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瑞士一法国)焦尔当,裴新宁 著,杭零 译 页数:219 字数:245000 译者:杭零
Tag标签:无
前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把这套丛书作为2008年以后研究成果的主要发布平台。 2l世纪以来,我们这个团队在高文教授的领导下,以建构主义、学习科学、教学设计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探索着信息时代教学与学习变革的机理,从“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共6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04年陆续出版)到“国际视野中的研究性学习”丛书(共6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007年陆续出版),到“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型的国际前沿研究”译丛(共6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08年陆续出版),到“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创新”论丛(共6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后陆续出版),我们在持续翻译、解读国际前沿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开始了本土的行动。
内容概要
如何分析今天教学实践的样态? 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又带来了怎样的学习? 为什么学习中常常会遭遇“阻滞”? 激发有效学习的路径究竟在哪里? 针对当前我国读者对学习与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关于课堂教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外学者联手奉献了基于多年探索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瑞士日内瓦大学安德烈·焦尔当提出了学习的变构模型,对欧洲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许多国家的学校、媒介及学习型企业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系统展现了变构模型对复杂学习机理的揭示,深刻剖析了“学习者的概念”的内涵和教学意义,并大量例示了促发根本性学习的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细读本书,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思索我们所关切的学习与教育问题并寻找答案,或许可以经历一回独特的认识论体验……
书籍目录
总序序译者的话绪论 第1部分 学习问题研究概述第1章 学习的模型 1.直接传递模型 2.行为主义模型 3.建构主义模型 4.各模型的贡献与局限第2章 学习的变构模型 1.变构模型的功能性结构 2.学习者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3.变构模型的维度 4.学习,一个布满悖论的过程 第Ⅱ部分 关于学习者的概念及其转化的研究第3章 学习者的概念 1.“学习者的概念”之教学释义 2.获知学习者的概念的方法论 3.如何查明学习者的概念:几个例子第4章 转化学习者的概念 1.学习者的概念的各种运用:“概念志” 2.研究学习者的概念转化的方法论 3.关于学习者的概念转化研究的例子第5章 知识炼制的变构过程 1.解构 2.理解知识 3.认知干扰 4.炼制的过程第6章 为学习创建教学环境 1.变构学习:以“光合作用”概念的学习为例 2.相关参数系统 3.变构教学策略 4.各参数间的必要调节结语 1.矛盾的管理 2.有待开展的研究图表及专栏索引主题词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极其复杂的过程 必须承认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即刻可得的。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存在所谓的唯一策略。学习的途径异乎寻常地多样,但其中有一个事实是不变的,那就是学习不是新信息的简单添加,对知识的拥有很少以如此自动、直接的方式实现。从华生到皮亚杰抑或维果茨基,从比纳到联结主义者,这些心理学家都曾天真地设想过在信息与心智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联系,一种后者对前者的“同化”,或是一种假定的“反省抽象”(abstraction r6f16chissante)。然而这些说法都不尽合理,这些来自实验室的观点太过乐观、太过理想化了。 每一个个体的“头脑”中都运行着自己的概念(conceptions),换句话说,他的问题、想法、推理方式、意义生产方式等,通常会一概排斥不能引起其共鸣的所有信息。我们通常只能听到让我们高兴的话,或是支持我们立场的话。一种全新的知识很少能够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所形成的“队伍”中立足;相反,后者对新知识的学习构成了许多严酷的障碍。所以,我们之前就要进行一番“净化”,进行一场解构,就像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明确提出的那样。但在日常实践中,这样的解构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我们给出再多的论据、再多的反例和经验,还是不能够让学习者轻易地摆脱他的想法和信念。必须要经过一番曲折,并满足许多特定条件后,这一点才可能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对新知的获取,关键就在于拥有它,因此要将新的信息纳入到原有的思维结构中去,而这一思维结构实际上构成了一道屏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