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篇精选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方明  页数:2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是为了提供一个陶行知著作的普及性读本,从而让陶行知的学说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为了把陶行知所做的探索在全国更深入下去,推广开来,让他的理论和经验为现在的教育改革服务。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新教育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师生共生活——给姚文采弟的信学生的精神整个的校长学做一个人我之学校观我们的信条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给全体同学的信行是知之始从野人生活出发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伪知识”阶级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答朱端琰之问儿童用书选择标准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注重养生而不杀生——致郑先文创造宣言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致潘一尘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教育的新生读书与用书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生活教育之特质生活即教育每天四问育才十字诀育才二十三常能民主的儿童节创造的儿童教育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章节摘录

教学合一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像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了。不像从前拿学生来配书本,现在他拿书本来配学生了。他不但是要拿书本来配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果然比第一种好得多,然而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问的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陶行知名篇精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1条)

 
 

  •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本书是一个陶行知著作的普及性读本,内容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   有人说,没有阅读过陶行知的人不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读陶先生的文章,不由感慨时光易逝,那些发表于一个世纪前的观点,如今依然熠熠生辉。近百年来,这些观点不断地被人们引用、被作为教育的理想与教育的目标,可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却是在渐行渐远……

    走近陶行知,品读陶先生的教育理想,实在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用心去做的一件事。
  •   陶行知先生的名篇还是要细细看的,如果跟杜威教育名篇一起看,应该还能有更多的收获吧~
  •   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
  •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很适合现在的教育!我们学校现在就是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下来践行教育教学!
  •   在中国当老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可错过哦。要好好的研究,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哦。
  •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适合乡村教育。
  •   很好的一本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果然是很超前,现在有的观点还很实用,体现了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意生为本,向前靠近~~~~~~~~~
  •   终于先买一本关于陶行知的教育类书来系统的读了,其实,关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做为一名老师或多或少都涉及过一些,但真的要深入精髓,还需系统阅读,今天,拿到此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几页,值得在假期好好读了,选的内容都很精典。
  •   大家陶行知的教育丛书怎能不读,要作教师了,提前读一下,希望能对自己的教学教育有所帮助。书挺不错的
  •   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读读,吸取陶行知先生教育的思想精华
  •   书的内容很充实,文化含量也很高,对提高个人教育素养非常有帮助,陶行知,我们值得尊敬的人。
  •   走近陶行知,品读陶先生的教育理想,实在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用心去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陶行知不愧是教学大家,书中的观点对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陶行知是我非常敬佩的教育学家,这本书让他的学说深入人心。
  •   真正喜欢上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源自于他的两首小诗,“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还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还是借别人的嘴骂自己。”既便于记忆,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   这本书理论太强了,我随便翻了一下,感觉不是我想要的,我以为里面是陶行知的教育例子,但貌似都是概念,还没仔细阅读
  •   很欣赏陶行知的一些教育理论观点,很能启发人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陶行知不愧是教学大家,书中的观点对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其实好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已道出了似乎是目前才流行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
  •   不得不说,陶行知先生也是近现代十分有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   通过学习大教育家陶行知的名篇,我受益匪浅!
  •   陶行知的名篇,的确值得我们后辈细读
  •   陶行知真不愧为中国的著名教育家,一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很佩服陶行知先生,对他的作品更是说不出的喜欢,是教师必备的理论书籍之一
  •   陶行知的书我一直找了很久,在新华书店很多地方都找不到,还是当当网这里比较齐全。陶行知的行知理论对我们教师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应该多看看他的书。学习学习他的教学理念。
  •   陶行知是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全面了解 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我从他那里获得收获
  •   读一读陶行知的文章,教师必读
  •   陶行知是位睿智的长者,喜欢他做的事,说的话,喜欢他的学问和他做的学问。
  •   和陶行知一样,做个最好的先生吧
  •   喜欢陶行知 更多的还是喜欢那个时代吧
  •   这本书还不错,粗略的翻阅了一下,内容很全面,一直都很喜欢陶行知的作品。蛮好的
