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络振楣 编 页数:109
前言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自2002年出版以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及相关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人们对服装的审美及面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服装设计与制作行业的发展,满足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布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组织全国一线教师及行业专家对原版教材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的教材包括:《服装设计基础(第二版)》《服装结构制图(第二版)》《样板制作与推板(第二版)》《服装裁剪与制作(第二版)》《服装材料(第二版)》《服装设备及使用(第二版)》《服装市场营销(第二版)》《服装CAD(第二版)》《服装质量管理与检验(第二版)》。 本次教材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删除繁难和针对性较差的理论内容,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第二,在教材的表现形式上,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较多地采用图片、实物照片和现场操作照片等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生动形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力求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 第三,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引入服装行业广泛使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紧跟行业发展,体现教材的时代感。 第四,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努力贯彻《服装制作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力求使教材内容涵盖国家职业标准对中级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本次教材的修订工作得到了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服装设备及使用(第二版)》是为配合学校开展服装设备的教学而开发的专业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服装设备的分类和型号,设备的种类、构造和工作过程,重点讲述常用服装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三级保养的范围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本教材文字简明,并合理运用图片与表格配合文字的介绍,通俗直观,实用性强。
内容概要
《服装设备及使用(服装设计与制作类)(第2版)》的修订工作得到了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服装设备及使用(第2版)》是为配合学校开展服装设备的教学而开发的专业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服装设备的分类和型号,设备的种类、构造和工作过程,重点讲述常用服装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三级保养的范围和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服装设备及使用(第2版)》文字简明,并合理运用图片与表格配合文字的介绍,通俗直观,实用性强。
书籍目录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服装设备概况第二节?常用服装设备的分类和编号第三节?常用名词和术语第四节?线迹与缝型第五节?安全生产知识思考与练习题第二章?家用平缝缝纫机第一节?家用缝纫机主要组成部分和名称第二节?家用缝纫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节?家用缝纫机的使用第四节?家用缝纫机的保养第五节?家用缝纫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思考与练习题第三章?工业平缝缝纫机第一节?工业平缝缝纫机的性能及主要机构第二节?工业平缝缝纫机的使用第三节?工业平缝缝纫机的保养思考与练习题第四章?三线包缝机第一节?包缝机的性能和分类第二节?三线包缝机的使用与调整第三节?三线包缝机的保养思考与练习题第五章?其他常用服装设备第一节?熨烫设备第二节?裁剪设备第三节?特种缝纫设备思考与练习题
章节摘录
(4)摆梭钩线阶段摆梭尖继续旋转,越过机针轴线,钩住线环,如图2-18c所示,并迅速拉大线环,牵着线环顺时针绕向藏有底线的梭心套下面。与此同时,挑线杆又迅速下降,把面线供给摆梭,使面线能绕过梭心套。当摆梭尖钩住线环后,机针继续上升退出缝料,送布牙开始送布。线环从活缝中滑人梭心套与摆梭托之间,如图2-18d所示。 (5)面线引底线阶段摆梭钩着线环转到梭心套下面时,挑线杆停止输送面线并迅速上升收回面线,使线环急速缩小上移套住底线。这时摆梭开始做逆时针回转,摆梭尾部与摆梭托体之间出现活缝,线环从活缝中脱出,面线把底线拉向缝料中间,如图2-18e所示。 (6)收紧线迹阶段面线和底线被拉到缝料中间后,在夹线器、挑线杆和梭心套的共同作用下,将面线和底线收紧,如图2-18f所示。此时,一个线迹全部完成。 (7)抽取面线阶段一个线迹完成之后,挑线杆继续上升,从线团中抽取一段线,其长度相当于下一个线迹的面线长度,供下一个线迹用。 家用缝纫机的最高转速是1 000 r/min左右。从线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完成一个线迹,正好是主轴转动一圈,也就是说,在1 min里可以完成1 000个左右的线迹。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这样复杂的动作,不但要求机器各个部分的运转相互配合精确,而且对机器的精密度和零件表面粗糙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