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马林、 陈均平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马林,陈均平 编 页数:334
前言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都经历了重大变革,特别是2007年,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两部所得税制的合并,使企业所得税法逐步趋向规范、合理。同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税收与会计制度的具体政策规定也越来越丰富。鉴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实施的目的、基本前提和遵守的原则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税法与会计制度的适当分离,也有利于两者遵循各自的规律逐步趋向规范完善。然而,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也必然加大广大财会人员和税务工作者理解、执行政策的难度。为此,我们此次编写的《新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一书,就是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和会计政策,以会计核算为主线,对企业会计核算各环节中经济业务处理在税法与会计政策的差异、原因以及差异处理的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详细地分析说明,同时尽可能列举一些范例以供理解,希望通过税法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系统对比、分析,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理解税法和会计制度的捷径,增强财会人员和税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遵循两个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本书参照2003年出版的《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结构和方式编写的。企业所得税收是我国复合税制中的主体税种,所得税的计算复杂与企业财务会计联系最为紧密。
内容概要
《新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及协调概述、资产差异概述、存货的差异及协调、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及协调、投资性房地产的差异及协调、无形资产的差异及协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差异及协调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及协调概述第一节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节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第二章 资产差异概述第一节 资产概述第二节 资产的主要差异第三章 存货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I第二节 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差异第三节 期末存货计量差异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比较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差异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差异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差异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差异_l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差异¨第六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变更差异第七节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差异第六章 固定资产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固定资产确认与初始计量第二节 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差异第七章 生物资产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生物资产概述第二节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差异第三节 生物资产后续计量差异第四节 生物资产收获与处置差异第八章 无形资产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无形资产确认与初始计量第二节 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 无形资产摊销差异第四节 无形资产处置差异第九章 资产减值差异和资产损失差异第一节 资产减值差异第二节 资产损失差异第十章 收入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收入差异概述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差异第三节 劳务收入差异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产生的收入差异第五节 建造合同收入差异第六节 政府补助收入差异第七节 其他特殊收入差异第十一章 成本费用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成本费用差异概述第二节 期间费用差异第三节 职工薪酬差异和股份支付差异第四节 弥补亏损差异第五节 其他项目的差异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第二节 债务重组业务差异及协调第十三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差异及协调第十四章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第二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第三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差异第四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差异第五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差异第六节 贷款和应收款项差异第七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异第十五章 金融资产转移与套期保值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金融资产转移差异第二节 套期保值差异_第十六章 租赁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租赁概述第二节 融资租赁业务差异第三节 经营租赁业务差异第四节 售后租回交易差异第十七章 企业重组业务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企业重组业务的差异概述第二节 合并的差异第三节 企业分立的差异及协调第四节 资产收购的差异及协调第五节 股权收购的差异处理第十八章 其他业务的差异及协调第一节 或有事项差异第二节 借款费用差异第三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差异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差异第五节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差异第十九章 所得税会计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附录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规定主要差异对照简表
章节摘录
插图:《企业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我国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会计准则中起统领作用,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主要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内容。我国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正文涵盖了目前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部结构相同。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了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的操作性规定。同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作为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附录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不再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内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构成准则体系的正文,这方面实现了国际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涉及会计记录,主要是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科目由企业自行设计并进行账务处理。我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能缺少对会计记录的规范,这样设计和安排。能够使会计准则更具操作性,便于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准确地贯彻实施。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2.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以前的会计准则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1)会计目标方面的变化。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方面有了创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目标明确规定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还明确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由此可见,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2)资产负债表的地位的变化。多年来,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一直居于显要地位,利润也成为各方面考核企业管理层业绩、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利润表的核心地位容易为一些企业留下追逐短期利益和操纵利润的空间。这次新发布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实反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不高估资产价值;要求企业合理确认预计负债,全面反映现时义务,不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要求企业不能继续使用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递延(待摊)或预提项目。
编辑推荐
《新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是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