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云艳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较为完整地分析讨论了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从优化教师心理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有助于澄清教师的教育观与发展观,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

刘云艳,女,汉族,1962年出生,重庆市璧山县人,1979年考入原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1983年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概述  第一节  幼儿心理素质    一、素质与心理素质    二、幼儿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二、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    二、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实施  第五节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模式及策略    一、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二、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三、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第二章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过程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三、运算的特征    四、知识的建构性    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认知心理品质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一社会发展理论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观对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的发展观    一、罗杰斯的心理发展观    二、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三、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对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社会性发展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习性学发展理论    三、社会生态学理论    四、社会性发展理论对适应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启示第三章  幼儿认知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  幼儿认知心理品质培养的发展性目标与教学活动    一、认知心理品质概述    二、认知心理品质的发展性目标    三、认知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  第二节  幼儿认知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实施    一、认知心理品质培养的学习环境创设    二、认知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三、认知心理品质的训练  第三节  开发幼儿创造性潜能    一、幼儿创造性的基本含义    二、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三、开发幼儿创造性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章  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  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发展性目标与教学活动    一、个性心理品质概述    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性目标    三、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  第二节  幼儿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实施    一、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学习环境创设    二、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三、个性心理品质的训练,第五章  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  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发展性目标与教学活动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概述    二、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性目标    三、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  第二节  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实施    一、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学习环境创设    二、适应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三、适应性心理品质的训练第六章  幼儿心理健康与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一、样本来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研究结论    四、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一、幼儿多动与多动症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与社会退缩行为    三、幼儿的不良情绪行为第七章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    一、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含义    二、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实证研究    三、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幼儿教师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三、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四、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第三节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化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    三、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概述第一节 幼儿心理素质一、素质与心理素质(一)素质的基本含义在汉语中,“素”的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而“质”的本义是“作为保证的人或物、抵押”,合二为一,素质即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质、禀性”。如《列子》中说:“太素者,质之始也”。目前,对于素质的理解,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解释。生理学倾向于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心理学则强调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教育学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可见,随着人类认识成果的丰富,人们对“素质”概念的认识不再囿于某一学科范畴。我们认为,素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原生素质,即内源性素质、遗传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潜在素质或潜能,如果它不在现实环境中表现出来,就会逐渐萎缩乃至泯灭,如果得以开发或外化,便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另一方面是个体衍生素质,即外源性素质,是个体在后天的成长中,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经过个体的内化而形成,如个体的心理素质等。在内源性素质保证的基础上,决定素质发展水平的是外源性素质。也就是说,素质是指有机体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逐渐发育和成熟,并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或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具有衍生性功能的品质,其实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教育与个体交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

编辑推荐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刘云艳等编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快递真是很快,跟我联系正好到单位,否则就无法收到了及时发给老师们了。很感谢!就是书的货量不足,《读懂幼儿思维》几个老师没有拿到。有点遗憾!什么时候还来?最好早点告诉我。
  •   越看越觉得有用 不过还没看完呢 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不错 很厚的 和描述的一样
  •   刘老师的这本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感谢老师的辛勤劳动将无知的我带入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殿堂。其实该书不仅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者阅读,也适合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