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吴毅 编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42年,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做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北佬迷老、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他们互相厌僧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  虞啸卿带主力精锐部队入驻禅达,用收容站的散兵游勇重组了一个早已覆亡的川军团,空投到缅甸的溃败,唯一知道位置的美国飞行员死了。小一百人光着身子,没有武器,被日军包围在燃烧的仓库内,像待宰的羔羊被慢慢射杀……硝烟弥漫中突然闯进一人,这个用诡计杀死了在仓库外围攻的5个日本兵的诡异男人自称是川军团副团长龙文章!

作者简介

吴毅,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专业,曾在湖北电影制片厂任职,分管影视策划、生产;2001年加盟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担任制作总监,主管节目制作;2006年组建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曾先后承担完成影视剧制作30多部700多集,《非常公民》《绝对权力》《军人机密》《有泪尽情流》《士兵突击》等电视剧任制片人,《为爱结婚》《功勋》《恋爱兵法》《我的团长我的团》《故梦》等电视剧任总制片人。 曾荣获第22届、第23届、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第4届、第7届金鹰电视节优秀电视剧奖一第14届白玉兰电视剧金奖,第10届欧亚电视节(俄罗斯)最佳创作大奖。

书籍目录

上篇人物肖像故事梗概历史链接剧情下篇演职表专访导演康洪雷专访总制片人吴毅专访执行制版人李义华演员表专访龙文章的扮演者段奕宏专访孟烦了的扮演者张译专访迷龙的扮演者和张国强专访虞啸卿的扮演者邢佳栋专访张立宪的扮演者李晨专访上官戒慈的扮演者刘威葳专访蛇屁股的扮演者范雷大事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我要活命,我要炸掉那辆坦克。我匍匐地爬过去一把抓过半埋在土里的火柴,对着燃烧瓶的导火索拼命地划着。二排四班上等兵马驴儿用枪射倒一个刚冲上战壕的日本兵,扭头对我大声叫着:“你不会向连长借个火。鬼子坦克上来了。”一辆日本九五式轻型坦克冲上了战壕,马驴儿等士兵;中着它的方向冲了过去。随着坦克枪孔里喷射的火蛇,不断有人中弹倒下。爆炸的气浪让我清醒,我扔掉了手里的火柴盒和火柴,扭头冲着我身边的连长:“连长,借个火。”然后拿着已经点燃的燃烧瓶拉开了架势,冲着坦克掷去。我耳边响了一枪,燃烧瓶从我手上落下,我倒下,我告诉自己“我死了”。日军坦克漫不经心地从我身边碾过,日军步兵不时拿刺刀扎向身边的尸体。其中一个用刺刀捅进我的大腿。还把刺刀绞动了一下,然后从我眼前迈过。痛,钻心的痛,整个阵地都在燃烧,只有我一个活的。很快,我连痛带饿晕了过去。当我醒来的时候已是在收容站。收容站设在禅达县,所谓的收容站其实就是个溃兵集中地。在这里,我的身份是溃兵觅食小组副组长,组长是少校阿译,组员有准尉康丫、迷龙、不辣、要麻、蛇屁股、豆饼、郝兽医等。康丫总喜欢说:“烦啦!烦啦!”我最讨厌“烦啦”这两个字,只好假装听不见。康丫有个特点喜欢占便宜,他会一直不停地向你要东西,直到让你不得不用什么来打发他。这次他拿走了我衣服上的一个纽扣。不辣是个操着一口浓重湖南腔的人,他油滑时亦显得激愤,激愤时亦带着油滑,他还有一种来自乡野的原始的生命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1942年,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做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聚集于收容站: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  ——吴毅 主编唐洪雷(导演)携《士兵突击》原班人马再次出征   ——兰小龙(编剧)故事描绘的就是从1942年到1945年这样一个严酷的历史背景下,怒江之后的反攻阶段。我拍的这个战争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大量的零距离战斗,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确实非常差,只能靠近距离取胜。中国军人真是在用生命和胸膛抵御着那种非常强悍的像蝗虫一样多的日军,这个战争打得让你触目惊心。所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苍凉和无奈,表现出极大的悲壮。他们知道身后再也没有退路了,因为整个战争把他们挤压在腾冲这个特别狭小的地方。没有地方可退了,再退后面也是敌人,北方也是,南方也是。  ——康洪雷年轻的时候拼了命地想跑回一个叫北平的地方,因为那是我的家。现在我老了,我回不去了,因为我的面前就是南天门。南天门,让我叫你一声父亲吧,因为我可以是你的儿子了。这么多年来,我在这儿学会了一道菜——猪肉白菜炖粉条,那是我最拿手的,我都闻到它的香味了。我要回家了,我的家就在这里。  ——孟烦了

