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商业  作者:吕思勉  页数:387  

前言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然通史讲授,共止120小时,若编制仍与中学以下之书相同,恐终不免于犯复。所以我现在讲授,把他分为两部分: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便两面兼顾。此意在本书绪论中,业经述及了。此册系居孤岛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钞写。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其浅陋误缪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

内容概要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该书一经出版,便畅销不衰,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分为上下编,上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颇有用处,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也极为方便。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十一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先生治史态度严谨,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著作颇丰,代表作有《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晚年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书。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上编 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中国政治史

章节摘录

插图:主张一夫一妻的家庭,为男女原始关系的形态的,不过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已有家庭,何况人类?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详见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附录《近代人类学与阶级心理》第四节。商务印书馆本。即舍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据生物学家之说,动物的聚居,有两种形式:一如猫虎等,雌雄同居,以传种之时为限;幼儿成长,即与父母分离;是为家庭动物。一如犬马等,其聚居除传种外,兼以互相保卫为目的;历时可以甚久,为数可以甚多;是为社群动物。人类无爪牙齿角以自卫,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为限,在隆古之世,断乎无以自存;而且语言也必不会发达。所以原始人类的状况,我们虽不得而知,其为社群而非家庭,则殆无疑义。猿类的进化不如人类,以生物界的趋势论,实渐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类之故。而反说人类的邃初,必与猿猴一样,实未免武断偏见了。何况人类的性质,如妒忌及性的羞耻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观小孩便可知。动物两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两种形式,人类独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质之明证。母爱亦非专施诸子女等,足以证明其非家庭动物的。还很多呢。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是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买卖的远源。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游猎之民,渐进而为畜牧,其人之好战斗,喜掠夺,亦与游猎之民同,凡畜牧之民,大抵兼事田猎。而其力且加强,因其食物充足,能合大群;营养佳良,体格强壮之故。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自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实和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的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按时代略述政治大事,叙述中兼有议论,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上,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著名史学家 顾颉刚  “当时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    ——国学大师钱穆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一册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最权威、最为人称道的白话国史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中国二十世纪,有两部半的通史,最为值得称道,它们都成于1937年至1949年之间。受西风渐入影响,此辈学人视野更为开阔;在见解上,既继承了传统史书的春秋笔法,又借五四新风跳出了传统史书的固见,更为重要的是,尚未受到此后马氏史观的干扰,显得尤为璀璨!特别是1935年后,与邻为恶者乱我华夏,遂呈现空前未有的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之高潮。民族忧患最深重的时期,又正是民族学术生命力特强,放出异样光彩的时期。逆境行进,彰显出特别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吕思勉,字诚之,长于经学﹑文字学﹑文学,与钱穆曾有师生之谊,宾四先生对其爱戴备至,印象至深。《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内容不均,前者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上册于1940年出版,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大文化”涵义相合;下册则晚至1944年出版,以时间顺序起自黄帝而至民国止。
      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以治诸子入手,全书贯穿于思想文化的脉络,读来一气呵成,胸有成形;但是,于思想文化之外的其它文化内涵,则颇显不足。与此相比,诚之先生的《吕著中国通史》则恰好可补其不足,全书含盖之广、立论之准,却非《国史大纲》所能比拟。宾四先生的弟子严耕望强称,“目前所有各种中国通史中,仍以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为最佳”,但又建议“导读可以钱先生书为主,以吕思勉先生的几部断代史为辅。因为钱书才气磅礴,笔力劲悍,有其一贯体系,一贯精神,可谓是一部近乎‘圆而神’之作,所以讲者可以拿他作为一条贯串的线索……吕书周赡绵密,可谓是一部近乎‘方以智’之作,所以讲者可以拿他作为钱书之辅,以济钱书之疏阔。”此评论诚为是也!
