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智慧全集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魏振斌  

内容概要

上下三千年历史,纵横八百里智慧《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成为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方寸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练就成事的基本功  颜回好学而乐道  幽王烽火戏诸侯  蔡桓公讳疾忌医  齐姜为大业醉夫  范蠡功成而身退  触龙智说赵太后  赵括纸上谈兵  商鞅变法强秦  苏秦显贵归故里  张良取履得兵书  韩信受胯下之辱第二章   知人善任的学问  箕子见微而知著  秦缪公羊皮换贤  祁奚荐贤不避亲  虞丘子主动让贤  百里奚荐贤骞叔  管仲用而桓公霸  桓公为小人所误  秦缪公宽容得士  孟尝君幼时难父  威王论宝笼人心  郭隗抛砖而引玉 魏公子礼贤下士 毛遂自荐使强秦 李斯上《谏逐客书》 李斯嫉妒害韩非 贼赵高指鹿为马 萧何月夜追韩信 随何自荐说英布  高祖善用人之长  汉高祖知人善任  高祖论功推萧何  项羽刚愎失范增  汲黯面折人过  李将军爱兵如子第三章   谋事成事的韬略  姜子牙垂钓渭水  吕不韦奇货可居  楚庄王一鸣惊人  勾践卧薪而尝胆  范蠡千虑而一失  晋文公退避三舍  苏代劝齐缓称帝  冯谖为主凿三窟  蔡泽巧说代范雎  商鞅三说秦孝公  曹参行无为之治第四章   圆融处世的妙处 管鲍相交肝胆照 负荆请罪将相和 晋文公以退为进 宋襄公争霸取辱 白起因功而受戮 李斯逢迎而遭祸 陈涉一怒斩故旧 叔孙通通晓时变 霸王四面闻楚歌 张良献计封雍齿 周太尉畏惧狱吏 汉文帝善于制怒 王生廷辱张释之 灌夫恶语死非命 东方朔与世俯仰第五章   克敌制胜有高招  郑伯克段绝后患  小白先发制人  晋献公假途灭虢  牛贩子假扮使者  西门豹治邺奇略  孙膑教田忌赛马  蔺相如力挫秦王  春申君当断不断  苏秦死后擒刺客  陈轸坐山观虎斗  范雎远交近攻策  李牧诈怯败匈奴  甘罗十二使强秦  韩信背水一战  陈平示Yi5解危难 陈平周勃诛吕氏  李广阵前空城计第六章   君子也需谋身  周公旦未雨绸缪  公仪休义不受鱼  兔死狗烹悲文种  平原君谦退自抑  范雎随遇而安  王翦请求赐良田  李斯贪权丢性命  子婴先手除赵高  张良退隐得善终  陈平施计放樊哙  周亚夫饿死狱中  晁错削藩而受诛  袁盎用计破谗言第七章   舌头的力量  子产以疾说平公  优孟哭马谏楚王  邹忌论琴谏齐王  苏代一言能兴国  孟子以义说惠王  冯谖谏平原君  甘茂巧谏秦武王 优旃谬语谏秦帝  刘邦见高阳酒徒  张良谏阻居秦宫  蒯通劝韩信背汉 陆贾一语定南粤  蒯通自辩得释罪  陈平智对汉文帝  冯唐妙语救魏尚  郭舍人巧对武帝  邹阳巧做君子辩第八章   做自己该做的事  大禹过门而不入  殷纣王国破身死  周公一日三吐哺  季札挂剑晓信义  程婴大义救赵孤  文王断讼绝冤狱  介之推义不言禄  董狐秉笔直书史  孙叔敖宠辱不惊  石奢请死以明法  李离枉杀终自裁  赵奢秉公收赋税  李克不以私报恩  楚庄王恢复陈国  千古义士鲁仲连  孟尝君好客自喜  孙武军令重如山  信陵君窃符救赵  晏平仲忠直不移  陈婴母深明大义  秦严刑峻法致亡  汉高祖约法三章 周亚夫军容整严 张释之不唯王命 汉文帝以德化民 汉文帝宽刑慎罚 田横杀身表气节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练就成事的基本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德行高超著称于世。孔子认为颜回是他弟子中最好学的人。颜回,是鲁国人,字-y: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问仁。孔子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你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的人了。”孔子说:“颜回!多么贤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听我授业时,颜回像个蠢笨的人,下课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谈,也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实在不笨。…‘任用你的时候,就匡时济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地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太史公说:“后世学者们都称述孔子门下七十位门徒,赞誉他们的人,有的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诋毁他们的人,有的损害了他们的真实形象。”总之,谁都没有看到他们的真实相貌,而议论品评。孔门弟子的生平事迹还是孔氏古文接近真相。孔子说:颜回每次听讲时如同个蠢人。但是回去再考察他的言行举止,就能够知道他有了领悟。颜回善于思考,悟出的东西便能身体力行,可谓是好学的人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才干、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后天学习、实践中得来的。即使是天资聪明的人,也不可能事无巨细通晓古今。天才如果不学习,也会变得平庸。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还是不学,学的程度,效果怎样。获得本领,增长才干的途径一方面是从书本上学习,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吸收营养。