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 作者:柴志明//何仁富|主编:何仁富 页数:384
前言
2008年,有两件发生在中国西部地区、本身并无直接联系却有某种内在逻辑关系的事件,注定了2008年必将成为中国的“生命教育元年”。2。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地震所带来的巨大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后全民抗震救灾的仁心大德、地震后灾民生活及生命重建的延续性需求,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对所有中国人产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心灵震撼和生命触动。灾难不应该只是灾难,而应该是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与体会。汶川大地震令每一个对此关注的人都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死的命题:生命如此脆弱,死亡如此不可抗拒,我们要怎样消解对于死亡的强大焦虑,又如何能从容而有尊严地生活?面对灾难,我们的生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生命中的爱不会不被激发。除了对死难者寄予深切的哀思和永远的纪念、对幸存者寄予深厚的同情和现实的帮助外,我们还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深情领会生命本身,不管是他人的生命还是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已逝者的生命还是仍健在者的生命。这一深情领会就是生命教育,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接受的洗礼。可以说,“5·12”地震是一次全民族的生命洗礼,是一次独特的全民族的生命教育。
内容概要
本书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的论文集。全书按照论文的主题相关性,分为如下专题: (1)生命使命与生命教育; (2)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 (3)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 (4)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 (5)生命样态与生命教育; (6)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 全书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宗旨、使命、目标、学理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做了系统而多元的探讨,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存在样态、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生命教育从经典教育中获取智慧等也做了多元探讨。全书各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建构起了大学生命教育的整体理论和实践框架。
书籍目录
总序代前言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第一篇 生命使命与生命教育 让生命教育为生命插上翅膀 ——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人间天堂建设育人天堂 ——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生命教育与大学使命 ——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的思考 ——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 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使命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实施“三生教育”的思考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第二篇 生命学问与生命教育第三篇 生命课堂与生命教育第四篇 生命实践与生命教育第五篇 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第六篇 生命涵养与生命教育
章节摘录
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哲学的终极观与生命教育的内在相互性。我好像看到我们这里边有不少是学哲学的,所以我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对生命的困惑,也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那么生命困惑何以产生?每一个人只有一个有限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又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事情。但是我却感觉到生命的困惑随时出现。我想恐怕不仅仅是那些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同学、那些人会有这样一种极度的生命的困惑、生命的挑战。在座的诸位,包括我自己不时的也会浮起生命的困惑。原因何在?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去做一番深入分析的。从哲学的角度来想生命,具有很多的特征,与困惑相关的,我觉得从根本上是三个特征:第一个,就是它的过程性,尤其是不可逆的过程性。每一个人的生命基本上都只有一次,而且这一次就是在他从他这样一种孕育、成长、活动,最终生命消失的过程中。这样一个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能经营一次。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价值。一个生命存在一世,如何去展现自身的价值,这一种价值实际上是需要人们自觉地去进行认识和进行规划的。但是当人们进行认识和规划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觉到一些无奈。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自觉性。人的生命之区别于非人的生命就在于他一定要把生命过程作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也就是人的生命的每时每刻,人们都在感受着生命而不是那样一种茫茫的、不自觉的、完全自发的生命。除了人做梦,除了人在一个特殊的状态下,一般说来,有意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人的自觉性中展开的。由于这三个特点,人们会不断地感受到生命的挑战与困惑。是哪一些挑战与困惑呢?我初步梳理一下,大概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性挑战与困惑。
编辑推荐
《大学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是大陆高校成立的酋家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机构。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命教育必须以生命学为学理基础,生命学是对生命科学、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宗教生命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心性学等的再研究、再消化,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生命自身的逻辑,对生命的多维呈现与建构。,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进行实践: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成就生命的事业,是要让人学会生死、拓展人文、提升人格、开发性情,最终美好生命的教育行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