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先亮 等著 页数:359 字数:323000
内容概要
海的浸润与山的意蕴,成就了青岛二中“仁爱宽厚、灵动智慧”的“
山海文化”。在它的滋养下,青岛二中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围绕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确立了“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努力打造“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
《泉水潺潺蕴涛声--青岛二中教育创新研究》展示了青岛二中在办学理念、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素质培养、学校管理、校长领导力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其中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开放管理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等创新性实践,极富教育性、创造性和启发性,表现出学校管理者锐意改革的勇气以及教育者探求教育真谛的努力。
《泉水潺潺蕴涛声--青岛二中教育创新研究》的作者是孙先亮。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 章历史赋予青岛二中的责任
一、以民族教育为己任,深植立校之根(—)
二、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遵循教育规律,传承敬教乐学美德,形成二中人精神(—)
四、抓住机遇,领先一步(一)
第二章 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
一、青岛二中的办学目标
二、青岛二中的育人目标
第三章 开发绿色课程,充实学生发展内涵
一、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
二、彰显生命光彩的绿色生态课程
三、课程管理和保障体系
第四章 打造生态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以评价促改革
第五章 汲取山海精神,塑造学生仁智品质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确立
二、实现“五自教育”的学校德育特色
三、保障德育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第六章 实施绿色管理,构建师生成长平台
一、世纪之交的困惑与思变
二、绿色管理的理念
三、绿色管理下的师资管理
第七章 规划教育蓝图,追求学校高品质发展
一、准确定位,绘制远航绿色海图
二、注重文化管理,追求学校发展的高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砺才砺德,为人师表ll
四、继续推进课程建设,为学生铸造坚实的发展平台
五、坚持学生自主发展,将自主进行到底
六、开放办学,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学校
第八章 胸怀良知与责任,追寻终身发展的教育理想
一、一个校长的心路历程,一所学校的艰难抉择
二、一个校长的自身成长,一所学校的十年变迁
三、一个他人眼中的校长,一幅教育理想的蓝图
章节摘录
二、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一)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1.素质教育与高考瓶颈 在2004年高考结束之后,南京《扬子晚报》以“高考之痛刺痛南京”为题,对南京市搞素质教育造成高考水平下降提出了批评。当时的《青岛晚报》也指出,青岛市市区所有高中高考升学的全部人数不如郊区的一所中学。社会的矛头直指青岛二中,那些批评甚至包括谩骂的声音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向青岛二中袭来。青岛二中为什么一周只上五天课?为什么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为什么不像其他高中一样加班加点?……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人断言,这些正是青岛二中高考升学率不能直线上升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弦更张,所谓的名校也将不再有名。面对外界压力,我们不得不反思:难道素质教育就这样“夭折”了吗?我们的教学方向有问题吗?我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在随后学校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这种外在的压力已经演变成内在的压力。学校里也出现了一些怀疑我们的办学方向和素质教育追求的声音,甚至有人在发言中也表达了要让学校的素质教育调转方向的意思。此时的青岛二中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可能离成功已经很近了,但也可能非常遥远。素质教育并不是我们一时冲动的选择,而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的信念。高中三年,不能仅仅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就牺牲他们的身心健康,就不再考虑他们的成长,使学校和课堂成为摧残学生的“集中营”。因此,学校领导在教研组长与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深化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坚持凸显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打造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不动摇”。但是,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才能既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保证较高的高考升学率?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这些都成为二中人亟须解决的问题。 2.新课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率先成为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试点地区,青岛二中作为山东乃至全国名校,站在了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前沿。传统的教学观把知识当成定论,把学习简单看成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现代课堂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变成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我们必须改革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加强现代课堂教学价值观对课堂的引领,努力构建一种多元化、发展性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观与评价观,不断创造有效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职业是可以“杀人不见血”的,一个是医生,另一个就是教师。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年复一年重复性的工作,难免会使人产生一种惯性和惰性,但要时时提醒自己:同样的事情做过一千遍,面对的却是一千个不同的生命。时刻保持真挚的职业情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关爱人的情感和方式工作,而不是只用做事的态度来工作,这是新课改以来我们所做的第一个思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也是工作多年之后最容易忽略和倦怠的。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教师工作了许多年之后,课讲得老道熟练,指导考试很有办法,但学生毕业后很快就忘掉了他以及他所教的知识。其原因就在于,这种类型的教师只把眼睛盯在教材、作业和分数上,成为经典的教书匠。他们忽视了自我的文化修养,缺乏人格魅力,对学生无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这样的教师是悲哀的。 ……
编辑推荐
本系列论丛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是依据所构建的学校教育创新力标准,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策略及方法的基本脉络全面系统的反思梳理。论丛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三大意义: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办学模式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典型个案研究,展现我国当前有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学校教育创新发展实践模式、评价指标、推进机制及成功经验;将学校办学理念和行为提升到自觉与自为层面,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系列论丛中的每一部专著,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整体把握,翔实地记录了校长们带领全校师生,立足不同办学实际所走过的学校教育创新之路。他们的办学理念及经验经过了时间的积淀和实践的检验,是富有鲜明特色、带有中国本土气息的原创性智慧。因此,本系列论丛所呈现的不仅是每个学校独特的“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个独特的“我”集合形成了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对学校变革性实践的基本认识。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本系列论丛的问世,将对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