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倪学礼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任何的叙事艺术都是以人或者拟人的事物作为其阐释与表现的对策,而电视剧正是以一种最接近于生活原生态的姿态走进千千万万观众的视野之中。电视剧艺术传承着文学的基因,它要完成反映普遍性与规律性的基本功能,就必须拿人说事儿,以人为本。 在本书中,我们倡导电视剧应写人,人物有了,自然情绪、情节、文气就都有了;人物活了,故事也就有了情趣,艺术也才有了生命力。 作者将这本小书定位于电视剧剧作学习者的基础手册,将众多普普通通的剧作爱好者作为倾诉对象,与之商榷探讨;本书并不涉足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也避讳深奥抽象的言论词藻,只是将作者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做一个小的总结,希望读者在通读这本小册子之后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寻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作者简介
倪学礼1967年出生于巴林左旗的一个小山村。1987年,倪学礼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在学校,倪学礼非常活跃,写小说、写散文、写剧本、组织诗社、发表演讲,甚至爱好说相声,他成了那个时期内蒙古大学的文艺名人。
1991年7月,他被分配到华北石油管理局呼和浩特炼油厂。在当了几年的宣传干事、车间党支部书记之后,不甘寂寞的倪学礼报考了研究生。1995年9月他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攻读戏剧影视文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7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2年9月他又考上本校博士研究生,师从蒲震元先生,攻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
勤于创作的倪学礼,笔耕不辍。从1986年他开始小说创作,已发表作品60余万字。1997年,他为一家影视公司担任电视连续剧《血色黎明》的编剧。这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剧。
目前他已有6部作品搬上荧屏,代表作有《山羊坡》、《风过泉沟子》、《有泪尽情流》。其中, 8集电视连续剧《风过泉沟子》作为向十六大献礼片,获得了2002年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政府奖特别奖。《山羊坡》获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
由倪学礼编剧、康红雷导演、徐帆主演的21集电视剧《有泪尽情流》在2004年首轮播出时,一直处于各省有线电视台收视率之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物的思想含量:反映生活与遮蔽真实 一 原始素材的积累:一个庞杂而细腻的知识体系 二 素材的提炼与整合:真、善、美的阶梯 三 两种主题:形象与抽象第二章 人物造型:搭建一个意义世界与可能生活的平台 一 人物小传:性格状态与生成环境 二 行动与动作:人物的现象化表征 三 人物分类 四 人物的定位与发展 五 人物塑造的基本技巧第三章 人物与情节/结构:共生与张力的互动 一 关于情节 二 人物关系与情节线 三 人物命运与情节布局 四 点与线:人物的情感历程 五 线与面:人物的社会学结构 六 情绪与节奏第四章 人物与场景:艺术的魅力在细节 一 场景是细胞,人物是灵魂 二 场景的写作:距离与零距离 三 场景的文学属性第五章 人物与对白——声音是说话者的风格、语气和价值观的综合 一 关于对白 二 对白的剧作功能 三 对白存在的形式 四 对白写作与审美诉求结语 一 生活与艺术 二 现实主义电视剧文学的前景 三 走进人,走进电视剧艺术
章节摘录
书摘(一)直接经验 在这里,我所说的“直接经验”其实就是生活经验,是生活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馈赠。 在进人关于怎样积累“生活体验”的论述之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初涉剧本写作的人们偏激地将“生活经验”与“苦难生活”画上了等号,暂且称之为“苦难决定论”;其二,创作者在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将创作的着眼点位移到主观臆想的娱乐与戏说上,导致作品偏离了现实主义的轨道。 首先,我们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生活经验不能等同于苦难,苦难并不是形成优秀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 对于那些生活经历相对比较直线条的创作者,特别是现在在校学习影视创作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成为他们最感恼火的事情。我时常会听到我的学生有这样的抱怨:“我们没有生活,当然也写不出东西。”在他们看来,生活是应该波澜起伏的,应该有大起大落,至少应该有点儿与学校生活和家庭幸福不同的味道。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来源于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生才是深刻的人生,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苦难的价值,也只有经历过苦难生活洗礼的人方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于是,这些孩子们会成天抱怨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单调乏味,天P3天琢磨着到哪里去找找“真正的生活感觉”,甚至幻想着自己有时候也能遇见那些伟大艺术家们曾经经历的磨难。似乎有了苦难经历,创作才拥有了真正的生活之源;似乎有了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生活素材就会在艺术作品中自动生效。 这种想法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无数艺术家的成功都为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苦难在造就天才方面拥有着神奇而非凡的力量。的确,如贝多芬、莫扎特、巴尔扎克等一类的艺术天才似乎都不曾得到命运之神的多少眷顾,他们经历过经济的窘迫、生理的障碍和情感的失意;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等一类中华文化命脉的传承者,的确也遭受着来自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和生理痛苦的多重折磨;即使是现在大红大紫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张艺谋和陈凯歌,青年时代也曾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与心灵的磨砺,经历了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给予他们的独特生活体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的沉重所换取的是他们对于艺术事业的坚定执著,苦难带给他们心灵深处的冲击转化为了美丽的音符、不朽的篇章和撼人的影像。苦难赋予他们个人意志的坚定,对生活艰难的感悟,以生活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的是思考的深度与心灵的敏感。对于这些天才艺术家而言,苦难是上天的恩赐,而这种恩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然而,苦难的存在不一定就能造就天才,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当坎坷,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地抱怨,在内心焦灼中消解着这种生活的财富,最终只能走向平庸,甚至走过一辈子哀哀怨怨的人生。 苦难的生活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形态,“苦难决定论”是对于生活相当片面的认识与理解。在这里,“生活”被人为地定义成了“体验艰苦生活”。王小波就曾经提出过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省略了中间两个字,就隐含了这样P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本初学剧作入门之书。 一本创作经验与剧作原理相互支撑之书。 一本个人体验与个案分析并重之书。 电视剧 《有泪尽情流》作者的第一部理论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