编辑推荐

《突击之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描绘的就是从1942年到1945年这样一个严酷的历史背景下,怒江之后的反攻阶段。我拍的这个战争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大量的零距离战斗,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确实非常差,只能靠近距离取胜。中国军人真是在用生命和胸膛抵御着那种非常强悍的像蝗虫一样多的日军,这个战争打得让你触目惊心。所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苍凉和无奈,表现出极大的悲壮。他们知道身后再也没有退路了,因为整个战争把他们挤压在腾冲这个特别狭小的地方。没有地方可退了,再退后面也是敌人,北方也是,南方也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团长我的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第一页里就把兽医的年龄写成约40岁,其他人的年龄也有很多错误。后面就是分级剧情介绍。最后是几个人物的采访,其实关注团剧的人,在他们上的访谈节目中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总之,不值得买!
  •   冲着当时的签售才买了,但是依旧还是后悔里边的内容比较乏善可陈,有凑数之嫌
  •   没什么诚意的东西。送的碟就是超长预告以及根本不算花絮的东西,滇缅之战专题节目的预告片而已。半本书都是分集剧情,还不如网上的分集剧情详尽。况且看过几遍电视买了DVD的人还要分集剧情干嘛?后面的访谈几乎就是你在电视访谈中看到的那些东西,没啥新鲜的。相比较而言,另一本《我的团长我的团大揭秘》就有诚意的多了,虽然不送盘,可是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在里面。
  •   原著小说更好看,比电视剧有意思多了。
  •     把《我的团长我的团》看完了,此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再也不用挂念那个团,那些“炮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很凝重、很悲壮、亦很欣慰。
      
      生命可以承受之重,却不能承受生命,即使一个故事,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
      
      兰晓龙真情的文字演绎,《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集结号》特效班底的倾力打造。康洪雷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将战争扩展到了唯美的天堂,将战争的定义又一次向世人诠释……
      
      她的魅力在于虚构的人物故事和多年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远征军抗击日寇。拨动着观众那根悲喜交织的神经,心中常泛起阵阵酸楚的痛。剧中选用孟烦了第一人称不厌其烦的旁白作为主线,将现实与梦境穿插在一起,将“蒙太奇”的手法与电视剧风格融为一起。
      
      死啦死啦扯着嗓门大喊“传令兵,三米之内”,迷龙在那彪忽忽地唱着二人转,不辣用湖南的调子一遍遍问着“有吃的没”;蛇屁股拿菜刀在到处找着吃的,豆饼背着沉重的机枪装备,郝兽医笨手笨脚地包扎着伤员……欣赏方言文化的同时,是否会感到暗无天日的无助?
      
      剧中,最盛气凌人者当属虞啸卿!张口岳飞,闭口屈原;左一个民族,右一个爱国。外表更是“把自己时刻挺直的犹如一杆枪”,对部下从来说一不二。最初的出场便是那句厉喝:“我,就是你们的团长!这就是我的团,我的川军团!”在后来的沙盘推演中,永远自命精英、恃才傲物的虞啸卿彻底败给了龙文章,他终于跪在死啦死啦面前,求这位“人渣团长”告诉他攻打南天门的计谋。龙文章为了不让整个虞师人马送入日军虎口,他忍来忍去,最终还是被软化,终于拿出了自己攻打南天门的锦囊妙计。
      
