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中国劳动  作者:姜颖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前言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关系是工业化时代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在企业转制、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形势下,我国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涉及数以亿计劳动者权益的实现,还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加大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力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工权益的实现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坚持把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上,对于人的问题、对于劳动关系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健康协调、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和保障、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站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工会工作全局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把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深刻分析不同性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区别,准确把握劳动关系研究的方向、目标与重点。要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关系以及劳动者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方面,探索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实现条件,促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普通本科高校,既承担着学历教育、工会干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也承担着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的任务。作为全国最早批准劳动关系本科专业招生的高校,全面加强劳动关系学科建设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学院一大批素质较全面、科研能力较强的专家学者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工会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套精品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既是加强劳动关系学科教材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当然,由于劳动关系仍然处于深刻变化的过程之中,也由于这一学科的开创性,本丛书可能在一些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理论的进一步挖掘与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希望它的出版,对于提高劳动关系学科的教学水平,深化劳动关系研究,推动工会工作和劳动关系人才培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重视研究劳动关系问题,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普通本科教材,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品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制度及理论,并科学地处理了教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使读者在对劳动法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的同时,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另外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吸收、总结了以往教材编写的一些经验,照顾到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规律,每一章内容均以引导案例开篇,在正文后附以案例分析和研究性学习,启发读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本书既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劳动法学理论、制度所用,同时适合非法学专业人士了解劳动法方面的知识,也可供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劳动法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  ?三、劳动关系的附随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劳动法的基本特性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调整本位是“劳工利益本位”  ?三、劳动法的调整原则是“权利义务法定与约定相结合”原则  ?四、劳动法的调整机制是“法定限制约定,团体约定限制个体约定”的立体调整机制  ?五、劳动法是不同于公法和私法的独立法律部门  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劳动法的基本体系  ?一、劳动法的体系  ?二、劳动法的法律渊源  ?三、我国劳动立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节?劳动法的基本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五、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六节?劳动法的基本历史  ?一、外国劳动法的基本历史  ?二、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历史  本章小结  背景材料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研究性学习  参考书目第二章?劳动权利专论  第一节?劳动权利概述  ?一、从权利、权利与法的关系说起  ?二、劳动权利的概念和内涵  ?三、劳动权利的特征  第二节?劳动权利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权利的基本范围  ?二、劳动权利义务主体的义务  第三节?劳动权利的实现和救济  ?一、劳动权利的实现  ?二、劳动权利受到侵害的法律救济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应用案例  研究性学习  参考书目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  第一节?概述    ……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第五章?集体合同制度第六章?工时制度第七章?工资制度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第九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十章?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第十一章?社会保险制度第十二章?工会制度第十三章?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第十四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第十五章?国际劳动法律制度

章节摘录

第二节劳动权利的主要内容一、劳动权利的基本范围(一)何谓基本范围本节主要讲述劳动权利的主要内容,该内容主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和世界劳工组织的公约为主体框架展开,但由于劳动权利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因而这也只能是劳动权利的一个基本范围或者说是一个基本标准,而不是劳动权利的全部。法定的权利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和范围①。本节命名为劳动权利的基本范围也就是告知读者不要被劳动权利内容的框架所束缚,劳动权利的丰富内容是无法完全归纳和概括的。劳动权利的内容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二)劳动权利的基本范围——劳动权利主要的具体内容1.平等就业权和创业权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和创业权,是指劳动者不论民族、种族、性别、出身、财富状况、籍贯、家庭背景、地域、学历、毕业学校、身高、外貌、经历、姓名、血型等差别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和创业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和创业歧视。《世界人权宣言》肯定了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有免于失业的保障等权利。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我国《劳动法》第10条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我国《劳动法》第12条、13条对此也作出了规定。

编辑推荐

《劳动法学》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精品系列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劳动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