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钟毅平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认知心理学》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前三章(第、二、三章),主要是在整体上为社会认知作一个基本描述:概念和理论,重点介绍四种主要的观点——社会认知、社会认同、社会表征和话语心理学。理论观点彼此独立呈现,并且对在陈述中对每一种观点的特征下了定义,同时在每一种观点中列举研究的例证。还介绍了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以及自动与控制加工、内部聚焦与外部聚焦加工。对自动与控制加工,大家可能比较熟悉,而对内部聚焦与外部聚焦加工则可能要陌生一点,它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探索成果。社会认知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有必要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当然,也仅仅是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以社会认知的理论为基本指导,选取社会认知心理学的七种主要的主题进行阐述。这些主题包括社会知觉(第四章)、态度(第五章)、归因及归因理论(第六章)、自我与社会认知(第七章)、偏见(第八章)、社会判断(第九章)和情绪与社会认知(第十章)。这些主题都是社会认知的中心议题,在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都会涉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认知的概念及认知成分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成分分析
第二章 社会认知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认知模型
第二节 社会认同理论
第三节 社会表征理论
第四节 从社会认知看话语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
第一节 社会脑
第二节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第三节 内部聚焦加工和外部聚焦加工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 印象形成:类及其结构
第二节 图式与社会信息加工:认知吝啬者
第三节 社会知觉的不足与偏见
第五章 态度
第一节 态度的概念和结构
第二节 态度的认知加工
第六章 归因及归因理论
第一节 经典归因理论
第二节 社会认同及文化对归因的影响
第七章 自我与社会认知
第一节 自我及自我表征
第二节 自我管理与印象整饰
第八章 偏见
第一节 偏见的概念、类型及来源
第二节 偏见与刻板印象
第九章 社会判断
第一节 社会认知中的判断启发式
第二节 社会判断中信息的使用
第十章 情绪与社会认知
第一节 情绪的认知表征
第二节 情绪与评价性判断
第三节 心境与社会认知
參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莫斯科维茨对补偿认知做了研究。先在某种情境下操纵目标,让被试不能达到目标状态,诱发被试的补偿反应。接着完成测定认知能力的任务,任务中两个物体在屏幕上移动,一个做垂直运动,一个做水平运动。要被试判断哪个物体做垂直运动,并报告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移动的物体实际上是一些快速运动的单词,被试不能意识到单词的内容,但单词对被试完成前面的任务非常重要。如果被试成功完成了任务,就应该忽视水平运动的单词,只注意垂直运动的单词。结果发现目标相关单词出现时,被试完成任务的速度会减慢。尽管被试对呈现的单词内容毫不知情,但这一现象还是发生了。很明显,人们以一种有意的方式追求他们所选择的目标,且目标调整的发生没有必要唤醒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就不是决定论的对立面了。 第二种是目标启动(goal priming)。目标是储存在记忆中的心理表征,可以被激活。刺激与心理表征之间的联系会导致表征被激活,出现的刺激激活心理表征就是激活目标。目标与环境的匹配发展是这样的:最初,对目标的追求要经过有意识地深思熟虑,提供一组具体的环境,才使得二者被匹配;接着,匹配目标和环境的持续选择使得二者间的相互联系得到发展;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这种联系发展起了足够强的能力,以至于只要给出合适的环境,目标就会被激活。 沙赫(Shah,2003)研究了与人们的目标密切相关的人是怎样无意识地诱发了这些目标的。要求被试提供其母亲和朋友的名字,并分别代表不同的目标。然后给被试呈现母亲或朋友的名字,或呈现一个控制词。接着记录被试未来一周是如何承诺达成先前所列目标以及他们为达成目标所作出努力的次数。结果发现与母亲或朋友的名字相联系的目标的承诺和努力都比控制组要高。简单地说,关系人物会引发与之相关的目标,影响被试对特定目标的承诺即追求那些目标的意向,而对这一切被试都缺乏自觉意向,说明我们的意志并不总是以有意识的方式来操纵我们的行为。 第三节 内部聚焦加工和外部聚焦加工 一、内部聚焦加工和外部聚焦加工及二者的关系 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社会认知加工机制的探讨也日渐深入。事件相关电位、脑成像等技术被应用到社会信息加工中,已经有大量数据显示还有一对加工方式参与了社会认知。
编辑推荐
《社会认知心理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