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教育科学 作者:李东 编 页数:257 字数:287000
内容概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某些地方、某些学校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轻视教学本质,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由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现在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出现忽视教师作用的现象。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传统教学观的反思与批判,我们认为,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要素配置不合理、关系不和谐,要么缺少或者弱化了某些方面的因素,要么某些方面超越了现实需要而做得过分了;二是教学要素之间缺少有思维含量的交流和对话,学生没有形成积极的思维品质。在学习和借鉴斯滕伯格思维教学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总结近几年来各市、县、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构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科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教材的编写特征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第二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结构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原则与策略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第一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与类型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第五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第四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有人说,教师是长大的儿童,但事实是一个成年人不可能再复归于儿童,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但是教师应该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把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再现出来,他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是怎样进行学习的,怎样可以帮助孩子完善对世界的准确感知。而要做到这一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一)儿童的科学学习带有顽强性 儿童通过亲身的经历,努力获得与日常生活观察相一致的理解。对于儿童而言,如果这一理论暂时管用,在他看来行之有效,又是他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构建起来的,那么他是不会轻易放弃好不容易才形成的概念和理论思维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儿童通过实验所得到的证据与自己原来的想法相矛盾时,他们经常或者忽视不一致的证据,或者以歪曲的方式注意这些证据。通过修改证据以适合于他们的“理论”。当这些异样的数据引发教师教学的挫折感甚至引发慌乱时,那只能说明教师并没有很好地预知到儿童科学学习的顽强性。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中会有曲折甚至挫折,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人类科学发展的艰难,从而锻炼他们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儿童的科学学习会随不同的情境而发生动摇 儿童所累积起来的科学知识,往往是在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所逐渐形成的,而非纯理性的演绎推理。由于儿童思维发展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还相对较弱,不能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因此,儿童的科学学习主要以描述性探索为主,即从现实出发,以所获得的相关知识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归纳和推理,形成对于事物或现象特征的认识。这种受年龄特点限制而形成的基于现实情形的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讲究证据的科学精神无疑是有益的,但往往也容易导致儿童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形成不同的科学理论,而不去理会这两种理论是否合乎逻辑。比如,儿童在解释人穿毛衣为什么感觉到热的时候,往往都认为毛衣本身会发热,但在解释用棉被包裹棒冰使它不易融化时,又会得出棉被不可能产生热量的结论。这个时候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思考、实验,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