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 作者:吴淡如 页数:212
前言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摘自王国维《浣溪沙》开车走北宜公路,是春末时节阳光灿烂的天气,雪白的油桐花满山满谷怒放着,树林顶端尽是丛生新绿。待停车抬头看白云蓝天时,一片巴掌大的黄叶轻轻飘下,悄悄落在眼前,万物生气勃发,独它憔悴,仿佛和大鸣大放的春光唱起反调。那一片孤叶,使我忽然想起一九二七年六月在颐和园投昆明湖自尽的王国维。王国维,在他的学术地位如日中天时,选择一种最寂寞的姿势,无人可以理解的方式,离开人间远去。仿佛一种无言的抗议,抗议什么呢?流言诽谤?还是世事无常?还是时代嬗变?或是抗议自己的忧郁性格?王国维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他的一生有些传奇,但并不是什么美丽的传奇。四岁丧母又体弱多病,自小他对人生便不乐观。生于旧时代的王国维是个天才好学不倦,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一岁在上海报社当校对,以-首《读史诗》得到学者罗振玉的赏识。不久他在亦师亦友的罗振玉资助下赴日留学,读的是东京物理学校。因病归国后的他爱上哲学,更着迷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但跟所有想从哲学寻找人生出口的人_样,苦读之下不但没有了解人生,反而陷入更繁琐的苦闷。他发现自己想当哲学家则太感性,想当诗人则太理性。自己写了近百首词之后转往文学研究投注心力,写了《红楼梦研究》、《人间词话》等作品。对西方哲学而言,他太中国;对中国文学,他又太西方。辛亥革命后,他在日本住了四年。以他的聪明才智,转而研究京都大学的出土文物,得心应手,在经学和甲骨文方面的研究都很出色。矛盾的是,他的《王静安文集》因为激进被清政府列为禁书,再度回国后,他却以“海内硕学之士”担任逊位的皇帝溥仪的文学侍砂官。何其反时势而行!已经是民国了,他做的偏是清朝的官。没多久,军阀纷立,溥仪被赶出皇宫,他便在胡适的推荐下担任教职。五十岁那年自尽,众人惊愕,身上带着一封给第三个儿子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内容概要
吴淡如的作品以励志、爱情为轴心,坦率讲述人生经验和生命价值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如今她已成为台湾青少年、上班族最知心的倾诉对象。 近几年,她一直想让自己深爱的古典文学以读者更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挑灯夜战,执著推出”我的启蒙书“系列丛书,借由流畅易读的文字,使读者悠游在最浪漫的文学世界里。本书便是她的”启蒙书“中的一本。 历来赏析词作和词人,总不忘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谛听词境,方知词心,六十四则词话经典可谓字字珠玑。吴淡如缀在其文后浅近易懂的白话文,娓娓出词人和词背后鲜为人知的种种故事,与读者分享自己独特的读词感受,中肯地勘正了王国维的一些笔误。这些温婉动人如行云流水般的精巧文字。读来趣味盎然。与大师对话,与经典词作相遇,等待读者的必将是一次提升生命气质的完美心灵体验。
作者简介
吴淡如,台大法律系毕业,台大中文研究所硕士。台湾家喻户晓的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电视节目《天天星期八》位居同时段收视率榜首。多年来她主持节目、著书两不误,如今已出版著作五十多种,大都是畅销佳作,其本人已连续5年获金石堂最佳畅销女作家第一名,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
书籍目录
自序 可怜身是眼中人有境界自成高格造境必合乎自然有我与无我无我优美,有我宏壮理想写实不可分喜怒哀乐也有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境界有大小神韵与境界李白以气象胜深美闳约与精艳绝人画屏金鹧鸪西风愁起绿波间句秀、骨秀与神秀词的眼界赤子之心客观诗人用鲜血来写的文学五代风格斜月明寒草绿杨楼外出秋千落尽梨花春事了细雨湿流头独上高楼,望尽在涯路百草千花寒食路三种境界人生自是有情痴淡语皆有味杜鹃声里斜阳暮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二种气象淑女与倡会创意之才少桂华流瓦红雨刘郎叶上初阳干宿雨咏杨花咏物之词雾里看花隔与不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言外之味有格而无情胸襟雅量高致狂狷神悟词人品格隔江人在雨声中映梦窗零乱碧千古壮观自然之眼宋词为何精彩文学流变说无题脱口而出不用粉饰之字典故小令如绝句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奴仆命风月游词枯藤老树昏鸦词与曲
章节摘录
插图:【淡如译语】南宋词论家沈伯时在他的《乐府指迷》中说:“诗词里讲到桃花,不可以直接写‘桃’字,必须用‘红雨’、‘刘郎’来代替。提到柳树,也不可以直接点破‘柳’字,要用‘章台’、‘灞岸’等典故来暗示。”好像很怕人家不用替代字似的。如果认为用代字才高明,那么,古往今来各种辞典的代字多得很,何必要有“词”来发扬代字功能呢?难怪《四库提要》要笑他:“想避开粗鄙的意味,却变成矫揉伪饰。”代字的本意,确是想除去白描的粗气,让词的境界更加委婉曲折,更耐咀嚼。几朵浮云使蓝天更美,但代字用多了,就像乌云蔽日,反而看不到天空的真正色泽。代字除了来自于知名的典故,也可能来自名诗人的名句。用“红雨”描写桃花坠落枝头的美景,在唐朝诗人的名句中相当常见。像刘禹锡的“花枝满空迷所处,摇动繁花坠红雨”,《百舌吟》和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王实甫的《西厢记》也以红雨点出男女之间的春情:“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刘郎,除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曾寻访桃花源的“南阳刘子骥”之外,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是另一个与桃花有关的“刘郎”。他写桃花诗时,因感慨身世,几度用“刘郎”把自己放入春日桃花的景致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书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自来词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 ——俞平伯论《人间词话》《人间词话》融合叔本华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达到了兼融中西后的学理再创,这一点是其不同于当时文艺理论著作的最根本一点。 ——黄霖、周兴陆论《人间词话》第一次读《人间词话》时,我十五岁,当时坐在开往台北的火车上,平快车摇摇晃晃,离家的路总是辛酸而漫长,无意间买到的那本小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让我发现了词的美,也发现了古代文学的壮观。后来我的许多诗词记忆都来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吴淡如
编辑推荐
《吴淡如新说:且听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人生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