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范文曜,马陆亭 主编 页数:278 字数:276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高等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和高等教育为地方发展服务等方面,汇集了OECD及美国、爱尔兰、瑞士、墨西哥等国家的最新政策动向与分析,也包括OECD专家组观察和评价中国高等教育及中国专家评述国际高等教育治理趋势,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本书汇集了中外近40篇相互关联的合作研究成果,作者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中间组织负责人及大学校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国际前沿性。 本书适用于公共政策研究人员、社会事业管理人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有关高等教育政策和国际比较教育方面的学者及研究生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在“高等教育治理国际研讨会”(北京)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高等教育治理国际研讨会”(北京)上的致辞 在“高等教育治理国际研讨会”(贵阳)上的总结发言 “高等教育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 国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治理改革 OECD对第三级教育专题研究的综述——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的第三级教育——来自OECD专家组(2007年)的视角 解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构建和谐的大学治理制度 中国高等学校管理中教授治校的实例和思考第二部分 高等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墨西哥高等教育体系 爱尔兰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能够满足公共利益需求吗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应重点转向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高等教育治理的中间机构 瑞士高等教育治理的中间机构参与 墨西哥外部机构对高等教育治理的参与 中国高等教育中间机构的组织特性分析——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为例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介绍 瑞士高等教育的认证和质量保证 墨西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分析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的关注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与高校财务治理 瑞士高等学校经费分配机制的变革 墨西哥第三级教育机构拨款机制 中国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变革 经费结构视角: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 第三部分高等教育的地方参与 制度保障下的高等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对地区发展的贡献——OECD对14个地区研究的经验借鉴 瑞士的第三级教育为地方发展服务 大学融入区域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三区联动”的实践及效应 三峡大学合并后与区域关系的战略分析 建设职教集团,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双赢之路后记
章节摘录
那么,中问机构专业权威或者说其功能的发挥,在实质上,是由“借来”的法律权力发挥核心作用,还是靠自身的专业权威发挥核心作用呢?从中国的实践来看,这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而言,其典型运行模式是“接受委托,开展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专业权威能否从依附地位转变为独立或者是主导地位,即在不表明自己得到政府许可的合法性与权威性的前提下,相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现在看来,空间不大,一是因为管理体制的转型尚未真正完成,二是因为胚胎中就带有的半官方性质使得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中间机构本身的发展空间就少。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授权)一中间机构(定向专业权威服务)_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一省级管理部门或者高等学校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社会中间机构的典型运作方式。通过获得授权,同时又将权力返回给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直接发挥作用,中间机构在当前承担了大量的任务,其中包括政府想做但又不宜做或者是力不从心、无暇顾及的事情。但这里存在一个隐患:倘若长期如此,中间机构就极有可能蜕变为政府的参谋咨询部门。很显然,中间机构与参谋咨询部门是截然不同的。参谋咨询部门虽然也不行使直接权力,而只是发挥参谋咨询作用,但它毕竟是组织系统结构中的一部分,而中间机构则应当是游离于行政组织系统结构之外的,无论它与这一组织系统有着多大的联系。否则,只能导致两个消极后果:一是政府机构再次臃肿,二是中间机构的客观性、相对独立性丧失,专业权威也不复存在。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而言,似乎对两者并未予以明确的区分,机构人员的任命与构成、官方体制似的联系、职能界定的模糊等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还有一种中国独特的又司空见惯的现象:政府中的公务人员向中间机构或者广义的事业单位分流成为政府机构改革、精减人员的“法宝”,这有可能使得中间机构组织不纯粹、效能不高。 高等教育中间机构在决策中的边缘地位,一方面要归咎于中间机构本身的不成熟,但在转型时期更为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对职责界定不明所造成的,不该负责的职责还抓在手中,或者虽然条文上明确不再管制的,但始终隐隐约约地存有继续控制的欲望,使得中间机构作为一个组织没有获得明确的职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