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黄敬川 页数:232
内容概要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丛书(高中版)”是为高中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创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而编写的。本丛书集中提炼了高中新课改实验区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典型个案,并在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疑难问题给予解读。本丛书可作为高中教师专业化培训用书。 本丛书的最大特点是依据高中新课改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有效解读教学疑难问题,引导教师开展优质高效课堂教学。高中教学具有目标性、共通性、信息性、经验性和竞争性五大基本特征,本丛书凸显了这些显著特征。 本丛书的显著特色是以解决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为依托,贯穿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建设和教学素养提高为目标,在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的高度上提供了典型的教学个案和可借鉴的教学经验;突出的特点是有极强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性。
书籍目录
专题一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 1. 如何把生物课的导入备好? 2. 如何备抽象知识点的数学 3. 如何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 4. 如何解决减数分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5. 如何处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6. 如何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7. 如何处理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 8. 如何增强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9.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10. 如何尽量避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偏离教学重点的问题? 11. 选编练习题时如何体现“盲人摸象”原则? 12.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 13.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专题二 探究式教学疑难问题 14. 如何在探究式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15.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16. 如何通过设问深化探究式教学? 17. 如何解决探究活动的低效性? 18. 如何实现探究性实验的目标? 19. 备课中如何避免探究式教学的误区? 20. 如何创设探究式教学的情境?专题三 综合能力培养疑难问题 21. 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物问题? 22. 如何指导学生把握生物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4.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5.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6. 如何循序渐进地有效培养学生理综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专题四 优化学习状态疑难问题 27. 如何开展小组学习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其学习状态? 28.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9. 教师如何从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情商? 30. 如何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专题五 高考备考教学疑难问题 31. 复习课如何集体备课? 32. 复习备考中如何处理不同版本的教材? 33. 如何上好复习课? 34. 如何利用学案上好复习课? 35. 如何利用学案上好试卷讲评课? 36. 如何讲解试题、评析试卷? 37. 如何做好第一轮复习? 38. 如何做好第二、三轮复习?专题六 生物新课程高考研究 39. 生物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40. 生物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能力要求解读 41. 生物新课程高考各专题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42. 生物新课程高考选择题解析 43. 生物新课程高考非选择题解析后记
章节摘录
专题一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 1 如何把生物课的导入备好? 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备课的重头戏,导入是其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能够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大减。 由此可见,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内容,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准备一个精彩而贴切的导入是每个教师在备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解决策略 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课堂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问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例如,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节的导入中,教师可这样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多少个精子?该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我们知道男性体内有很多的精子,而女性则一般是一个月才能产生并排出一个卵细胞。另处,精子小,卵细胞大。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这种数量和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造成的呢?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异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借前两问复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借后两问激发学生探索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以名人逸事或科学家生平导入 教师可通过介绍相关科学家的新闻、逸事、生平等具体事例,从这些事例中找到“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再步步深入,展开新课。这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另外,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例如,在学习“DNA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活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坦途,但成功更眷顾每一位热爱探索求知的人。通过这种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新授课的实效性。 三、设问导入 教师可根据授课的内容,把一些直接讲述给学生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觉着疑团所在,从而提高注意力,开启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这样提问:假如没有了阳光,地球上的动植物还能生存吗?为什么?(根据生活常识学生很容易想到动植物都将无法生存,原因是它们都失去了最终的能量来源,必将死亡。)这样,通过提问学生很容易理解阳光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而植物又是如何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呢?这就依赖于光合作用了,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编辑推荐
课改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有效教学的帮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生物)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