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陶淘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前言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他愿意用自己所拥有的全部科技,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们难以获知乔布斯究竟因为何种原因而如此崇拜苏格拉底,但是我们知道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确实值得人们尊敬。 苏格拉底不仅为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完美的人格,还借助于辩论的方式,清晰地指明了人们会发生争论的根本原因:涉及所争论问题的背景知识,在参与争执者中没有形成交集。因此苏格拉底教育后辈们说,化解争论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彼此表明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识,然后引导其中背景知识较弱的一方在双方都能够认可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连续地自我提问,达到双方都感到满意的答案。 这项解决方法确实高明。然而其拥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极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组织一套较为完整的、足以使持有偏见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太过狭隘的背景知识体系。因此,我们这个世界的智者们依然争执不断,以至于仍搞不清楚几个非常基本的哲学问题,比如说人类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我当然也没有能力解答这些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和批判精神,尝试去建立一套联系起许多主要学科的系统,为渴望探索和理解这个充满奇迹的世界的人,提供一些正常情况下难以从学校课本中获取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都来自被遗忘的古代文献、被奉为经典却极少有人愿意读的科学或哲学类著作,以及当代科学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知识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在或多或少地佐证着一种重要观点: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史,还是人类的精神世界,都比科学家们所宣称的模式要复杂深奥得多! 鉴于我将要提供的这一系列内容都容易和所谓的常识发生冲突,甚至带有不少颠覆性,故而我深知自己如果不仔细把握分寸,便难逃挨骂的命运。基于此,我必须做到谨小慎微,尤其是在某些特别令普通人难以置信的新奇领域里,更是尽量采取原文引用形式加以论述。这样做能够创造至少两项优势:第一,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接触到最新鲜热辣的原始资料;第二,作为这些资料的叙述者,本人的工作仅仅是将其串联在一起,引导大家自己去思索,然后总结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与其说我是这本书的作者,不如说是一名厨师。我仅仅是把看似彼此没有联系的学科,按照某种能够表达我真实思想的方式,做成了一道未必让人感觉可口却注定很刺激的拼盘。只不过这道拼盘有点不同寻常:大家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品尝!此种做法的原因非常简单:背景知识的铺垫需要循序渐进。 因此,若读者们发现本书的八大章节分别介绍了最新的考古学发现、西方宗教演化史、近现代科学发展史,濒死研究、灵异学探索、20世纪物理学和纯粹数学成就、古典哲学、以及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宗教玄学等内容,请不要感到惊奇。每一个章节都是一首序曲,都是本书不断进行的逻辑推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貌似不相关的内容在读者脑海当中,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知识结构,创作这本书的任务才可以算作真正完成。 我并不期待这部个性鲜明的作品可以惊天动地,却真的渴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现代人已经被科学的成功麻痹得太久。如果当前不是太晚的话,我们必须想办法重觅灵魂,打造一支足够坚固的哲学战舰,让人类在精神世界里扬帆起航。 陶淘 2011年4月18日 北京大学朗润园
内容概要
本书八大章节分别介绍了最新的考古发现、西方宗教演化史、近现代科学发展史、濒死研究、灵异学探索、20世纪物理学和纯粹数学成就、古典哲学、以及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宗教玄学等内容。简单概括这本书有两条主线:一.试图再现古文明的辉煌,作者语:“古人并不比我们知道的少”
。现代人类傲慢地认定我们才是文明历史发展的最高形式。有趣的是:随着考古学不断的发展及古书密码的破译,我们张开惊颚的嘴巴,我们炫耀的现代科学暮然回首竟在那遥远的古埃及,古印度及古中国出现过。哥白尼的“日心说”原来早在约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塔克就已阐述完整了,比我们所熟知的哥白尼提早了大约一千七百多年!而著名的西方文艺复兴不过是古埃及文明的重演。古人留下的那些神秘的蛛丝马迹及已被毁灭的经典也许包含着更伟大的科学,是我们至今难以企及的。
二.狭隘的科学观把我们引入何方?
近三百年来,人类对于科学的过分依赖,这种引导使人类走向贪婪与罪恶的狭隘科学思想,已堂而皇之地取代了一切学说成为了文明的代名词。科学发展至巅峰,是否会像历史上任何一种文明一样,突然崩溃或者衰退亦或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被我们推崇至深的现代科学,发展至今日,已越来越不能够解决我们所处的困境。面对环境,疾病,战争,灾难与人祸,我们不禁要问:科学在提高人类创造力的同时,把我们也带入了关乎人类存亡的危险境地。因为在迷信实证的科学王国里,既不存在灵魂,也不存在上帝;人类才会逐渐地遗失掉至关重要的品性。故而,道德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只要能够让自己拥有更耀眼的物质财富,人们已经不在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束缚。所谓科学已被无情的政治化,被赋予排他性,极端机械性!当顶级科学与政治结合,对世界来讲意味着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作者简介
陶淘,男,北京人。酷爱哲学与辩论。毕业于北京大学。担任过北京大学英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英语辩论与演讲俱乐部副主席等社团职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埃及的惊人秘密
1.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2.古人也许懂得并不比我们少
3.失落的智慧之舟:亚历山大图书馆
第二章 宗教的蜕变
1.罗马建国与基督教的诞生
2.尼西亚会议:君士坦丁的政治阴谋?
