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0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吴遵民,李家成 页数:257
前言
还能清晰地记起迎接新世纪曙光时的一份欣喜和期望,如今,新世纪却已跨入了第六个年头。聊以自慰的是,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们,在探索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之路上没有停步。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套“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就是我们这支“改革小分队”五年研究的成果结集,也是“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①的延续和超越o “延续”,集中体现在前后相继的两套丛书在研究主题上的相关性。这不但可以从丛书总称中看出,也表现在两套丛书中部分书名的呼应上。如《“新基础教育”研究史》(本)与《“新基础教育”论》(前);《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方法论》(本)与《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前);《学校转型中的教师发展》(本)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前);《青少年发展研究与学校文化生态建设》(本)与《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前);《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更新》(本)和《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前)等。这种延续本身就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丰富性和艰巨性。 “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本丛书的主题更集中到中国基础教育的学校转型性变革上。这是研究范围的集聚和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趋势与性质认识上深化的表现。其二,在学校变革的研究范围上,增加了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以表演的视角解读教育活动,以教育社会学的立场研究理念的力量,以及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等选题。
内容概要
面对不断发展着的学校管理改革实践,本书的形成,只能说是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也许是任何新生事物在形成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步骤,但它的问世却也同时意味着一种幸运。 作为一本研究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管理变革的著作,我们所作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准备意识始于1999年。因为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题为我们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十分明晰的思路,那就是通过参与,创建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理论;通过见证,促进一种基于中国本土学校转型期特征的改革实践;通过梳理,推动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管理改革理论的形成与创新。 要实现以上目标,无疑需要我们研读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著作,同时,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新的认识。 时代的呼唤及学校层面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研究者的历史使命,而学校管理改革层面的丰富实践,则更让我们意识到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与可能。 本书的构思与写作冲动可以说即来源于以上这样一种背景。 本书是“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之一,该书是对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更为普遍和基础性的研究,并同时反映作者们在改革研究中形成的理论、经验和思考。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当代西方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当代中国学校管理转型研究的基础、学校转型中管理理念的当代更新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一、当代中国学校管理理念的存在状态二、中国学校管理理念研究的反思第2章 中国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中国学校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理论初创期二、曲折的发展三、成果与问题第二节 中国学校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一、学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将更趋密切二、关注学科建设和本土化问题,促使学科原创性特点得以凸显三、宏观整合和微观分化研究并举四、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的研究并进第3章 当代西方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第一节 西方学校管理理论发展概述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特征和阶段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继续受到关注二、重视实践的意义及关注学校内部管理问题成为新的热点三、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第三节 当代西方国家学校管理发展的趋势一、政府权力下放,学校权力自主二、学校权力分散,更多的人参与学校决策第4章 当代中国学校管理转型研究的基础第一节 宏观教育领域社会背景的深刻演变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全球性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二、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直接面对全球竞争时代的到来二、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国家新的建设时期来临第二节 教育领域内部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一、应试教育之批判与素质教育的提出二、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政策化二、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引进了新的活力第5章 学校转型中管理理念的当代更新第一节 透析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复杂性一、多维关系的综合互动二、多元主体的多维互动二、动态生成的过程第二节 学校管理变革的当代挑战一、学校管理变革与学校转型的关系二、学校管理变革自身的复杂性二、学校管理变革的力量生成第三节 学校管理变革中的立场重建一、价值追求:创建新型学校二、指导思想:在迎接复杂性的挑战中推进改革和研究三、改革方式:自主创建,综合生成第6章 学校转型中学校管理主体的成长第一节 校长角色理想重建一、校长角色再定位二、学校管理变革中校长角色的新内涵第二节 学校管理团队培养一、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二、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成长第三节 学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转型一、校长思维方式在学校管理变革中的独特价值二、学校管理变革中校长的思维方式转型第四节 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方式更新一、学校管理者行为方式的品质提升二、学校管理者行为方式的全程性重建第7章 学校转型中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第一节 学校转型背景下对学校制度的再认识一、对现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反思二、学校转型中学校制度建设的独特性第二节 新型学校管理体制的创建一、学校行政体制的重建二、学校专业组织的重建第三节 新型学校管理机制的创建一、内在动力机制建设二、教师民主参与机制建设二、发展性工作机制建设四、多层面互动生成机制建设第8章 学校转型中学校文化的生成第一节 学校转型中的文化力量一、对“文化”内涵的再认识二、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文化生态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战略设计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思考二、学校文化设计的整体思路三、学校文化精神综合提炼的类型分布第三节 学校文化实践的生成策略一、将学校文化外化为学校的环境与活动建设二、将学校文化设计内化到学校的组织制度中三、将学校文化设计内化到人的生存方式与行为方式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当代中国的教育变革中,宏观层面的体制变革、政策更新,已经在逐步提升其质量,国家、省市、地区、学校、教师的多方面力量正在被动员起来,教育变革的整体状态正在形成。 学校局部领域的变革,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德育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在千千万万优秀教师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活动的微观领域呈现出非常丰富的改革状态。 中观层面的学校整体变革,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并保持着对宏观和微观的开放状态。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我们提出要“调整决策思路与重点,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降到学校教育内部的综合改革上”,认为“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的今天,协调变革中的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势在必行。改革重心及时下降不仅时机成熟,并且显得更为必要和关键,决策部门不要错失时机。素质教育最终必须也唯有通过学校综合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①。这反映出我们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走向的认识和政策建议。而在微观领域改革中,当教学改革、德育改革进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学校管理和学校整体的存在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本研究所特别关注的,正是作为复杂系统中的学校变革,关注学校变革本身的复杂性,关注学校变革“中”的管理变革及其复杂性。 这一层面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系统重要而有机的构成部分,它既以多种方式接受着宏观和微观层面教育改革的影响,又同时影响着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具有独特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改革价值。而当前对这一领域改革的研究,更多体现为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学校管理人员素质,学校管理内涵、过程、实务的研究等。这些研究由于强调分化,因而淡化了相互问的联系;由于强调“科学化”,因而淡化了价值取向。而当我们介入到学校变革实践之后,感受到的是学校变革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内在于其中的复杂性。
编辑推荐
《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21世纪中国新型学校管理理论的构建》是对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更为普遍和基础性的研究,并同时反映作者们在改革研究中形成的理论、经验和思考。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当代西方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当代中国学校管理转型研究的基础、学校转型中管理理念的当代更新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