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教育科学 作者:路易·勒格朗 页数:142 译者:王晓辉
前言
尽管一些人对“多元化”抱有过分谨慎的态度,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是一个最具文化特性的事业,无论是德育目标、内容的确定,还是德育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全部德育活动都是一种无法脱离文化的价值存在。 多元文化时代给德育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方面,多元价值的相遇、对话,甚或是冲突,都有利于当代德育更认真、更仔细地看待价值文化的相对与共识;在德育的过程安排、方法选择等方面,由于价值本身具有的相对性在多元文化时代的空前凸显,所有人都会发现:没有学习者的主体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古代社会所笃信的强制灌输的德育模式将彻底地无以为继。就像互联网使得信息垄断变得日益困难一样,多元化时代的来临最有价值的意味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与科学时代的来临——其中当然也包括德育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或者价值多元会使得当代人前所未有地在价值生活上无所适从。而这一时代特征将使所有社会和个人都“被迫”关注德育,并认可它的重要性,关切其实效的提高。
内容概要
《今日道德教育》以法国当代道德教育为例,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实践加以反思。基于整个世界正在陷于褊狭和暴力,不公正与日俱增,伦理学成为时髦话题,但在法国道德教育遭遇了从未有过的轻视等状况,《今日道德教育》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论述了道德教育的条件。 ·对德育所要弘扬的价值之基础进行哲学思考,涉及道德是否可教,构建何种道德,传授何种价值,以及伦理价值与本体论、道德、意识形态等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 ·对学校德育从多学科的角度,结合尖锐的现实问题,如人权、歧视、暴力、性状况、尊重生命、团结等进行阐释。 ·对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实施积极教学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关于价值的知识进行探讨。 全书展示了对于德育理论基础的深刻思考和今日法国德育状况的直观描绘,可为我国道德教育研究者、决策者以及德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1.今日之道德2.构建道德意识3.传授价值4.价值本体论与启示宗教5.先知本体论6.伦理与道德,或意识形态7.道德培养的教育原则(理论模式)第二部分 制度与实践8.旧思想的当前价值:世俗化9.人权教育10.歧视11.暴力、勇敢与把握自己12.性教育13.尊重生命14.团结15.跨学科课程16.实施,必要的探寻结语参考文献译后记
章节摘录
当然,其他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另外的观察方法。活动教学法的理论家总是坚持学校中社会学习的必要性。教学机构的设计和设置甚至以补救环境中的道德缺失为目标。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辩论仍是开放的。当学校在规范中运行时,学校只是家庭环境结构的延伸,此间并未提出问题。当革新者断言学校的社会作用时,学校将发挥其可能的作用,这一点也未受到质疑,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此同时,学校对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加以抵制。于是,学校改革者同时也以其自身方式成为社会和政治改革者。当学校自认为是道德“复兴”之地时,它只能在同存在欠缺的家庭环境的比较中显示出一种普遍接受的功能。 波斯特曼和米奈等人当前的观点则完全属于另外一种性质。他们实质上转达了我在导言中所描述的困境:确定道德价值的保障条件的缺失,导致人们仅仅退避于知识之中。但是,获得知识的条件和构建知识的条件等问题依然存在。无论人们愿意与否,道德问题都要从知识着手来引入学校。 我将重新回来更详尽地论述这一关键点。这里只需说明我所采取的视角:本书谈论的是学校在道德培养中的作用。这就是说,我相信其责任:学校应当对道德意识的形成有所贡献。 其次,强调道德意识,同样需要选择某些道德概念。实际上,人们可以首先关心与普遍规范相吻合的行为。也可以相反,强调道德意识和道德意识发展的条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