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个什么玩意儿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刘艳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一部《三国》所以耐人细读,主要因潜藏各种王者争霸的智慧与规则,既可以知当时风云场面,也可知人与人的角力之道。总之,胜负之道尽在这部名著中。《三国》不是一口气读完即能知其深意的书,需要慢慢读。慢慢品,才能琢磨出其中的智慧与规则。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鼎立局面也是罕见的,如同狼王有各自地盘。世皆言“成王败寇”,但在“三国”这个王者争霸地盘上,无论成败,无不张扬着最突出的“狼性”二字。  三国的历史,留给人们很多值得讨论的话题。现代人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大多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也就是跟着罗贯中的感觉走的。罗贯中说谁是英雄,你就认为谁是英雄,他说曹操是奸雄,你也说曹操是奸雄,这就忽略了很重要的事实。《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作者是站在蜀国的角度写的,当然要把蜀汉说成正统,里面的人物性格也都是为小说服务的,为了衬托出蜀国主角的高尚,很明显要歪曲、丑化一些与蜀国对立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一代英雄,是“仁义”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作者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刘备真的有那么高尚吗?在他的仁义外表之下,难道就没有心狠手辣、忘恩负义的另一面吗?  曹操是三国风云中的杰出代表。但是,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却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典型反面人物,就因为他把曹操写得一无是处,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他“奸雄’’的称号。其实,乱世之奸雄也有不为人知的治世之能臣的另一面。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之美称。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他的英雄形象被大大地丑化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明明是周瑜,小说中却大夸诸葛亮。  诸葛亮成了众多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被人们看成是“操盘高手”。关于诸葛亮,广为流传的就是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演义中的名篇。这些都是事实吗?历史上的诸葛亮有那么大本事吗?演义中的诸葛亮,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说,他不是人,而成了妖。在他智慧的美丽外衣下,还有很多让人们所不敢想象的自私自利的一面。  其实,三国之间角逐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根本没有什么“正统”之说。那么,你心中的英雄真的是英雄吗?他有没有被罗老先生“灌水”呢?  本书就是结合正史中的一些论点,来揭开笼罩在演义迷雾之下的“英雄”的真实形象,使那些被冤枉的英雄也有“成鱼翻身”的一天。探讨三国是个什么玩意儿,让你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三国风流人物,解读真正的三国奇案、谜案。  《三国》之奇正在于种种大小疑案,读《三国》不能识疑,则是一知半解,自然不能晓其内外之道。品《三国》的真真假假,可让你从中获益匪浅,终身受用!

内容概要

本书正是结合正史中的一些论点,来揭开笼罩在演义迷雾之下的“英雄”的真实形象,使那些被冤枉的英雄也有“咸鱼翻身,的一天,探讨三国是个什么玩意儿,让你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三国风流人物,解读真正的三国奇案、谜案。

书籍目录

三国中的狼王之道:盯住大目标打算盘 刘备,仁义并非不凶狠 曹操,奸雄的另一面 孙权,守成之主亦英明 孙策,江东“小霸王” 董卓,无德无能的野心家 袁绍,给不成功下了定义 袁术,贪生怕死之小人三国中的老狼战术:以才能横天下 诸葛亮,谋士之失 鲁肃,江东真正的智者 姜维,错时的英雄 司马懿,魏后期的柱石 荀或,眼光远之诸葛 许攸,为谋一己之利的贪士 郭嘉,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有良、平之奇 杨修,自以为是之臣 陆逊,小儿的才华 庞统,可惜天不怜才 陈宫,甘做空负栋梁材三国中的猛狼之道:与强敌硬碰硬三国中的狼游戏:谁借谁放倒谁三国中的是非论:看哪家出版更隐秘三国中的真伪论:把明白藏在深处

