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陈凌,张原 著 页数:189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萌芽久已有之,但直到1960年,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西奥多·舒尔茨教授发表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著名演讲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舒尔茨也因其在人力资本、农业经济问题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后经明瑟、贝克尔等许多著名学者的研究推动,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并从理论成果转变为许多国家的政策行为。罗默的新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使人力资本理论融入经济学主流。加强教育、培训和健康投资,加快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优势,成为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而发展中国家也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强国富民之道,作为斩断贫困与愚昧恶性循环的利剑。 我国对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后起步的,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形成气候,有关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的著作、论文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总的看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似乎更为人所看重,也更得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迄今为止,也许是“资本”一词的敏感性,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还很少见到人力资本的提法,普遍采用的是“人才强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概念。而企业则把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企业有效运行和竞争制胜的法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远比学习劳动经济、劳动关系专业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产业-职业结构变迁规律研究展开,共分三部分八章内容。 第一部分为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研究背景,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是对国内外有关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和劳动力市场总量和结构管理理论及政策的一个文献综述,对就业结构和失业概念进行界定,并系统地梳理了统计指标和分类体系。第三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结构变迁制度背景进行了整体的梳理。第二部分为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国内研究,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国和六省市产业就业结构和职业就业结构变迁规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地区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区域比较,总结了两种就业结构变迁的规律及其成因。第六章为前两章的深化,将就业的职业和产业两种结构相结合,采用统计和计量的方法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部分为产业-职业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和政策建议,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为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国际比较研究。第八章是对与产业、职业结构相关的就业管理和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一部分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研究背景 2 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和指标、分类体系 2.1.1 就业结构概念和指标体系 2.1.2 产业和职业标准分类体系 2.1.3 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和指标 2.2 就业结构变迁理论与经验研究 2.2.1 就业的产业结构 2.2.2 就业的职业结构 2.2.3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 2.3 就业结构演变与制度变迁研究 2.3.1 国外就业结构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 2.3.2 国内就业结构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 3 中国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制度背景 3.1 整体就业管理制度的演变 3.2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演变 3.3 职业就业相关政策的演变第二部分 产业一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国内研究 4 中国及其六省市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 4.1 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 4.1.1 中国整体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 4.1.2 六省市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 4.2 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4.2.1 全国及不同省市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4.2.2 全国及不同省市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4.3 小结 5 中国及其六省市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 5.1 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及特征 5.1.1 中国整体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 5.1.2 六省市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 5.2 职业就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5.2.1 全国及不同省市省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5.2.2 全国及不同省市职业就业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 5.3 小结 6 中国及其六省市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6.1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关系含义 6.2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影响 6.2.1 全国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6.2.2 六省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6.3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 6.3.1 就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3.2 就业结构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 6.4 小结第三部分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7 中国产业-职业就业结构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研究 7.1 美国的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及对我国的启示 7.1.1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变迁 7.1.2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互动影响 7.2 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及城市的变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7.2.1 盎格鲁-萨克逊国家演变路径 7.2.2 日本-德国演变路径 7.2.3 城市型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城市 7.3 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变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7.3.1 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演变路径 7.3.2 部分转型国家演变路径 7.4 小结 8 就业管理、产业结构政策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 8.1 就业管理、产业结构政策及其相互关系 8.1.1 就业管理政策及其绩效 8.1.2 就业结构相关的产业政策——以日本为例 8.2 我国就业管理政策及其绩效 8.2.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管理 8.2.2 就业管理实践——以再就业工程为例 8.2.3 职业相关管理政策 8.3 产业-职业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8.3.1 就业导向的区域主导产业政策 8.3.2 以微观主体为重点的就业管理 8.3.3 职业和技能培训政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净变动除了辽宁省出现正值之外,其他均为负值,在呈现收缩态势的地区中,浙江、广东两省的幅度明显高于包括上海在内的其他省市,这与第五章的分析相符;上海市的收缩减慢主要是因为职业结构向现代型转变之后,本省农业职业者比重已经较低,从而收缩减缓;而河南、贵州两省则恰好相反,是因为职业结构还处于农业职业者众多的传统状态或刚进入转变的起步阶段,从而使得净变动呈现弱的负值。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净变动出现多种状况,浙江、广东呈现较强的正向变化以及上海、辽宁呈现较强的负向变动,尽管两组内变动强度和方向一致,但原因却大相径庭,浙广两省都是由于产业和职业就业结构转型进入快速阶段而造成工业职业者扩张,而沪辽两地区的收缩却并不都是因为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导致工业就业比重自然收缩,原因在前面已有所讨论。 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净变动在六省市均呈现正向,且与其他职业类别相比,其强度也普遍较高,即使是工、农职业净变动较小的河南和贵州两省也呈现了较强的正向扩张趋势,净变动与从业人员比重均在1/3以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