3.《圣经》——天堂的传真?
4.解码古埃及宗教
5.埃及宗教——隐藏尖端科学的手段?
第三章 迷雾
1.从奥古斯丁到阿奎纳
2.日心说——“荣誉”不属于哥白尼
3.百花广场的烈士之谜
4.最后的炼金术士
5.精心编造的科学神话
6.进化论破产了?
7.失落的奥义
第四章 探秘死亡
1.死亡谜境
2.“生命之后的生命”
3.临死之际你会感受到什么?
4.医学界的濒死研究
5.神秘的灵魂脱体
6.难以置信的瞬间康复
7.归来者!太平间中的三天
8.芝加哥大学教授的濒死体验
9.惊世骇俗的天启预言
10.爱与求知:来自冥界的启示?
第五章 魂灵归来
1.被封杀的科学分支
2.自然夜界的幽魂闪现
3.离奇的亡灵故事
4.仅仅是死亡幻觉吗?
5.与亡魂的对话
6.派普夫人——跨越阴阳的使者?
7.心灵研究会主席名单
8.超自然——科学的未知领域
9.排除规则
第六章 少有人知道的奇妙科学
1.超乎想象的多维空间
2.爱因斯坦的数学之旅
3.哥德尔:真实≠可证明
4.“不可能”和“测不准”
5.科学家的“双重标准”
6.宇宙岂止是一台机器
7.暗能量与暗物质
8.失效的牛顿定律
9.蝴蝶效应与延迟实验
10.数学,仅仅是语法!
第七章 祖先的智慧
1.传统文化的复活
2.《黄帝内经》的启示
3.苏格拉底悬案
4.无极、宇宙大爆炸、上帝
5.洞穴寓言
6.轴心时期与三位一体
7.释迦牟尼——心灵瑜伽师
8.无形才是最高境界
9.神奇的平行宇宙
10.人择原理
第八章 重访尼罗河
1.失落文明的科技巅峰
2.月亮与生命之谜
3.太阳是一颗水晶球?
4.太阳与月亮的秘密
5.五大护卫灵
6.脱膜幻象
7.和谐音——宇宙的密码
8.荷露斯之眸
9.李约瑟之谜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条原理如今已然成为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量子力学亦在测不准原理的推动之下,逐渐攀上了现代物理学的顶峰。不过有意思的是:海森堡作为一名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却时常表现出一名数学家的特质。无论是他所提出的物理学家几乎完全看不懂的矩阵力学,还是本文中提及的测不准原理,都是一种基于实用主义数学思维的物理学成绩——让人类为自身观测能力感到无比遗憾的量子力学恰是因为能在统计学上符合实验事实才会被物理学家所接受。然而海森堡的“导师”尼尔斯·玻尔却并不喜欢通过数学理性解读物质实在:真正完备的物理学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任何数学形式之体系。5.科学家的“双重标准”就在库尔特·哥德尔发表其“不完备性定理”的一年之前,全世界的数学家聚集在德国格尼斯堡,参加一次重量级的数学逻辑学大会。该次会议同时也是大卫·希尔伯特的告别舞台——他马上就要退休了。大卫.希尔伯特在全体与会数学家的掌声当中宣读了自己的退休宣言。这份宣言的最后一段慷慨陈词引发了现场的轰动:对于数学家而言,世间没有什么不可知;而且在我看来,一切自然科学亦都是如此。之所以从未有任何人能够成功举出一个不可解决之问题,依本人之见,就是因为世上本来就不存在不可解决之问题。相比较于那些拥抱不可知论的愚昧学究们,我们这些数学家所持有的信念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也终将能够知晓!(最后这句话在数学界非常有名——数学家们将其视为希尔伯特的信仰宣言;这句话于日后亦成为了希尔伯特的墓志铭;德语原文如下:Wir m ti ssen wissen!Wir werden wissen!)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希尔伯特的退休宣言就成为了古典哲学家手中的笑柄。不完备性定理的“致命一击”,使得数学家头一次谦虚地意识到自己唯一能予以清楚证明的东西就是“数学什么也证明不了”:数学往往不能够证明许多体系中最基础的公理和假设,却只能够从不能证明的假设出发,去构建外围的理性世界!哪怕是数学家眼中完美无瑕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公理体系也是以五条不可证之假设为基础的空中楼阁。19世纪初,俄国数学大师尼古拉斯·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Nik01as lvaJlovich L0bachevsky)就发现欧几里得的“平行公理假设”其实是一个循环论证: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不与该直线相交并不能够被独立地证明!认为两条平行线无限延长仍然不会相交仅是人类的直观感受而已!罗巴切夫斯基想通过反证法证明“平行公设”,即假设过直线外一点不止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然后试图找出几何学上存在巨大矛盾。但是罗巴切夫斯基却惊讶地发现:这样一种与欧几里得“平行公设”相悖的出发点依旧能够推导出一种有别于欧几里得几何却同样完美的公理体系,即如今人们所熟知的“罗巴切夫斯基非欧几何原理”!很讽刺的是: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发现并未赢得科学界的高度尊重,就和人类文明史上绝大多数伟大发现所曾经遭受的待遇一样。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挑战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明显与人类经验认知不一致”,因此一定是错误的!