      故事的最后,“炮灰”们用一种及其惨烈的方式打破了南天门之战。以全团的生命作为代价,直接钻进日军防御的核心部位,然后等待虞师座的大部队里应外合将日军全面击溃。他们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在所有纪念碑、花名册上没留下任何一点血迹。
      
      悲惨的历史,不能触摸,不能安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湎大溃退也成为抗战史上最灰暗的一幕。当后来美军寻找牺牲士兵时,随处可见中国远征军的墓地。那是一帮永久迷失在异国的灵魂,间隔着南天门,间隔着怒江,远眺着自己的故乡。
      
      一群四处聚集的残兵,“各怀鬼胎”,也有着骨髓里的爱国与善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中国军人特有的坚强。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互相拉扯——好找到回家的路。那些钢铁军人的心中,始终坚信灵魂的存在……他们坚信,死去的兄弟在凝视着他们,保佑着他们。他们听到战友们在天空哭泣、欢笑,相信兄弟们在那个未知的天堂吃下了他们敬奉的一碗面,喝下了他们敬奉的一碗酒。
      生命可以承载灾难,也可以承载寄托,却不能承载生命!
      
      一场浮华凋谢后,都将变成净眼尘埃。一只脚在天堂,一只脚在地狱,半个身子如同过眼云烟。
      他们听到死去兄弟们的召唤,好像看到了那条通往天堂的路。灵魂早已失重,但他们却能记忆感情,这就是那些被称作烂兵的“炮灰”们,这就是《我是团长我的团》。
  •      读书比较慢,这本书看了一个星期才看完。
       读这本书确实有点费劲,书里的各个主角,孟烦了、兽医、不辣、阿译等人,他们心里想好,但是没有人嘴上会大方的说出来。他们想着好,却只能在一群混日子的人中间混日子,他们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安逸,每个人都想着安逸,即使在每天需要为了下一顿发愁的时刻。
       他们遇上了死啦死啦,这个疯狂的人,从没有哪个人哪个官能像他这样荒诞,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炮灰团在一个军需中尉的带领下走上正途。没有人会有他一样的思想,烦啦貌似懂他,但烦啦却总是后知后觉,永远无法跟上他的脚步,即使在最后,烦啦也只是在模仿着他,而无法做到心里的那个他。
       安逸,在祭旗坡的阵地上,在横澜山上,在对面的南天门上,敌对的双方竟能隔着怒江载歌载舞,谁都想要安逸,但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吗?龙文章一颗炮弹立刻引出了日军的无数颗炮弹,也许对岸的载歌载舞正是为了迷惑我军。看着歌舞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安逸,即便是一直挺着身板不挂将衔的虞啸卿。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在一群没有什么想法的人中隐藏着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想法,一心想要过的安逸,不愿意去想那个哪怕是短暂的未来。从这部小说里我看到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没人能躲得掉,即使他是龙文章。最后他成了最累的那个人,也最可悲的,在一群没法坚持对的人中间坚持做对的事,得是多累的一件事。
       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追求安逸,致命的安逸,现在还是。
       书里最扯淡的就是赤色脑壳,一部完全可以不写赤色的文艺作品里非得扯上赤脑壳,扯淡了........
      
