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学

出版时间:2001-5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杜骏飞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理论系统入手建构网络新闻学的著作。它从元理论研究出发,较详尽地阐释了网络新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景,潜心厘定了网络新闻的传播模型、语言思想、价值系统、战略位势、竞合关系、资源利用、统计分析、在线采访、写作观念、编辑技术等十大理论要点,具有明晰的研究思辨特征和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既对网络新闻工作中的众多技术性问题作出了具体解答,又为新闻学理论思想在Internet时代的演时贡献了可贵的创见。由于引征了不少重要的网络新闻学资料,本书还具有工具书的效能。  本书已被列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指定课程教材,适合新闻、传播、经济、计算机等专业的人员及大专院校文、理科学生阅读。作者还为本书设立了专题讨论版,以期与读者进行学术与经验的讨论与沟通。

作者简介

杜骏飞 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南京光明互连网战略研究中心首席指导,多家媒体,网站兼职传播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传播学理论,CIS及广告创意。已发达专著《深度报道写作》、《网络新闻学》、合著《艺术传播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现代广告理论》编著《新闻文体写作》(副主编)。论文代表作:《泛传播的观念》、《网络广告的传播学定义》、《论广告创意的观念》、《先验的模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泛传播的观念与网络传播 第一节  层级观念的重构  一、广义的信息层级  二、狭义的信息层级  三、作为商业的泛层级  四、作为信息业的泛层级  五、从链态模型到环态模型 第二节  介质观念的重构  一、多样性与共生性  二、技术层面的泛介质  三、引擎与信息工具的本质 第三节 网络观念的革命  一、第三代互联网  二、语言技术的理想  三、泛网络与超级平台 第四节  泛传播的理论模型:图说与注解 本章概念回顾第二章  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Internet:世界与中国  一、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  二、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三、作为传媒概念的Internet 第二节  网络传媒概念的形成  一、新闻传播的分期  二、新竞争的来临  三、网络新闻的定义  四、媒体、媒介与媒介平台 第三节  中国的网络新闻历程  一、起步时期  二、快速发展时期  三、典型个案及分析  四、成绩与进步  五、不足与隐忧 本章概念回顾第三章  网络新闻业的战略分析第四章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竞争与合作第五章  网络新闻的新闻价值系统第六章  网络新闻与计算机辅助报道(上)第七章  网络新闻与计算机辅助报道(下)第八章  网络原理与网络新闻采访理论第九章  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第十章  网络新闻编辑的基础理论全书概念回顾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新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质量不错!内容特别好!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书还行,就是有本书也封皮烂了,书有点脏
  •   一本走在当时代的前沿研究著作,但现在似乎有点陈旧了
  •   书出版的比较早,所以论述不是很深入,但是值得借鉴!
  •   质量很好,新闻专业的同学课外参考教材可以试选
  •   不愧是专业的研究生使用的新闻学教科书,有些内容确实是看不懂啊!不过真的对论文有很大的帮助,作者也是比较权威的专家。
  •   为理论著作,翻了下,挺好的
  •   是本不错的考研用书。知识点叙述地很详尽,让人越看越想往后看。以前很多不懂的也弄的很明白了
  •     互联网作为人所称道的传播革命已无需再证明,而其发展之迅速也使得各种有关互联网发展的预言十分危险。今天我们切身感受到的网络之热门应用、服务、发展方向,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即被彻底推翻,在国内这种仍然无良好逻辑机制、对政策调控依赖严重的环境内,各种预测更加难以信服。加上新闻不幸历来是受当权者“重视"的行当,使得网络新闻的研究非常艰难。
      
      当然,相关的资料几乎很容易获取,相关书籍的注解部分大部分已经是各种链接,但不出几年,网络的发展当是完全超出人们的预期。
      
      今日阅毕的杜骏飞著《网络新闻学》版于2001年,读到一些地方不免为作者的天真感叹,毕竟那还是较今日网络相对“自由”的时期吧。如作者分析的网络新闻的宽容性优势(p76),网络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p94)等,对网络的宽容、尤其是自由显然估计过高。
      
