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张九辰,徐凤先,李新伟 等著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和绥新公路查勘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科考团体。考查团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果,如发现北疆恐龙化石、弱水居延汉简、罗布泊小河遗址、白云鄂博铁矿等。考查团成员在野外收集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标本。由于环境的变迁,这些资料和标本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对当代环境史等的研究来说也是极可宝贵的资料。野外工作结束后,考查团成员在地质、地理、考古、气象、古生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航线开辟、公路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复兴影响深远。 从1937年开始,直至20世纪90年代,考查团外方成员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先后出版了11大类56卷报告:《斯文·赫定博士领导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报告集》。中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因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未能结集出版,而是分散在各种刊物当中。本书作者经过多年努力,按照学科分别收集、整理、研究了中方学者的学术成果,并首次全面系统地评介了中方成员的工作。此外,考查团还被誉为“流动的大学”,这种中外学者合作从事野外考察的工作方式,为中方青年团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从而为中国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本书也首次对考查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本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可供对近代科技史、中外交流史和探险史等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地质考察 第一节 中外地质学家工作概况 第二节 中国学者地质考察的成果第二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地理考察 第一节 测量和绘制地图 第二节 对罗布泊与西北地理环境的考察 第三节 对西北植物地理的考察第三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古工作 第一节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组建的考古学背景 第二节 考查团组建过程中与考古学有关的问题 第三节 考查团中方学者的考古工作 第四节 考查团考古资料整理发表情况 第五节 中方考古工作成就评述第四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第五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气象考察 第一节 气象考察的经过及内容 第二节 气象考察的成果与意义第六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人才培养研究 第一节 考查团组建时的中国学术界与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成立 第二节 考查团中方团员的委派 第三节 中方青年团员在考查团中的工作安排和学习情况 第四节 考查团结束后部分团员的工作与成就 第五节 当时国内的教育环境 第六节 考查团人才培养成功原因探析附录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方成员著作一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地质考察 地质学的区域性特点,使这门学科的理论大多建立在野外实地工作当中,新理论的正确与否,也需要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去检验。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1904—1995)曾经说过:“在许多纯粹科学中,地质学是最富区域性的一个。我们不能说‘中国的物理学’,我们也很难说‘中国的化学’,但是我们如说‘中国的地质学’,那是名正言顺的。世界各国地质者的研究方法尽管是一致的,他们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结果则往往有明显的区别”。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世界地质学的发展和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成长,填补地质资料空白地区的工作已成为中国地质学者的历史使命。然而在西北考查团成立之前,中国地质学者很少在西北地区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当时的学者就已经意识到了,他们指出:西北地区“地质调查未到之处,尤属甚多”。 中国的西北地区,不但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也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第四纪地质问题:冰川作用的范围、古代湖泊的出现与迁移、沙漠荒原的起源、新构造运动……这些问题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地质学者。但是,由于缺乏这个区域的详细地质调查资料,相关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展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西·斯文·赫定是最早关注中亚的欧洲科学家之一。但与其后的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他的工作成就分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两个方面。 ——美国加州大学 J.Bosson教授 斯文·赫定组织的最后一个探险队,即1927--1 935年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时,加入的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科学家,民族学和考古学在议事日程上也是引人注目的。 ——斯文·赫定基金会 Hakan Wahlquist 布林为丰富我们关于中亚地区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知识作出了重大贡献。 ——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 B.Nordenstam 1930年至1931年,中国和瑞典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查)团在内蒙(古)境内的额济纳河两岸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东南的汉代遗址里,采获汉简一万枚左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居延汉简。 ——陈高华、陈志超 此矿(白云鄂博)因地近边疆有此富源,一时颇引人注意。所论矿床成因研究颇详。 ——翁文灏 新疆的二齿兽和水龙兽是由袁复礼发现的,曾在学术界轰动一时。 ——黄汲清
编辑推荐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的中国与瑞典合作的科考团体。本书系统地介绍了1927-1935年间,中国和瑞典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和后来的绥新公路查勘队在西北广袤地区的考察历程,以及他们在气象观测、地质古生物调查、考古学和民族学等诸多学科取得的丰硕成果。阐述了这次大规模中外科技合作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相关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可供对近代科技史、中外交流史和探险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