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文化志通论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  作者:张雅欣  页数:241  字数:28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影像,是一个可以跨越多掌科进行研究的对象,仅仅在对于纪实照片、影视纪录片的传统研究领域中,涉及到的学科旧有美学、艺术学、大众传播学、影视学、新文学。文化,同样也是跨越了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它涉及的学科范围包括:民族学、民族志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俗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志,则是记录。影像文化志,就是用影像语言完成的对于文化的记录。

作者简介

张雅欣,女,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学士;日本成城大学文学院美学艺术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 
  主要著作《电视概论》;《中外纪录片比较》;《纪录片比较研究:民众文化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影像文化志的历史回溯——从民族志电影到跨学科的影像文化志  第一节 影像文化志的滥觞期  第二节 影像文化志的发展期  第三节 影像文化志的成熟期  第四节 影像文化志的大众传媒化时期   第五节 中国影像文化志的演变历程 第二章 何谓影像文化志  第一节 影像文化志的范畴  第二节 影像文化志的记录功能  第三节 定义影像文化志第二部分 影像文化志的文本构成 第三章 前期准备  第一节 自我立场  第二节 选题意识  第三节 影像文化志作者的职业操守 第四章 拍摄方法  第一节 景别的意义  第二节 视线的意义  第三节 拍摄步骤  第四节 过程的拍摄  第五节 访谈的拍摄 第五章 结构、编辑与后期制作  第一节 结构方式  第二节 影像编辑  第三节 声音与文字第三部分 解读影像文化志 第六章 对民众文化的形象认知  第一节 影像文化志与民众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对文化的形象翻译  第三节 解读影像的真实 第七章 影像文化志的观看方式  第一节 客观视角  第二节 主观视角  第三节 影像文化志的观看方式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影像文化志的历史回溯——从民族志电影到跨学科的影像文化志如同几乎所有的影像作品一样,影像文化志的起源也需要从照片、电影的发端开始追本溯源。同属于影像范畴的照片、电影、电视,在画面语言上的异曲同工之处,是它们得以确立独特的视觉语言体系的基石。从学科角度而言,民族学、人类学者更早地注意到了运用影像的手段书写田野报告,所以,影像文化志起源于影像民族志。由于照片的历史过于久远,以及它的开端与本文的关系之疏离,故本章所言之影像文化志的发展脉络,将以民族志电影的诞生为源头、照片民俗志的出现为重要平台搭建,直至兴盛时期的、为广大民众知晓的影像文化志。第一节影像文化志的滥觞期对民众日常生活记录的活动影像出现于1895年,法国的发明家路易·卢米埃尔发明的活动电影机的重量只有5公斤。这个重量意味着,一名摄影师就可以将这个酷似小型旅行箱的手摇式摄影机(将它稍作调整,便可成为放映机、洗印机,它是使用方便的三位一体机)带往世界各地。卢米埃尔实现了他要把现实生活“如实地”拍摄下来的理想。他将摄影师派往全球的各个角落,白天拍摄,然后在旅馆的房间内洗印,当晚,影片就可与当地的观众见面。最早的纪实类电影作品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广泛的轰动。现在保存依旧的最早期的电影内容包括大量的民俗学和人类学题材,诸如:《渔夫和网》、《划船》、《海水浴》、《消防队员》、《在街上劈柴的人》、《练习骑自行车》、《拆墙》、《海边的孩子们》、《铁匠》、《卢米埃尔工厂的工人们在郊游时的套袋赛跑》等。

编辑推荐

《影像文化志通论》围绕着影像文化志的实践,既有历史的追溯,吸收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理和方法论知识,又有从文化志的高度出发对具体实践过程的分析,更难得的是对影像技术性观看行为的解读,对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都有重要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像文化志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比较充实,很有启发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