章节摘录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刘备看成是一个有仁、有义的明主,后人更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来形容刘备的成功。从表面上看,刘备是一个“仁慈爱民”的统治者,每到一地都广施“仁政”,治理新野时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三国中刘备被看成是英雄,难道刘备真的是一个有仁、有义之人吗?在他仁义的外表之下,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刘备以仁义赢得关羽、张飞、孔明、赵云、马超等人的辅助,他的借荆州也被人们认为是仁义之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就是因为他死赖着荆州不还,才导致了一系列恶果。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后来刘备失去理智兴兵报仇,而被陆逊火烧连营,自己也葬身在白帝城。相反,如果他早早归还了荆州,还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吗?在他夺益州时,表面上极不情愿,明明是要取人家的地盘,却装得这般仁义,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换而言之,刘备仁义的外表下藏得更多的是凶狠。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的两位夫人,在刘备还没有根据地的时候,就追随刘备四处逃亡,曾经多次被俘虏,多次离散。在吕布占领小沛后,刘备弃妻儿不顾,只身去投奔曹操,害得他的两位夫人遭吕布俘虏。徐州被攻破后,刘备连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都不顾,就又投袁绍去了。连自己的妻儿、兄弟都不顾的人,还有仁义可言吗?说得不客气一点,刘备的仁义本身就是一种凶狠。我们难以想象刘备竟然说出“妻子如衣服”的话语,真不知他是怎么面对他的两位夫人的。后来,关羽被曹操所俘,但他却不受曹操的诱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去找刘备,这才是真正的义气。  诸葛亮设计火烧新野之后,刘备率众退居樊城。当时,曹操追兵将至,无奈刘备欲走水路弃樊城而奔襄阳。一谋士日:“而今形势危急,不如让百姓自行逃生,我等乘船速走。”刘备却说:“自古成大事者,必以民为重,樊城百姓追随已久,岂忍弃之!”于是,决定携民一起渡江。  由于跟随的民众太多,部队行进缓慢,日行仅数十里,终于被曹操率轻骑日夜兼程赶上。刘备遭受重大挫折,他的一位夫人为保住刘备的惟一命根子,也是蜀汉的继承人阿斗,在无奈之中,投井自尽。刘备只剩下数十骑斜趋汉津(现在的荆门市沙洋附近汉江边),正好遇到先期派出的关羽船队,才幸免于难,得以由汉江至夏口。  刘备为何要带着数十万老百姓一起逃亡呢?又不是去享福,难道他就不知道后面有追兵吗?带着那么多人肯定是很大的负担,不被曹操追上才怪呢?可话又说过来了,如果真的是去享福,说不定刘备比谁跑得都快,根本顾不上别人。那时的刘备,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顾不了,为何突发善心,照顾起老百姓来了呢?他的善心当然不是白发的,说穿了也是为了自保。曹操的追兵在后,刘备的败军在前,老百姓夹在中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把老百姓当挡箭牌吗?  试想曹操几十万人马追来,刘备只有几千人,根本打不过,也逃不掉。这时候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混在数十万老百姓中间。拿老百姓当挡箭牌,他曹操再狠,也不能杀光十万百姓,就算他要杀,一刀一刀地砍,也得砍一阵子,那时候刘备早已逃远了。杀百姓的罪名自然还是他曹操的,与刘备无关啊!这样的做法,刘备既能保身,又能向世人证实自己是仁义之主。他还可以得意地对别人说:“你们看看,如果不是我刘备民心所向,这十几万的百姓,会跟我刘备逃难吗?是曹操太残暴了,大开杀戒,百姓的冤魂也该去找曹操,不会来找我。”  战乱年代,老百姓真正想得到的无非就是一家团圆,保平安。但是,刘备却将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的战场。居心何在?难道还能说他仁义吗?他的内心之狠是无人能比的。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携民渡江就是刘备最虚伪的明证。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如果刘备只带将士出逃,说不定还不会被曹操追上。至于百姓安危,其实用不着刘备瞎操心,曹操自居汉相,看到当时的局面,面对眼前一片火海,老百姓有家不能回,他再狠心也绝不会有屠城之举,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与他又没有任何仇恨,以曹操的聪明,应该不会做出蠢事。也许他会好生抚慰百姓,帮助他们再建家园。这样还可以显出曹操的爱民之心,让老百姓拥戴他。但刘备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他执意带上百姓逃亡。诸葛亮欲烧新野城以损曹兵,刘备若真爱民,就应该阻止诸葛亮这个计划,使新野百姓免于流离之苦,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

编辑推荐

  一部《三国》之所以耐人细读,主要是因为潜藏各种王者争霸的智慧与规则,既可以知当时风云场面,又可知人与人的角力之道。总之,胜负之道尽在这部名著中。《三国》不是一口气读完即能知其深意的书,需要慢慢读,慢慢品,才能琢磨出其中的智慧与规则。  读《三国》不能识疑,则是一知半解,自认不能晓其内外之道。品《三国》的真真假假,可涉取有益因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是个什么玩意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从另一角度品三国
  •   还可以了,也许我认为里面的观点不太正确,但这才是一家之言品三国的可贵之处。总的来说,包装精美,内容丰富。
  •   不喜欢袁……
  •   这是本很有点意思的书哦,望大家多多支持啊
  •   貌似是作者个人的片面感受 说话一点都不客观 自己喜欢的人物做一件事是人之常情 自己不喜欢的人物做了一件性质相同的事就对这个人的做法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评价让本人感觉是风马牛不相及 本人第一次看了三四篇就想扔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