数学家在这种发现新大陆的时刻反而不强调数学理性的“客观完美和超验性”了!压根就没有翻过罗巴切夫斯基相关论文的英国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ll)甚至“代表整个数学界”给出了最终定论:我相信,任何时候也不会存在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在本质上不同的另外一种几何学。这种自信满满的论断听起来十分耳熟。酷似不懂科学的宗教裁判所对日心说的批判,或根本不了解灵学研究的所谓客观科学家对“超自然存在”的猛烈抨击。直接否定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似乎成为了宗教狂徒和某些科学家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他们还以此为荣。然而,历史的浪潮总是会无情地褪去那些无知的偏见,将最心胸狭隘的顽固分子粉碎成为无尽的沙砾,映托起超越时代的真理之贝。人类从非欧几何当中窥见了冰山一角。绝不仅仅是欧几里得原理,几乎所有为近现代科学提供理性基础的学问体系都基于某种不能被证明的假设。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一开篇便是八条定义和三大定律,而这些定义以及人们认为无懈可击的牛顿定律都出自于认知经验,而非数学逻辑的产物。没有任何人有能力用数学逻辑为惯性、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提供哪怕一份完备的证明。虽然从这些不可证明之事物出发,科学家能自信满满地罗列一整张充满“因为”、“所以”的可谓“理性”的物理学知识结构图。然而这种所谓的“真科学”却是完全来源于经验的领域,若缺少了不能被理性验证的牛顿三大定律,物理学将什么都不是!这也就是说,科学本身来自经验。科学的基础就是经验,其发展才需要借助理性的构建。是理性将科学家的认知触角延伸,但是有没有包含理性却并非判别一门学问是否应该属于科学的标准!理性仅是帮助科学成长的良好环境,却绝非科学最初得以产生的本质原因!然而很可惜,许多所谓科学家并不愿意这样认为(或许由于他们太过缺乏哲学涵养)。他们持有的观点始终都是:包括中医在内的许多民间的“纯粹经验性的学问”绝不是科学!他们对实证主义的信仰甚至超越了十字军对罗马教会的执著狂热,却从来也没有勇气质疑自己所疯狂信奉的这套物理学是否也来源于经验知识。有趣的是:这些科学家高举着实证主义的哲学旗号,却从来不考察中医在具体临床疗效上远强于现代医学的事实情况,就更不要说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医背后亦存在着一整套精深而完备的超越认知经验的理论体系了——没有哪一位习惯于批判中医的所谓科学界人士知道中医其实是一门基于《易经》理论而非临床治疗经验的古老的科学!当然,中医的案例其实还远不够讽刺。科学体系内部的趣闻才能更好地说明科学家的双重标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性是需要精神和灵性去滋润的。认识我们人类自己,科学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而远不是全部。本书作者的尝试,就是一次探索。 ——北京大学医学伦理学教授 丛亚丽认识和分析奇异现象,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未解之谜。 ——北京大学国家药物筛选实验室主任 崔景荣
编辑推荐
《失落的奥义:揭开人类世界核心机密的真相》:震惊世界,爱因斯坦、霍金、钱学森毕生追索的核心机密真相!《失落的奥义:揭开人类世界核心机密的真相》从人类诞生起,我们就处于无穷无尽的谜题之中。抛奔一般的科学和历史常识,想不到竟然会找到如此可怕的蛛丝马迹。绝密情景之一:神秘的埃及金字塔·谁也不曾想到,巨大无比的埃及胡夫金字塔居然只用了区区一万人即告建设完成而且,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可怜奴隶的建筑工人,竟然还是法老先生的“朋友”为此,我们禁不住遐想万千:古老的埃及人到底使用了何等超群的技术,以至于能建成令当今人类也望尘莫及的庞大金字塔?绝密惰景之二:暗黑宇宙·宇宙浩瀚,无边无际,过去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的绝大多数都是真空,都是虚无但是,宇宙中超过99%的质量却从未被人发现那么,暗黑之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绝密情景之三:遗失的《圣经》·有人说,《圣经》是过去的历史记录:有人说,《圣经》是基督徒的教义经典但《圣经》文字背后的真相,真就这么简单吗?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圣经》是由罗马的异教徒皇帝君士坦丁所整理的作为一个有宏才大略的帝王,他到底想隐瞒什么?过去的历史?被迫无奈?还是根本就是人类曾经具有如今却已经未知的、高绝的文明和科技?牛顿为什么要研究炼金术?科学家为什么鼓励对心灵感应的探索?东方世界的佛教和道教思想缘何受到量子物理学家们的推崇?古埃及人为了何种目的建造了金字塔?我不想让真相继续沉睡在隐秘的历史之中。玛雅人明确地说,地球经历了五大文明阶段,我们身处其中的,即是第五文明。从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以及全球种种传说中屡次提及的滔天大洪水,或许证明了人类之前的历史远不是真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