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立国 页数:285 字数:279000
前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古代希腊教育》是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同志十余年持续工作的结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希腊教育史的专著。 李立国是我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吴式颖教授和任钟印教授主持编写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二卷《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分卷主编是方晓东研究员和我)中希腊部分主要章节的写作。此后,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类)青年基金项目“古希腊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他独立撰写了这部著作。我首先要对他表示祝贺,同时也要对他表示感谢。感谢他所做的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学术研究工作。我希望并且也相信,本书能为我国教育学界关注希腊教育的同仁提供有益的帮助。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根据我的认识,希腊教育至少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内容概要
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点,古代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头。研究古代希腊教育,对于今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西方教育的体系和特点,更好地借鉴西方教育为我所用,都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希腊文明昌盛于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在公元前7-公元2世纪之间,希腊文明进入繁荣时期,与当时的东方文明相比,古代希腊文明呈现出其独特性,古代希腊教育也表现出与其他文明不同的独创性。古代东方各国、各地区的教育是为少数统治者服务的。整个教育赖以立足的基础是文字的使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通晓文字,阐述理论来为统治者服务的文人。故东方各国、各地区的古代教育是以文字教育为主,排斥体育与艺术教育。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决定了希腊教育的特殊性,其教育是公民教育而非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教育,这种教育重视体育与艺术教育,到了古典时代的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语言才在教育中上升到重要位置,成为政治家、修辞家和教师共同使用的工具。 古代希腊教育的发展与繁荣是和希腊城邦密不可分的。城邦制度是理解和认识希腊教育的钥匙,城邦特有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和精神结构决定了希腊各城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特点。只有把希腊教育纳入城邦制度中,才能理解其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古代希腊教育的萌芽与形成 第一节 古代希腊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古代希腊教育的形成第二章 古代希腊教育的发展与定型 第一节 斯巴达的教育 第二节 雅典的教育第三章 古代希腊教育的衰落与转型 第一节 希腊教育的传播 第二节 古典教育的衰落与转型第四章 古代希腊的高等教育 第一节 阿卡德米学园 第二节 吕克昂学园 第三节 伊索克拉底与修辞学校 第四节 伊壁鸠鲁学园 第五节 芝诺与斯多葛学园 第六节 亚历山大大学第五章 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萌芽与形成 第一节 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萌芽与确立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第六章 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体系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柏拉图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第二节 相和相论 第三节 建立公共教育制度 第四节 哲学王的教育 第五节 贡献与影响第七章 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城邦教育论 第四节 自然教育论 第五节 和谐教育论 第六节 自由教育论 第七节 贡献与影响结束语——古代东方与古希腊教育
章节摘录
修昔底德笔下的伯里克利以他雄辩的口才发表了这样一份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宣言,其中虽然有些美化和夸大的地方,但确实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 按照雅典法律,所有公民均有权出席大会。但是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看,日常会议的出席人数只是占公民总数的1/4或1/5。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公民对大会以致对民主政治的冷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同公民大会的频繁以及公民居住位置的远近有密切关联。古代既无方便的交通工具也无快捷的通讯手段,想见公民只能靠步行进城去享受出席大会、当家作主的权利。雅典近郊的居民每去一次城里,至少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动身。远郊居民则需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英国研究古希腊史的专家哈蒙德曾做过实地调查。他从雅典城步行去东北郊的马拉松小平原需6小时。马拉松只是中远郊,出席一次会议仅路程便需13小时。远在马拉松以北和阿提卡半岛南部村落中的大量公民就更不用说了。并且雅典并无必须出席大会的硬性要求,因此大会经常性的参加者只能是城市居民和中近郊农民,也就是苏格拉底所提到的毡匠、鞋匠、铜铁匠、农民、批发商和市场零售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