向生活学习,说到底是向别人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就该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生活就是一座宝藏。孔子就从不“不知而做”,而是“多闻”、“多识”。子贡评价孔子“无常师”,人人都是老师,孔子曾问于老聃,访乐于长弘,问官于郯子,学琴于师襄。圣人也已子尚能如此,何况普通人呢!从前还是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们,就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结果是要把他们的唾液藏起来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龙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让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但到周厉王末年,他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常上,怎么也清洗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后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这时正好有一对夫妻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5E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最后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中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周本纪第四》幽王一见褒姒,如获至宝,褒姒的天生丽质使周幽王迷恋欲狂。惟一使周幽王遗憾的是:褒姒从来不笑,终日郁郁寡欢。幽王为了Llzledi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有一个极善奉迎的奸佞小人虢石父出了个主意,他让幽王点燃烽火台。昏聩的周幽王竟然同意了虢石父的话,这烽火一旦点燃,白天则浓烟冲天,晚上则火光映野,几十里外即可看见,下一个烽火台也立刻点燃,这样就能迅速传警,诸侯也就会即刻带兵勤王。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诸侯们被如此戏弄一番,十分气愤,他们的兵马也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骊山下团团乱转,各诸侯国不同的旗帜和军服交错混杂,显得十分滑稽。褒姒看到这种前所未有的场面,就真的咧开嘴笑了。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当申侯知道自己的女儿被废,宜臼将被杀害,自己也要被幽王治罪时,既感到害怕,又感到愤怒。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发泄愤怒,申侯竟暗中串通郐国和犬戎一同攻打镐京。犬戎一直想劫掠镐京,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既是申国相约,估计不会有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前去救援,何乐而不为?当兵临城下的时候,周幽王赶紧让虢石父点燃了烽火台,烽火燃烧了几天几夜,各诸侯国始终没有一兵一卒到来,他们当然以为这是天王在给褒姒逗乐,不愿意劳师动众地白跑一趟。镐京的兵马并不多,大将郑伯友率兵出去抵挡了一阵,但势单力薄,申侯就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都拿走才离去。于是诸侯共同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平王,由他来继承周朝的祭祀。真是“千金难买一笑”。昏庸的幽王竟然拿报警的烽火开玩笑,可结果呢?失信于诸侯、引起反叛,幽王被杀,宠爱的妃子也被掳去,成为人们的笑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取信于人,这是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的一种品德,商鞅立木为赏,新法才得以推行;重耳退避三舍,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人民要是不信任政府,国家就立不住脚,试想一个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政府怎能取信于国人,又怎能取信于别国呢?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一个国家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去信”。因为诚信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石。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言与行的统一,的确是做人处事的一条重要法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记智慧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哎,这本书比我想象中要差多了,不是我要的类型!
  •   书中错别字较多,内容一般,没想象中的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