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编 页数:192
前言
新的时代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成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影响者.|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我国以往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重视不够,以致教师教书的意识浓,育人的观念淡。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成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每位教师、每个学科都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学科教育并重,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亟待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急需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水平,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司委托,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们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供全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使用。 全书共分七章。从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不良情绪、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个案的分析,逐一剖析和展示不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解决策略与技术,在各个部分分别提出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同时兼顾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内容概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从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个案的分析,逐一剖析和展示不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极其解决策略与技术。
书籍目录
一、教师要有洞察心灵的慧眼(一)时代呼唤与教师责任(二)学生心理问题辨析与教师观念(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师教育艺术二、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寻找学习的窍门--学习方法问题(二)发现学习的动力源--学习动机问题(三)赶走坏习惯一学习习惯问题(四)挑战怯场一考试焦虑问题(五)变压力为动力--学业压力问题(六)学会科学用脑--警惕学习疲劳问题三、教师要做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者(一)关注学生的同伴交往(二)正视学生的异性交往(三)建构融洽的师生交往四、教师要做学生自我发展的呵护者(一)“我是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超越自卑(三)以情相待,消融学生逆反心理(四)帮学生卸下自负的包袱(五)引导独立,支持学生告别依赖(六)鼓励学生在磨砺中承受挫折(七)教学生拒绝网络中的迷茫五、教师要做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者(一)焦虑情绪的疏导(二)孤独情绪的疏导(三)忧郁情绪的疏导(四)暴躁情绪的疏导六、教师要做家校沟通的桥梁(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二)中国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三)和家长沟通与合作--方式的选择七、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一)树人先树己(二)教师要学会适应变化(三)教师要学会理解他人(四)教师要学会休闲(五)教师要学会应对压力(六)教师要学会自我超越推荐读物
章节摘录
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经济结构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个体的生存状态。就业的压力,日趋严酷的竞争,使得全社会把期望一层层压在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上。学校、班级、家庭、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父母、老师将不适当的期望层层压到自身心理仍处于动荡与危机期的青少年身上,由于独生子女自身的特有弱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处于不利的家庭处境,或由于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再加上当前社会消极影响日渐增多,学生的心理状态离健康越来越远。因此,时代和社会需要教师承担起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 2.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广州市1994.年对1 000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53.2%有心理行为问题;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之初,曾做过一次统计,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2 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多是中小学生。1997-199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 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为32.0%;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 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差异,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中小学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现实。 近年来媒体经常披露一些青少年学生因心理脆弱、抑或承受力不强、应变力太差而演绎出的一幕幕悲剧。其惨痛的结局,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空怀愧疚和伤悲!而诱发的事件其细小与偶然,又令人们困惑难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