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尼克·皮金(Nick Pidgeon) 等 著 页数:418 译者:谭宏凯
Tag标签:无
前言
工业化、技术进步、农业、交通运输和电子业的新发展,城市扩张、大坝修筑、重大建设工程、煤矿和核电站,现代社会的所有这些“进步”也同时带来许多危害。我们面临着规模空前的污染、新型工业疾病和自然灾害,以及近年来全球变暖和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问题。随着学者、决策者和大众对现代化所带来的风险的认识,对其进行了记录、分析和讨论,大量学术文献也应运而生。 中国拥有占全世界近1/4的人口,且变化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为迅速,现代社会风险显得尤为突出,人们面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联合国认为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举世无双的成就,与此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富裕和贫困群体之间的不平衡也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中国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工业化,并主要依靠出口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得到控制,但老龄化又成为一个问题,需要大力改变现行政策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现代性的社会变化及其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必须成为解读中国现代社会的核心。 学者们日益认识到,如果不考虑社会因素,就不能充分理解现代工业、城市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不确定性。心理学家解读出人们在遭遇同样程度的危害时,会对令其“恐惧”的危险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比受食物污染的人要多,但是无论从报纸的报道还是官方的反应,并没有特别提示这点。政治学家指出,政府建立的管理风险机制植入了他们自己的假想,这些假想涉及对专家的信任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社会学家关注的是一旦风险被确定了,“风险放大”或者“风险降低”的社会化程序。
内容概要
风险的管理和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公共政策与学术争论的重要课题。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描述了社会与个体因素如何作用以放大或弱化对风险的认知,并由此制造诸如技术污名化、经济损失或管制性影响之类的次级效应。《风险的社会放大》由三位在风险及其传播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分析家编著,汇集了一群活跃于风险认知和风险传播领域的国际专家供稿,关键的概念问题,连同一系列将风险放大理论研究的前沿向前推进的近期案例研究,跨度涵盖疯牛病与食品安全、AIDS/HIV、核电、儿童保护、千禧年、电磁场以及废物焚化等,都在此得以探讨。《风险的社会放大》也唤起了对公共政策、风险管理和风险传播实践所能汲取的经验教训的关注。
作者简介
彼得·泰勒-顾柏,现任英国肯特大学社会政策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在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欧盟等机构担任学术和社会职务。他长期致力于有关风险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欧洲社会政策的跨国比较研究,是英国资深社会政策研究专家,从事信任问题研究的项尖学者,在国际上具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广泛的政策影响力。2007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海外名师”。 彼得·泰勒一顾柏教授1975年到2006年间,共承担研究课题44个,累计出版论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98篇,专题研究4个,参与编写的章节不少于35个。还有约76篇论文发表于刊物上。代表作包括:Ideas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2005; New Risks, New Welf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Making a European Welfare State? Blackwell, 2004; and Risk, Trust and Welfare, Macmillan, 2000。 张秀兰,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届特约监督员,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理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等。 张秀兰教授长期从事卫生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教学及研究工作,承担了来自国内外著名机构的课题研究30余项。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与发展政策30年》(2008)、《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2007)等。并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5篇(英文论文34篇),其中SSCI收录6篇,SCI收录9篇,《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各4篇;另外还发表了会议论文15篇,研究报告8部。
书籍目录
撰稿人鸣谢引言第一部分 概念基础1.风险的社会放大:15年研究与理论评估2.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的逻辑结构:超理论基础与政策含义3.风险的社会放大与分层理论4.体制失灵与风险的组织放大: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 风险信号与大众传媒5.信任、透明与社会环境: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的意义6.风险与相对性:疯牛病与英国媒体7.放大之后: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角色再思考8.瘟疫与砷:大众传媒批评指向及风险的社会放大与弱化第三部分 公众认知与社会争议9.真实情景下的风险放大与弱化动力学:法国案例研究10.公众对千禧年的反应:社会放大与风险调适抑或“我是如何学会不再为千禧年担忧并爱上它的”11.环境风险认知的社会动力学:对风险传播研究与实践的意义12.领会复杂风险事件的放大:应用于电磁场案例的风险情景模式第四部分 风险涟漪与污名效应13.将政治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结合:来自刑事司法环境中的一项探索的启示14.核污名第五部分 政策与管理15.寻求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的公共政策意义16.参与中的风险的社会放大:两项案例研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从我们将金登的议程设置模型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整合的角度来看,思考为什么这种放大没有发生是有用的。我们在这里再次看到了一个紧迫的问题(保护儿童免受获释的性犯罪者的伤害)和一个政策解决方案(提供信息),但对采取这种行动有利的政治气候并没有出现,实际上反而恶化了。显然,对无辜者攻击的证据坚定了政府继续坚持其现有程序而不向公众压力妥协的决心。此外,《世界新闻》的活动遭遇独立的儿童保护慈善组织的强烈反对这一事实为政府的立场提供了支持。这些慈善组织认为刊登信息将会使恋童癖者转入地下,从而增加对社会的风险。因此,与在美国发生的情况相比,英国见证了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项知情权法律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的更彻底全面的思考。而这有助于避免由小报引起的公众狂热所驱动的仓促行动。 明显影响到萨拉法通过的另一个特点是英国的议会制度。这导致了一个与在美国非常不同的政策过程。在英国,对政策有着更加集中的党派控制,正式政策过程之外的个体的政治倡导者或者甚至实体机构很少有机会推动转化为政策变化的议程。大选也通常是每隔大约5年举行一次,届时主导竞选活动的基本上是全国性问题。因此,英国的政治环境并没有为政策倡导者将他们的议程转化为行动提供简单的路径,而这变成了社会对风险的放大的关键障碍。 ……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问题多发期,因而面临着诸多社会风险,加之经济全球化以及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两因素的迭加,使问题更加复杂。为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值得借鉴。故此,我们推出这套丛书,以期对学界和政策部门的理论思考、决策的科学化有所裨益。 ——彼得·泰勒一顾柏 张秀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