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王树新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标志着中国劳动体制改革发轫的1986年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行,至今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这期间,我国的劳动力配置制度、劳动关系体系、劳动者的激励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单位制度、身份制度、粮食关系制度等逐步瓦解消融,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制度体系逐渐建立。在劳动力市场建设进程中,市场主体自主选择权的加强和激励模式变革(带来的配置效率和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增加)为整体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物质支撑。 同时,我们也发现,与其他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和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化进程中,劳动者在获取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也承受着市场所必然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从而经历了环境上、经济上、心理上多方面的变化历程。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规范化和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对劳动者有效地激励,并使劳动者适应市场,我们需要以劳动学科体系为理论基础的各方面的队伍做大量的工作。 针对劳动者的工作体现在三个大方面,或者说,劳动学科体系的实践层面可以划分为三大系列的任务:企业通过吸纳、激励、使用劳动者,促进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社会促进劳动者在适当的规则中开展市场性平等竞争,规范企业行为,并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调节 劳动者的适应性;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加以保障,并帮助劳动者抵御风险。这就如同组织一场运动会,不但要有科学可行的游戏规则和公正的裁判,还要有对运动员足够的激励,以及有扶助受伤者、调解纠纷的人员和制度。 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言,这三方面的工作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越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争夺日趋激烈,这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要求社会保障在降低劳动力市场风险,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劳动力市场上还要有专业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来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或预防因人与人或人与环境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剂和劳动力市场顺利运行的润滑剂。 然而,这三个方面目前都面临着人员数量不足、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因而,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各市场化进程的和谐发展,需要人数众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我们以劳动学科体系为中心的适用于经济管理类大学本科(部分教材也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的三个系列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社会工作系列的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备和策划,终于能够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 希望这三套系列教材能为我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方向的发展,能为上述专业领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能为我国劳动科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真诚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人口社会学》是把人口过程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借鉴人口学和社会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当代中国变革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比较全面透彻地研究了人口发展和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主要强调人口过程的社会学分析理论和方法。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猎人口及与人口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人口社会学》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与人口变动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影响人口质量、人口各种构成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人口迁移流动的理论、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各种特殊人口群体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 《人口社会学》是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为中心内容,对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人口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认识人口社会现象;通过人口社会学的调查方法,调查、了解人口社会的发展过程、现状,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人口社会的发展规律、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索社会发展中的人口与社会两者相结合、协调发展的中间环节;比较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重点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口社会问题,使人口与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1)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基本概念(2)第二节 人口学与社会学的关系(9)本章小结(11)关键概念(11)复习思考题(11)第二章 人口系统(13)第一节 人口系统的基本因素(14)第二节 人口自然变动的社会影响因素(16)第三节 人口机械变动的社会影响因素(32)本章小结(38)关键概念(38)复习思考题(38)第三章 我国的社会变革与人口迁移变动(39)第一节 我国人口迁移理论的发展(40)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47)本章小结(52)关键概念(52)复习思考题(52)第四章 人口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53)第一节 人口的城乡结构(54)第二节 人口的地域分布(66)第三节 人口的文化教育结构(73)第四节 人口的职业结构(82)本章小结(89)关键概念(89)复习思考题(89)第五章 人口与人口老龄化(91)第一节 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92)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99)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108)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119)本章小结(126)关键概念(126)复习思考题(126)第六章 社会现代化老年人口需求与基层涉老部门的功能发挥(127)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老年人口需求(128)第二节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评价(133)本章小结(141)关键概念(141)复习思考题(142)第七章 人口与贫困(143)第一节 贫困的基本概念(144)第二节 贫困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151)第三节 中国城乡人口的贫困差异(160)第四节 消除贫困的战略(168)本章小结(172)关键概念(172)复习思考题(172)第八章 特殊人口群体(173)第一节 特殊人口群体的构成与成因(174)第二节 社会边缘性人口(182)第三节 流浪乞讨人口(189)本章小结(193)关键概念(193)复习思考题(193)第九章 人口与人口现代化(195)第一节 人口现代化的提出(196)第二节 人口现代化的内涵(201)第三节 人口现代化的度量(209)本章小结(213)关键概念(214)复习思考题(214)参考资料(215)
章节摘录
一、刘铮的人口现代化思想 人口现代化的概念是中国已故人口学家刘铮先生最先提出的。刘铮对人口现代化问题的思考开始于1989年初,1991年,他带病完成了对这一问题的初步研究,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 刘铮指出,人口现代化的提法并非多此一举,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遵循人口发展规律所做的科学概括。人口现代化的提法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它是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看待和分析当前的人口问题。如果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目标,就可能偏重于物质建设现代化,忽略了人类自身发展的现代化,忽略了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一人的现代化。 刘铮教授从两个方面界定了人口现代化的内涵。他认为,人口现代化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同时,还指出了二者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处。其联系在于: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人口素质现代化都是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生育率高,死亡率高常常伴随着人口素质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寿命高常常伴随着人口素质高。其区别在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着重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人口素质的现代化着重反映的是人类自身素质的变化趋向。 刘铮教授特别强调了教育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重大作用:教育是生育率转变的重要决定因素;教育与死亡率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人口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