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文魁,杨宜勇,杨河青 页数:500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逐步走向完善,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其的研究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仅直接和“以人为本”密切相关,而且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建设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也必然成为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指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要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将该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发现规律,寻求相关理论依据,提出适用方案对策,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权益及实现社会和谐为最终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总体上相对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发展目标定位不十分清晰仍是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瓶颈。国外研究在应用技术上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但简单直接照搬显然难以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上有突破、有创新,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构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院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层面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劳动经济专业(1955年)、人事管理专业(1984年)、第一批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993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998年)、劳动关系专业(2006年)的单位,也是最早(1981年)获得劳动经济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作为我国最早设立劳动经济学科的单位一直处于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地位。1996年被国际劳工组织认定为知名研究机构,2000年获得了劳动经济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获批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更是该学科建设的里程碑,这不仅是对该学科50多年来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标志着该学科总体水平已处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共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院,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和政府咨询机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有益探索,也是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院可以进一步整合高校教育资源,聚合社会科研资源,立足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将学术平台所产生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 经过双方近一年的酝酿、筹备和策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就是我们双方合作的第一个成果。这本论文集有如下五个特点:(1)论文的选题基本上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热点或难点问题;(2)论文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涉及人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以及其他社会问题;(3)每篇论文所选题目都相对比较集中,体现出了研究的深度和难度;(4)大部分研究基本上都是作者自己熟悉或已作过一定研究的题目,跟踪和把握了学术前沿;(5)论文的写作方法比较规范,写作方式避免了教科书的形式。 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仅仅是个开始,今后我们双方将共同合作出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丛书,也将共同合作定期发布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报告,为不断完善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作出奠基性的努力,为繁荣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合作双方有信心,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机构。 文魁 2008年1月
内容概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仅直接和“以人为本”密切相关,而且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建设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也必然成为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指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要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将该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发现规律,寻求相关理论依据,提出适用方案对策,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权益及实现社会和谐为最终目的。
书籍目录
达论——一种新的人才评价观??文魁(1)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杨宜勇?李程?邓明文(14)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杨河清?李佳(24)劳动力市场中诸种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基于所有制视角的分析??杨宜勇?杨欣波?任惠娟(37)人口老龄化与完善我国就业、人口政策的对策??杨宜勇?邢伟?张坤(66)政府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中的作用??杨宜勇?翁仁木?刘永涛(81)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保护??杨宜勇?蒋升湧?徐振斌?顾严(108)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王静?丁立宏(130)公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模式定位及制度选择??李爽?刘洪银(141)北京市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研究——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保险金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关系研究??吕学静?王增民?周珺仪?曾涛(156)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系统模型及分析??童玉芬?王红涛(174)我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黄燕芬?刘玮?李宏梅?谢业华(184)当前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对策分析??邢伟(194)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朱小玉?杨宜勇(212)北京CBD功能区人才聚集因素及政策研究??张琪?李倩(221)京津冀北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分析——对京津冀北都市圈农民工流动的最新调研第一阶段成果??纪韶?孙延旭?张磊(239)劳动力迁移的经济模式与分析??李仲生(250)中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葛蔓(264)和谐劳动关系与员工工作态度测评??冯喜良(284)中国如何实现全民皆保险——日本的经验及启示??徐林卉(295)对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行为的实证分析??赵耀(305)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我国劳动工时制度的再思考??朱勇国(327)知识型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分析——以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例??徐斌?李冰(339)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张本波(379)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优势重整——以某市部分国有企业人才吸引力及排斥力的调查为例??吕新萍?周达(399)农村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劳务经济特征——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及生活消费调查??徐振斌?彭小菊?冯建林(407)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其相关比较研究??谭永生(422)社区健康筹资的绩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一个文献综述??朱俊生(439)我国劳动力供求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兼论转折时期的劳动力保护??黎煦(46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常兴华(480)
章节摘录
变化以及对比结果,而其后果则直接反映在就业和失业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各自有自己的变动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和对比状态,又会对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反馈作用,进一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因此,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构成一个典型的动态、多阶次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适合用系统动力的反馈机制和原理加以分析和建模。 我们知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人口规模、人口自然增长以及迁移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参与率等,其变化主要受到人口学变动规律以及劳动参与因子两方面的影响;而作为一种引致性的劳动力需求,则主要与资本投资、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采用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等有关。这些因素交错影响形成了劳动力供求系统的动态复杂。因此。在建立劳动力供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时,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需要,尽可能地将上述要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寻求上述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系统动力学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分析系统中的主要因果反馈环及其这些反馈环之间的耦合,以从定性角度来理解系统的行为,并为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量化奠定基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