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新视野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旸  页数:244  

内容概要

  对教育需要的系统研究是理解、分析、反思和超越教育活动的一把钥匙。《教育科学研究新视野:教育需要论》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对教育需要的内涵、结构、发生及其与人的其他需要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另一方面立足于我国具体的教育现实,在对我国教育需要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教育需要形成和创造的构想,以期通过提升教育需要的品位来完善我国的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

  张旸,女,1979年生,陕西泾阳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省级精品课程公共教育学、教育哲学主讲教师之一,省级教育学教学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已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参编、参译著作各1部。

书籍目录

导言 挑战与困惑:转向教育的背后第一章 教育需要的含义一、需要与人的需要(一)从需要到人的需要(二)形形色色的需要定义(三)对需要的界定二、教育需要的合理性表征(一)教育需要的日常用法(二)教育需要的含义三、教育需要与相关概念辨析(一)教育需要与教育价值(二)教育需要与教育功能(三)教育需要与教育目的(四)教育需要与教育需求(五)教育需要与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第二章 教育需要的结构与种类一、教育需要的结构(一)教育需要的底线结构(二)教育需要的内容结构	二、教育需要的分类(一)个体性教育需要、群体性教育需要和社会性教育需(二)潜在性教育需要与现实性教育需要(三)根基性教育需要与衍生性教育需要(四)真实性教育需要与虚假性教育需要第三章 教育需要在人的需要中的位置及其发生一、教育需要在人的需要中的位置(一)教育需要与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二)教育需要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关系二、教育需要的发生(一)教育需要的个体发生(二)教育需要的类发生第四章 我国教育需要的现实及合理性建构一、现实分析:展现教育需要当下遭遇的困境(一)经济至上倾向:无奈中的共谋(二)现实与理想的错位:未满足的教育要求(三)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被制造的教育需要(四)“新读书无用论”:学校教育的需要危机二、缘由沉思:剖析教育需要当下境遇的原因(一)现代化的寻求:繁荣与陷阱同在(二)臣民文化的遗留:特征及教育传统(三)谁在调控我们的教育需要: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三、理路构想:合理性教育需要的形成与创造(一)确立取向:归真与固本(二)展开行动:原则与激励(三)产出结果:反馈与调整……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缘由沉思:剖析教育需要当下境遇的原因  教育需要当下境遇的原因的确是教育活动自身出了问题,但如果仅仅从教育活动自身出发来进行分析,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所以,教育需要当下境遇的原因不仅在教育现实之中,更在教育现实之外。(一)现代化的寻求:繁荣与陷阱同在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的寻求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产生及发展是同一个过程。而从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社会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话题之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通常被用来描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变迁,这一历史变迁的过程不仅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上带来了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的根本变化,而且在政治发展、城市化、信息化、教育普及、知识程度提高等方面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不能拒绝的现代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担当的一个历史命运。这个命运谁都无法逃脱,都必须在反对、顺从抑或自主选择中接受和承担。这种巨大的历史变迁所带来的无法拒绝的进步,与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展开相伴随,使社会表现出一个世俗化的过程,“或者用韦伯的话来说,是一个‘世界的祛魅’过程,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世界观,形成了人们的理性意识,推动了反宗教蒙昧迷信运动,催生了主体性意识,产生了现代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陈嘉明等,2001)3。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正负共在的两面性,对于现代化命运的接受和承担也是如此。因此,西方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的焦虑、反思和批判之中。其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性却忘却了存在的意义、科技理性与自由的冲突、理性思维方式的普遍性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新视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