)。2.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内部结构、功能及其纤维联系(1)背侧丘脑:由许多功能性质不同的神经核团组成的灰质团块,在水平断面上可看到从前向后被“Y”形的白质板即内髓板将其分隔成前核、内侧核和外侧核三部分(图9-29)。1)丘脑前核:位于内髓板分叉处前方的前结节深面,接受粗大的乳头丘脑束,发出纤维至大脑皮质的扣带回,也接受扣带回的返回纤维(图9-30)。丘脑前核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有关。2)丘脑内侧核:位于内髓板的内侧,与下丘脑、杏仁体和额叶皮质均有往返纤维联系。此核为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3)丘脑外侧核:位于内髓板的外侧,可分为背侧和腹侧两部,腹侧部又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其中最重要的是腹后核。a.腹中间核(腹外侧核):主要接受由齿状丘脑束传人的本体感觉冲动,发出纤维投射到中央前回,也接受中央前回的返回纤维。据认为,该核是产生震颤的发源之地,故有“震颤源区”之称。在临床上破坏此核,对控制因脑底神经核病变引超的震颤、肌张力增高等可能是最适宜的位置。
编辑推荐
《人体解剖学》编辑推荐:供临床、护理、药学、影像、康复等专业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