      这两部通史,在风格上可谓窘异,小子不学,姑妄论之。读《国史大纲》,如观龙游于云,气势雄浑旖旎,大迹可循而不识其形,连呼过瘾之际,却不免叹神龙见首不见尾。而读《吕著中国通史》,则如拨云见日,爪鳞晰晰可查矣。以下评论引自《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王家范):  
      吕思勉早年受康有为“大同希望及张三世之说”影响至深,乎昔就十分关注民间社会的生计,大至水利、赋役、吏治,小至百姓饮食起居,历史考察深入至社会日常生活,尤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这在同辈史家中应屑罕见。自述一生思想经历“三次变化”:由钦佩康梁向往大同,进至信服法家,1930年前后转而服膺马克思学说。他对马克思的“大同”理想与重视社会经济的作用两点最为服膺(于阶级斗争一说则颇有保留),而这恰恰是与先生内在的精神气质相契合,并非随风跟进。因此《吕氏中国通史》的“一贯精神”,却在指示社会进化以制度的缓渐变迁最为紧要。政治、文化均随经济而进,势异则事异,各种制度也就显示出可以分辨的历史演化轨迹*因此,在先生看来,把握制度的细微变化,理清社会生活各方面来有因、去留迹的变迁路向,是史家阐释和理解人类历史不断渐进的重要依据,中国自不例外。
      《中国通史》在述论“理乱兴亡”与“典章制度”两大方面均有出色成就,后者尤胜于前者。顾氏在《当代中国史学》中即称此书“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制度研究,特别是贯通古今、涉及全方位的制度沿革,要从琐细繁复的史料中梳理出明晰的头绪,没有特别大的阅读量不能办,没有比较鉴别的功力更不易跳出“深井”。由于先生此前已有长期研究积累,不仅厚积薄发,且提炼更趋精粹,这是当时许多人想做而难以做到的。先生以期望中国进入新时代、走向世界“合流”的特殊史学关怀,考辨中透出的议论,确多有不同凡响之处。如论婚姻以男女平等为旨归。预言家庭制度必当改革,论财产谓均贫富宗旨虽善而方法未善,是不谙现实变化之故,论阶级称“铲除阶级自是美事,但盲动则不免危险;且亦非专用激烈手段所能有济”;论政体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国无代议政体的历史条件,急转直下,“而成为现在的党治”等等,都是由丰富的本土历史感生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思虑特别的深邃。
  •   吕思勉先生是“一位文史底蕴深厚、服膺顾炎武治学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观影响的史学大师”[11]。就《白话本国史》而言,吕思勉先生研究历史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占有丰富的史料和融合社会学知识。

      第一、以进步的史识驾驭丰富的史料。吕思勉先生治史注重占有丰富的史料,主张论从史出,反对主观的武断。他认为史书上的史料是十分珍贵的,“读史必求原始的史料。真正原始的史料,现在实不易得;大体上,众共据为原始材料的,则历代正史而已”[10]。吕思勉从1906年起首次通读正史,以后又对正史通读了三次,做到了融会贯通,在史料的把握方面十分得心应手。在《白话本国史》里,吕思勉先生本着“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之必不可无著者而为之”的原则,做到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收集史料,并一一注明篇名卷第,所以全书“虽不过六十万言,而读者不啻得到二三百万言的参考书”。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史学偏重于政治而忽略了经济,实际上经济也是很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根柢。因此,吕思勉先生很注意谈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运用的史料很丰富,尤其注意封建的赋税制度,认为这是民生状况的反映。他说,“从秦汉统一以后,直到前清海禁大开以前,二千多年,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变更。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生计,是以农业为本位。要看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就须注意农民。但是中国史家,记载平民的生活状况是很少的。郤是当时的田赋制度,便是当时农民生活状况的反映”[2]。所以,他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的沿革,在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时,吕思勉先生不仅参考了正史的食货志,而且还参阅了《文献通考•田献门》的记载,详细地叙述了晋朝的“户调式”和魏朝的“均田令”以及唐朝的“租庸调制”实施和瓦解的过程,并由此而得出在封建社会平均地权行不通的结论。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白话本国史》所用史料几乎都以古籍为主,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新发现的史料却未加运用,这反映了他的史料观点尚有陈旧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价值。