      另外作者对“泛媒体”(pan-)的执著在下实在不可苟同。作者在初篇总结道,“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并非是某一种‘新媒介’或‘第四媒介’,而是将无所不包的、像空气一样充分弥漫的超级媒介,这个超级媒介所对应的网络概念甚至已经不再是我们今天依赖Web交互的互联网,而是更广义上的无所不容的泛网络;并非只是在某一种或某几种传统媒介平台上所进行的信息传递载体的扩张与合并,而是呈现出极其开放和同一姿态的动态的巨系统。”作者似乎将弥漫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更常见的翻译为普适计算)及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当作了媒介的终结者,这令人想到19世纪末人们对物理学前景的担忧,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20世纪初开启了物理学的新的春季,同样,我们显然不能认为,计算机也好弥漫计算也好已经成为人类传播的终结者,这更像陶醉于网络的巨大威力而夸了大人类能力的虚荣心中产生的结论。
      
      另外预言转译也或是导致解读过剩的原因。如超链接原文hyperlink,hyper-原义表示“超出、高于、过度、过”等,而将其翻译为超链接,进而又将其表述为超级链接(超级在中文中已经是boss级的词汇)显然是具有妄想色彩的。如同尼采的超人,意是超越现存的人类,“作自我超克及价值重估的人”,与我们平日理解的已成固定词汇的“超人”(如电影《超人归来》所用)一词显然有巨大区别。
      
      国内理论书籍与译作的感觉很不一样,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废话特别多,这本《网络新闻学》也保持了我国这一传统,比如说客观性理论基础的思考一节,便有一句“何为客观性(objectivity)?在哲学上,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话题”(p123)作为一个为研习网络新闻学的读者,这句话另在下非常迷茫。
      
      在下的另一个经验是,国内理论书籍,精华部分多在注释和附录,从中我们可以寻见不少值得一看的书目和资料。
      
      如作者列出的计算机辅助新闻学相关的在线资源(p180):
      
      1. “计算机辅助调查:在线信息向导”
      
      http://www.poynter.org/research/newcar
      
      2.计算机辅助新闻论
      
      http://parklibrary.jomc.unc.edu/
      
      3.IRE:调查记者与编辑
      
      http://www.ire.org/
      
      4.计算机辅助报道调查工程
      
      http://com.miami.edu/car/
      
      5.美国调查记者编辑协会和密苏里新闻学院联合开办的非营利性教育站点:
      
      http://data.nicar.org/
      很荣幸的表示以上站点全部在本朝存续良好
      
      附录中还有国家与地区域名代码总表(p293)
      
      新闻媒体中文网址推荐一览表(308)(由于年代久远,便不在此浪费体力了)
      
      本来觉得比较有价值的是国内部分FTP站点和国外知名FTP站点两张目录(p237),但经测试能访问的站点很少,即使能够访问也需要用户名密码,ftp的传输方式如今在广域网上似乎很少见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观点和引用材料都已经非常陈旧,脱离了如今互联网的现状,不建议细读
      
      本文原文地址:http://book.blog.cd/2010/05/14/%E6%9D%9C%E9%AA%8F%E9%A3%9E%E8%91%97%E3%80%8A%E7%BD%91%E7%BB%9C%E6%96%B0%E9%97%BB%E5%AD%A6%E3%80%8B/
  •   这本书已经出了10年了,是当年我本科毕业论文参考书目,当时对这个的研究和讨论还比较少,作者大胆地定义和界定甚至预测了一些东西,确实帮助我开了眼界甚至有上文提到的新潮澎湃的感觉。
    10年过去,就如同现在我们再来看徐宝璜老师的《新闻学》一样,很多观点已经无法立足,就拿这本书里面定义的ICP和TICP来说,新闻来源的官司至今无定论,2.0、facebook、推特的相继创新,使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探讨领域。
    周有光打过一个比方,说马(克)思说工业越发展,工人就越多,所以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他没想到工厂里面后来没有工人了。在日本他第一次见到没有工人的工厂,很大一个车间只有三个工程师,玻璃墙后面都是自动化作业。后来又在美国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在夏威夷,一个农场只看到五个人,都是机械运作。这是马克思不能预料到的。再比如,股票制度也改变了资本主义。美国工厂里的股票一半都是工人买的,工人做了老板,自己又被剥削又是剥削人的,事情就复杂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不要否定曾今存在的价值,至少在讲网络新闻发迹的大事纪的鲜活事例等几个章节,还是非常不错的。
  •   互联网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事物,研究起来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要做预测更需谨慎,许多观点理论或许只是一时被肯定被运用,但是有些理论即使不在被使用也在历史中沉淀下来,成为重要的参考,而有些就不那么明智。作为一种教材类读物,或是说介绍一个系统,在下认为应该更谨慎并简洁才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