      
  •      前一段时间,我用几天时间读完了兰晓龙的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以前已看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但阅读时我仍沉迷于阅读的快感中。这部小说让我着迷之处就是它的独特,它没有其他抗战题材小说的那种千篇一律,所以不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读完小说我觉得它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
       首先,如此巨幅的抗战小说中几乎没有关于日本人的正面描写。书中描写日本人的寥寥几处也都很惜墨,而且都是以中国人的观察为视角的,我非常欣赏这点。目前抗战文艺作品都有个我很不理解的喜好,就是都乐于对日本侵华军人进行人性挖掘,都要树立几个痛苦惆怅的日本官兵形象,着力于描述他们在屠戮中国人时的不忍,这样作品的代表有《南京、南京》,《雪豹》等,我喜欢的《鬼子来了》也如此,但手段比较高超而已。每次看到这样的影视剧,我都很纳闷,难道我们中国人真是大度到如此程度了吗?对着刀尖还滴着自己鲜血的侵略者也能悲悯谅解?我不否认几百万侵华日军中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但这改变不了中华大地被蹂躏的血流成河的结果,这种在万千残暴之中关注些许良善之心的创作手法,是一种羔羊对狼的理解,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我想,也许这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越感太强的缘故吧,我们总是天朝上国自居,以为自己道德高尚德化四方,攻击我们的异邦都是野蛮之族,或是愚昧或是被迷惑,我们不屑与他们计较,也应该对他们宽宏大度,因为我们优越嘛。如此想来心中自会有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就如同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那样,无论契丹,女真,蒙古还是后金虽然在军事上征服了我们,但却在文化上被我们反征服,即使我们被杀的血流成河而后被变成奴隶,也是可以在文化上找到一些优越感的,这真是让人苦笑不得。而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却不见一丝如此的宽宏大度,书里日本人对中国人毫无怜悯,而主角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送日本人上天堂,或是滚出中国的土地。以死啦死啦为首的炮灰团,每个人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绝无原谅,而不会去考虑那些诸如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是爹妈生的会有七情六欲等等愚蠢的问题。小说中也描述了日本人的一些优点,比如勤劳、严谨、富有牺牲精神等等,但他们运用这些优点只是为了更便利的更肆无忌惮的屠杀中国人而已。书中的每个角色在战斗中毫不犹豫的杀死日本兵,而且渴望的杀死更多,这才是被侵害者应有的态度。我喜欢书中这种对日本人快意恩仇的态度。在正个抗日战争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日本人处于强势地位对中国人肆意屠杀,而做为弱者的中国人是没有资格表现风度的,风度是强者的专利。
       第二个独特之处就是小说不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中为背景展开情节,而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逆反颠覆。熟悉抗战史的人都知道,小说中主要事件南天门之战的历史原型为松山之战,但与小说中的中方以很小损失取得酣畅淋漓大胜恰恰相反,真实松山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惨胜。守卫松山的日军只有1000多人,但全部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精锐却付出了死8000伤数万的代价才取得胜利,战死比率高达7:1,让人疼心。松山之战如此惨烈一是因为如书中所说日军准备充分、战斗顽强,但更重要的是由中国军方高层侦察不力、盲目乐观造成的。小说中因为龙文章的坚持与牺牲使得国军避免悲惨境地,但这也只能在小说中实现而已,无法缓解真实历史带来的沉重,这真让人唏嘘。这让我想起英国电影《赎罪》,片中主角让死去的人在她的小说中得到了永恒的幸福,以缓解内心的愧疚,兰晓龙也在小说中挽救了无数中国青年士兵的生命,这或许是作者良好的愿望吧?
       再有的特点就是人物的塑造很艺术化,以至于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书中的十几个主角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都操着一口家乡话,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通晓这么多地方语言的。但除去这些方言,书中的其他对白却很书面化,尤其是孟烦了、龙文章、虞啸卿几个人的话简直就像话剧对白一样,深刻而煽情,让人沉迷其中进而思考,有道理的话不管它是用什么语言讲的都是能打动人心的。书中人物个性也都很鲜明,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人的坚持,仅仅因为要做对的事情就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因为要做对的事,孟烦了终于不再愤怒,阿译不再软弱,而龙文章付出了生命。还有其他许多像小书虫一样牺牲的炮灰,他们不逃避责任仅仅因为那样做是对的,对的就要去做。即使是变成自己最讨厌样子的虞啸卿,也在转变过程中时时面对良心的不停拷问,想死死的揪住什么以避免自己划入泥淖。我们都知道这是不真实的,这样的人肯定有,要不然我们中国早就成为什么异邦占领地了,但不会多到在滇边的一个炮灰团里就有如此之多的地步。在我的周围,没有看到多少如此坚守原则良心的努力,相反 ,满目都是对抛弃原则出卖良心的习以为常,每个人都渴望着堕落的机会,当机会来临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中国人是一个善于为自己行为找借口的种群,仿佛从周遭空气中就能榨出自己所需要的理由一样。他们既能赞叹忠于旧主慷慨赴死的忠烈,也会为顺应时势再投明主的明智叫好,中国人似乎能谅解一切,没有什么是需要用生命前途来坚持的,他们也从来不会缺乏对自己行为合理化的解释。但书中人物不一样,死啦死啦带领的一群炮灰,最终没有屈从于自己借口,而是坚持于做对的事的执着,慷慨赴死。汉民族在他童年也曾斩钉截铁的明朗,但却逐渐变的模糊不清。也许龙文章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事情本来该有的样子,就像天空本来就应该很蓝一样,但最终却稀少的在出现时让人感到不真实。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明明就是原来的样子,但出现在遥远的天空难以企及,就美到让人心醉到崇拜。
       最后一个与众不同,就是共产党没有成为小说的主角。书中也有对共党的描写和歌颂,虽然有些理想化,但还没有到肉麻的地步。这就已经是很难得了,对比其他艺术作品中的我党的中流砥柱和国军的脑残奸诈,兰晓龙能写成这样也不易了。当然艺术作品里共党无处不在无往不胜的现象也不能都怪创作者们,大坏境如此,不能强求。但我总觉得主动巴结和无奈应付还是不同的,后者更让人敬佩,也更容易写出佳作。
       小说的最后的结局很悲惨,电视剧中也采取了和谐的手法,但这样结局书中人物也算求仁得仁,得其所哉了。
       Ps: 小说中没有创造个山东人形象让我感到遗憾,那怕是个打酱油也好。呵呵,不过确实在抗战中山东人也没啥太出彩的地方,没有听到过什么鲁军团的光荣战绩,理当如此吧。
      