      第二,融合社会学的知识。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科学的新史学。新史学十分强调方法论,要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吕思勉先生对这种新史学的发展趋势有着他自己的理解,认为“史学是说明社会之所以然的,即说明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成为这个样子。……前人的记载,只是一大堆材料。我们必先知观察之法,然对于其事,乃觉有意义,所以各种社会科学,实在是史学的根基,而尤其是社会学。因为社会是整个的,所以分为各种社会科学,不过因一人的能力有限,分从各方面观察,并非其事各不相干,所以不可不有一个综合的观察。综合的观察就是社会学了。……历史的可贵,并不在于其记得许多事实,而在于其能据此事实,以说明社会进化的真相”[12]。由于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十分强调社会学的根基作用,所以他将历史研究的目光放眼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白话本国史》里,吕思勉先生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以后他又以历史学的眼光撰写了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专著,足以证明社会学对他的历史研究影响深远。吕思勉先生的女儿吕翼仁女士就曾说过:“父亲是在广泛研究社会科学基础上治史的,以治史的人而论,眼光就比较宽。眼界宽,看事情容易融会贯通,以横的角度来说,就能着眼于事情的变化发展;从纵的角度来说,也有利于比较研究。父亲所以能在通史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说不定和他治学方法有关。父亲早年就认为历史的基础是社会科学,在研究历史之前,对各种社会科学应当多少懂一点。”[13]吕思勉先生正是因为拥有了广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才使他的著作眼界开阔,能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   史学大师吕思勉所著《中国通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的历史 。寒假之余,一口气读完感言有三:
    一、现代人应该读史。有人讲,中国历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二是五四运动,三是上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自从秦朝统一以后,直到西力东渐之前,二千多年,中国社会的状况没有什么根本变更。“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中国社会的历次重大变革,首先是人类思想的解放,思想的变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教育必须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如何活跃学生的思想,必须落实历史知识。
    二、人要老老实实做学问。吕思勉先生研究史学,通贯各时期,周瞻各领域,综合研究,融合贯通,靠得不仅是天赋,更是靠得坚持。如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变迁,“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书契之始用于黄帝之史仓颉。再到秦李斯小篆,然后程邈改良字体,吕先生均作了深入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研学敬业,自己拿不准的事情,切不可妄自传授。
    三、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读吕先生这样一位大家的书之后,最大感受就是觉得自己知识的肤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尽早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就应该适当融会一些历史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历史知识而且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国学日益兴盛的今天,这种必要性已经显现出来,学校应意识到这一点。
  •   爸爸帮我买了一本《中国通史》,没过几天,我就把这本书饱览了一遍。
    它主要讲了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它还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经线,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宗教、思想和生活为纬线。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还懂得了历史的重要性。马克思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的确如此,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失去这方面的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为祖国逐步复兴做贡献。因此,我们更有必要从历史中找寻前进的动力,继承历史长河中精华的部分,剔除糟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含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
  •   不得不说大师的文笔就是好,吕思勉和严复的作品都好喜欢,而且这本中国通史的观点很好,反正就是觉得很好噗
  •   6岁读书,“诵四子书,日授十行,行十七字”。8岁母亲为他讲《纲鉴正史约编》。母亲无暇时,由姐姐为他讲,约讲解到楚汉之际,吕思勉说“我自己会看了。”同时又读《纲鉴易知录》,随后父亲又取《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与其读,乃“亦觉甚有趣味”。至十六七岁,已作读《通鉴》论11本。此等早慧水平,怎么不叫我辈汗颜。
       20岁时,参加金陵乡试,连续三场考试,代朋友作文14篇(行枪手事),然“出场仍甚早”,自叹其“予于文学,天分颇佳。” 以才气睥睨考场公正,你又能如何奈何他?