  •   希望我们后来人能读懂陶行知
  •   不愧是陶行知,书中好多观点、理念和分析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   喜欢陶行知的书
  •   认真学习当年的陶行知
  •   这篇陶行知的文章很有借鉴意义
  •   一直很喜欢陶行知老师,他是真正的圣师,这本书浓缩了他的讲述的精华。
  •   还未阅读呢!但是很敬佩陶行知!
  •   陶行知民国伟大教育家,绝对值得读
  •   陶行知不可不读
  •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装帧设计,算不得精美,但是简单实用,纸质手感良好,排版便于阅读,如果做成一个豪华精装版,觉得反而不符合陶先生的性情了!
    书中内容,看了陶先生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六个字表达我的看法:佩服、佩服、佩服。他的观点,应该能让我们很容易发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师到底应该怎么教,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学,作者虽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但看完之后,深感,即便是在今日,作者所以为的不良教育方式、制度、思想,依然存在,甚至愈烈!
    总之,此书是一本今日之从事教育者不可不看之书,不可不行之书,广泛言之,每个人都值得一读,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做父母的一天,而教育孩子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相信这本书,能让我们有一个坚正的教育观!
  •   中国教育的民族典范。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我们本土的教育论著,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   越是阅读越多陶先生的文章,越是这样觉得:陶先生早已经把中国教育的真谛异域概之。生活即教育,如果我们今天的每一所小学都能够走向这样一条教育之路,未尝不是一种教育者的幸福。我喜欢阅读这样的文字,简单、明确,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大师的文章如今读来依然上口,受益啦!
  •   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人物、教育家陶老先生的几十年前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现在看看仍不过时,而且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老师要读,家长也可以读。
  •   值得一看的教育名篇了。
  •   教育名篇
  •   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 ,好书。
  •   二十世纪初的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无论是老师、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看了陶老的书,觉得现在的教育还是没有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没有把握住教学的规律。学生因做而学,老师因学而教;思想和行为相结合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等等,值得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深思、实践。好好体会啊。
  •   全中国有志于教育的人都要读的一本书。大师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是问题。
  •   陶公之言当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明灯。将来,假如我们能做到他所说的那就已经是无愧人民了。教育还有待改革,有待促进我们国民发展。这本书,当之无愧是教育必读读本!
  •   身为教师如果能把陶先生的真知和真理化为自身的教学信念,教育甚幸,教师甚幸,学生甚幸。
  •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教师、领导都应该好好读读。
  •   给女儿买的,我先睹为快。陶先生无愧是中国当代的大教育家。从民国直到目前还没有超过他的。 教育就是爱!陶先生的观点值得我们当今教育界反思!!
  •   中国近代的教育大家,后辈仰望、努力的方向标。希望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踏实!感恩先生!!
  •   对于教师有大的教育意义的一本书!
  •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教师,应该如何从事教育?给了我们理念上的指导。陶先生的人格魅力从字里行间中可略见一斑。
  •   作为教师应该看看这本书,不是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也是有益的
  •   写教育,就像人刚生出来需要教育,做有很难。又叫人深深明白它的意义之深,得好好品品。。
  •   生活教育,教学合一,让人耳目一新
  •   感叹怎么现在才推行素质教育
  •   做老师的都应该看看。教育教学的经典。
  •   教育理论必看
  •   喜欢极了,好好消化教育家的理论,一定能给自己的教育生涯注入活力!
  •   我觉得每一个搞教育的人都应该看看
  •   陶老先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东西对教育真可说是一针见血似的说明与解释!
  •   教育大师,总结教育,却在提示人生。赞!!
  •   善学善教,育己育人,先生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   虽然时隔已久,但其中很多的教育观念都适用于现代教育,佩服这样具有远见的大教育家!
  •   文章内容比较容易懂,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系列书籍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部好书。
  •   书本内容不错,就是纸张看上去很像古书,哈哈,可能是因为是教育书籍,不能太花哨,不过可以有点改版的就更好了
  •   这是一本教育名著,老师们很喜欢
  •   很值得仔细看的书,有助于自己对教育的提升
  •   我是家长,买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下几十年前的教育名家们怎样看待教育。回到现实中,又要怎样结合实际,教育自已的小孩子。
  •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必读的书
  •   时代变迁,但先生的教育理念却不过时
  •   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多多学习,研究,好
  •   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还没看,不过很期待
  •   对于自己的教育学习挺有帮助的
  •   对我的教育教学很有用。
  •   可短时间内了解大师的教育思想
  •   很好的一本教育类书
  •   陶先生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对做中学讲得很精辟,作为老师一定要读!我买了20本给学校老师。
  •   期待和名家一起感受教育
  •   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我为现行的教育心痛。
  •   很好的书,教育家就是教育家,教育思想不平凡。
  •   内容非常深刻、一针见血、是难得的教育之书
  •   中国教师不看就遗憾的精典之作
  •   名家名篇,值得一看,充电!
  •   教师必读的经典著作!
  •   教师特别需要读
  •   做教师的人必须要看的。
  •   做教师的值得一看
  •   我对行知二字很有感觉,教学必须先行才能知,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使用的。
  •   中国难得一见的教育家,今天要成家也不易。
  •   朋友自己挑的,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跟得上孩子的发展。
  •   真是精选,受益匪浅!!
  •   和给教师的建议一起买的,好好学习经典,向经典致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