  •     高考前的彻夜阅读。放不下。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痴迷,但当看到人性在瞬间的挣扎之后再也放不下,想知道他们的故事以及结局。不知多少次,惊异于他们的睿智对白,在自习室惨白的日光灯下笑得不能自已,然后招来四面八方的白眼。也曾在烦啦拿枪指着父亲的时候留下眼泪,那时的情绪不是“复杂”两个字能够诠释的。他们一个个离开,将炮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最后一次合上书的时候,我知道,一个故事结束了,我的高中时代也就此终结。
  •     和黄河无关的一本书,却足够黄河万里苍凉。
      
      禅达,南天门,怒江,万里怨气冲天。
      
      突然就大三了,今天才意识到这么一件事。可我还是在重复着三年前喜爱的事情,我还在缅怀三年前去世的朋友,看着三年前看到的书。
      
      我喜欢孟烦了,喜欢张立宪。我们都把自己美好的二十年的生命交给了别人,都曾经心比天高。来来去去的二十岁,来来去去的梦想天涯。
      
      我们一路过来,他带着我们过怒江,上南天门,过怒江,回禅达,可笑虞啸卿颠倒黑白。
      
      短短的日子经历了太多,最害怕孟烦了一句家父在上,最害怕剧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永动机,我们曾经有梦,关于和平,关于安逸,如今再相逢,你我低头莞尔,却蓦然路人。一百岁的虞啸卿依旧辉煌,只是黯淡的内心再也看不到龙文章一路呼啸而过的山魈背影。何书光死前喊着的信念是虞啸卿万岁,孟烦了的信念是龙文章,龙文章却是一个最最痛苦的人,他罪孽深重,他又才华横溢,他救过迷龙,最后却只能看着迷龙去死。上官戒慈的毒药是不是在洗涤龙文章,还是龙文章用毒药来冲淡上官戒慈的痛苦。
      
      可笑书中最后一段,莫名其妙的投诚,委婉地讽刺,贵军竖子,岂知当年事,少年浪荡,轻轻抽了贵国一扇耳光。当年情,怎可忘?
      
