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营资本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内容简介: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悄然进入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自1994年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影视机构”——北京嘉实广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到现在,民营影视文化企业风起云涌,势头强劲,发展迅速。
作者简介
詹成大,男,浙江富阳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科研处处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浙江,浙江播电视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动漫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理事,2009-2011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传媒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浙江传媒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詹成大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创建了浙江省第一个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民营资本进入传媒业的影响研究”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课题“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运营与规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8项省部级规划课题。从教以来,已在《当代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省级以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电视媒体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文化创意和传媒产业研究》。积极投身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为媒体和政府培训业务干部,为政府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是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省市影视产业发展规划的咨询和评审专家,也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干部业务培训专家,是浙江省2009年十个文科省级创新团队之一的“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的总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危机传播管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轨迹第一节 世界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四种轨迹二、国外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特点第二节 民营影视与民营资本的诠释一、民营资本的概念界定二、民营影视的涵义第三节 民营资本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随影相形一、建国前的“民族资本”二、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的曲线合作三、改革开放之后的广泛合作第二章 民营资本进入影视文化产业的必然性第一节 资本的逐利性一、影视文化产业的高回报率是民营资本进入的根本动因二、影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客观要求民营资本注入第二节 影视文化产业的供需变化一、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的供需情况二、当前影视文化产业的内部竞争和外部压力第三节 影视文化产业的政策松动一、媒体经营政策的放开二、民营资本限制的削弱第三章 中国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节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中国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二、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第二节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一、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障碍二、新媒体时代民营影视公司的生存困境第三节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发展趋势一、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秉赋特色和优势二、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第四章 民营资本对影视文化产业的推动力第一节 民营资本推动了影视文化产业政策的改变一、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政策推手二、影视剧创作体制由导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的进一步转轨第二节 民营资本提升我国影视文化产业运作水平一、民营资本参与国产影视剧的市场竞争二、民营资本与国产影视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三、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提升影视剧制作与运作的水平四、构建完备的影视文化产业链第三节 影视剧的进口替代一、进口替代战略的相关理论二、影视剧进口替代的发展现状三、影视文化产业进口替代战略的相关思考第五章 民营资本对影视传媒产业的激活效应第一节 激活效应的理论原理一、激活效应的理论来源……第六章 民营影视业的投融资评价第七章 民营资本的渗透与影视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第八章 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模式第九章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战略联盟第十章 民营影视企业的成长模式第十一章 民营影视基地的发展运营第十二章 民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所以,民营影视企业并不是单一的私营企业,其中既有合伙经营、股份经营,又有国有民营、承包经营,所以应属于中国传媒产业中相当重要的社会产业经营范畴。从资本控股角度讲,它有三种形式:一是民营独资传媒企业;二是投资控股的传媒企业;二是投资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一起,共同创建新传媒企业,但不控股。所谓的民营影视就是用来称呼那些没有节目播出渠道,特别是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从事电影、电视、动漫、游戏、音像、新媒体等节目或产品或广告生产、制作、发行以及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与建设的公司或机构(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前,中国大陆的民营影视公司还存在,之后都归入国有电影公司。但在港台地区,却发展迅速。以内容制作为主在各大电视媒体上播放的电视节目,相当一部分出自民营影视公司。如《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欢乐总动员》、《每日文化播报》、《环球影视》、《娱乐人物周刊》、《娱乐任我行》、《超级访问》等众多知名节目。第三节民营资本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随影相形一、 建国前的“民族资本”由于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产生于新中国建国以后的1958年。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经过4个月的实验播出,1958年9月2日开始正式播出黑白电视节目。1973年5月1日,开始采用PAL-D制式播出彩色节目。1978年5月1日,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前,民营影视就是纯粹的民营电影。反观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电影诞生于1905年,早期的中国电影业在发展之初就与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民族电影业起始于民营电影公司。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是亚细亚影戏公司,它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尽管该公司的事业并不成功,但它提供的资金和设备却推动了张石川和郑正秋这两位早期中国电影代表人物走向影坛。1912年,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组织经营了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从1905年到1925年,中国民营电影开始兴起。大大小小的民营电影公司纷纷涌现,如“明星”、“大中华百合”、“天一”等电影公司,其制作、发行的民营电影也走向电影市场,电影市场上到处是这些公司的影片。但是经过市场的洗礼和竞争,市场优生劣汰的规律发生作用。一些企业生存下来了,一些则因资本问题和中国的时局,自生自灭了。1926年以后,电影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无情,实力雄厚、经营有方的民营电影公司开始脱颖而出,如“联华”、“昆仑”、“国泰”、“大同”、“大光明”、“华光”等,它们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争奇斗艳,各逞风采。民营电影在中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电影艺术、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电影人才的培育培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基本上以民营电影的形态存在和发展,但孱弱的民族经济和缺乏规范保障的市场环境使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先天的不足。
编辑推荐
《民营资本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是传媒与文化产业管理论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