       大约才气终不可恃,在天道命运面前,人总是渺小。
       诚如鲁迅所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吕思勉就是这样的人。
       中青年期,家境渐困顿,28岁,至上海。初来上海,生活窘迫,乏味困苦中写了一首诗,名为《蜗庐》,有云“新来上海寄蜗庐”。可见那谁谁谁的故事并不是现在才有。
       后生活虽定,然简朴不改,最多就是吸吸水烟。生活中有两大爱好:下棋和养猫。吕思勉在他的年代曾表示“以当头炮对抗屏风马,是今后象棋开局发展的主流。”
       1937,“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天下大乱。家乡亲戚写信给吕思勉要他回去守祖业,否则房产日益损坏隳颓,他日恐吕思勉无容身之所。然而,回家乡常州,进城必须向日本人“折腰”,这是吕思勉舍弃家产也万万不肯做的事。带着一腔浩然正气,他留守孤岛。冒着被日伪枪杀和绑架的危险,凡是抗日的文章“即使不给稿费,我也写!” 吕家的房子由败坏而倒塌,木料等,全被盗卖,家里的什物,也早被盗窃一空,但吕思勉处之泰然。  
       后来直到听说进城不用向日本人弯腰鞠躬,他才回去。然而只能住在菜地旁的简陋小屋里了,天天吃的是扁豆、豆腐、和南瓜,一家人曾吃扁豆吃到中毒。在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的酷暑里,瘦弱的吕思勉凭借赤膊和一把芭蕉扇取凉,一边伏案著述《两晋南北朝史》。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啊。
       道德文章,总是在于力行。就本书所提供的材料,我以为,作为常人,他是“力行”到极致了。在吕思勉去世多年后,女儿吕翼仁说“父亲带走的是一种道德标准。”
  •   用心拜读中……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文化政治
  •   吕思勉的书值得一看
  •   这本书我看上有一段日子了,正赶上当当上市做活动,拿到书了,直是太值了。愿当当经常有这样的优惠读者的活动。
  •   先赞一个。因为一直想找一本通史,看到这本,觉得应该还可以吧。
  •   理论性太强了,有点读不下去。
  •   书还行,价格也还不错。
  •   价格也比较便宜,比书店买划算多了,还是正版的
  •   真不错!可以收藏
  •   书质量很好,正版货,又打了折,我自己对它很满意,物流也很快,原来以为要五六天才到的,结果第三天就到了,服务态度也很好,总之,值得买啊
  •   封面尤其让我喜欢。
  •   早上收到书吓了一跳,我可是昨天晚上十点才下的单呀,速度真快~
    书用了塑封,封面感觉真不错,这几个版本中这是性价比最高一本吧!太值了!
  •   通过这本书,可以以另外一种新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
  •   这本书畅销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时至今日,那些研究历史的人,观点也并没有超出吕老太多啊。
    受教了。
  •   这版 是吕思勉大师的 力作 读史使人明智 正在看中。。。。
  •   这本书纸张不是很好,价格跟我们这的差不多其实。
  •   发货很快,态度很好,以后一定常来。
  •   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   个人感觉这个版本的中国通史并不像楼上讲的那么好,纸张不太好,有点儿像盗版的。不过买的时候是特价,才17,也还可以吧。
  •   全是文言文的,有点看不懂,密密麻麻的文字,不适合学生看
  •   还是其他版本的好呜呼哀哉!!!别买这个
  •   感觉不错,应该挺好的。。。
  •   作者是专家学者,讲究言必有出处,引经据典,而且有一些文言文。我只是想了解中国历史全貌,而不其中的细节是哪家、哪本书之说,所以读起来感觉不轻松、有些绕在故纸堆里。
    适合研究历史的人,不适合学习历史的人。
  •   其中的内容和我所认为的是大相径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