      川军团是一个人,他有孟烦了的柔软,也有孟烦了的狭隘,他如迷龙健壮,也如迷龙莽撞。川军团是我们黄河万里的青春故事。
  •      后面是很凄惨的,在那个年代。不辣和一个日本兵回武汉当了乞丐。迷龙杀了一个逃兵,那逃兵是一个军官的儿子,迷龙被枪决,龙文章由于不去抵抗赤色份子被杀,烦了最后加入了钢七连。。士兵突击里面的那个钢七连。
  •     之前看过这部电视剧,感觉导演想将一些东西,但是我又没有完全理解。这次把书看了一遍,算是理解了一些,挺好的。
      战争很残酷,我远征军的命是最不值钱的,被上峰们很容易地就送到了战场去送死,而经过了很多次战争,尤其是其中还有些“断子绝孙”的战争后,依然或者的人,他们的命就更加珍贵,只是,被战争洗礼过的思想很心情已经完全不能恢复。
  •     电视剧看了六遍.
      演员太出色了.每一个.感觉不是在表演,每个人物都就是那一个.
      书看了两遍.
      思路不错,文笔一般.
      但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可以影响人的好书.
      作者想表现的不是战争,而是人性.
      微观的人物生活,和宏观的人性分析.
      很有爱.
  •     一部写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中国西南边境的抗日战斗故事。     在故事中人物显著,他们不是什么正规军,只是一些国军在华中战场上的战败或伤残人员。而就是这些人组成了一只敢死队在中缅越边境上抗日的凯歌,他们彼此信任彼此关心,从一个团到一个团长在到每一个团员都是如此!     一本书,一部电影写出和描绘出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又一群平凡的人而演艺出的一段可歌可泣历史....     这些人,不愧是中国男儿中国军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捍卫人民.
  •     看过电视剧,也读了原著。有一点事实没有改变:原著永远都比电视剧丰富的多。对于“炮灰”的诠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每个人都是炮灰,不管我们是不是要去上战场!但是原著后面败于红脑壳们的故事,显得有些仓促和格式化!
  •     电视拍的比较拖拉,没士兵出击经典
      
      http://www.bookfm.com/book/bookdetail.html?bookid=100782
      这里有电子书
  •     全书铜版纸
      定价29.8元 16开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书号:9787504357885
      主要风格(精彩剧照配剧情与介绍)
      
      
      目录
      上篇
      人物肖像(剧照图片)1
      故事梗概20
      历史链接22
      剧情26
      
      下篇
      演职表160
      专访导演康洪雷162
      专访总制片吴毅178
      专访执行制片人李义华182
      专访迷龙的扮演者张国强
      专访虞啸卿的扮演者郝佳栋
      专访张立宪的扮演者李晨
      专访**********
      
      大事记221
      
      
  •   书中以国民党作为中国腐朽文化积垢的代表,以共产党作为“年青”的中国的代表,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谄媚之说无法赞同。
  •   故事的结局写的太让人心碎了,记得当看到死啦和烦啦求麦克卢汉回去教他的士兵之后,看到死啦完全一副坍塌的样子让我觉得我自己少了那么多的自省,少了那么多的忧虑。可是他后来又全血复活了。谜一样的男人。电视剧中的上官念慈就是我偶像中的老婆了,演的都很到位
  •   真想在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也会遇到个可以盲从的家伙。。。。
  •   这个。。不是因为没有经费没有拍下去了么。。
    龙文章是自杀的。。不是被杀。。
  •   被杀的吧,没有去抵抗赤匪。
  •   小说里的死啦死啦是因为在授勋典礼上说了有赤色倾向的话而被判枪决的,最后他在虞啸卿的面前用虞啸卿的枪出其不意的饮弹自尽。
  •   ........剧透了这么多结果连死啦死啦是自杀这么精彩的桥段选择性遗忘了?
  •   咳咳、
    说下我的感觉、
    1.是士兵突击
    2.两部戏的年代不同,个人觉得仅因为同时康导的戏就进行比较,不公平。
    3.《士兵突击》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是我们缺失的东西,《团长》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民族的虚弱
  •   ····士兵突击 就电视剧来说··不错吧··但是绝对跟 团长没有的比,实话实说。一个人的跟一群人的 孰重孰轻····
  •   专访虞啸卿的扮演者郝佳栋
    ====================
    邢佳栋!
    还郝思嘉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