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

出版时间:1999-5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夸美纽斯  页数:264  字数:215000  译者:傅任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夸美纽斯是捷克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20年到清康熙9年,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他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他有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该书实际上包含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这里介绍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教学论》版本及该书目录。
  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结合作者的实地经验阐发了一些教学经验。以理性的语言宣扬大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求人类的本性,以基督教的理论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及原则,力求老师教都得少,而学生学得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第二章 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第三章 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
第四章 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第五章 这三者(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
第六单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第七章 人最容易的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第八章 青年人应当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需的
第九章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第十章 学校教育应该是普遍的
第十一章 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第十二章 改良学校是可能的
第十三章 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
第十四章 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阻碍的
第十五章 延长生命的基础
第十六章 教与学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产生结果的教与学的方法
第十七章 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
第十八章 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第十九章 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第二十章 科学教学法
第二十一章 艺术教学法
第二十二章 语文教学法
第二十三章 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 灌输虞信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 假如我们想要按照真正基督教的法则去改良学校,我们就应为学校排除异教徒所写的书籍,至少用来也得较之以往更加小心一点
第二十六章 论学校的纪律
第二十七章 论学校根据年龄与学力的四重区分
第二十八章 母育学校素描
第二十九章 国语学校素描
第三十章 拉丁语学校素描
第三十一章 论大学
第三十二章 论教导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
第三十三章 论实行这种普遍方法的前提
后记
附录
夸美纽斯对几个重要教育问题的主张——纪念夸美纽斯诞生365周年
扬,阿莫斯·考门斯基(夸美纽斯)的生平和思想

章节摘录

  三 但是,在看见这种事情以前,谁肯相信呢?人类有一种众所周知的特性,就是当一个非凡的发现没有发现以前,他们怀疑它的可能,可是一旦发现以后,他们又觉得诧异,认为为什么早不发现出来。阿基米德当初答应为海埃罗王(King Hiero)只手把一艘一百人都移不动的大船移到海里去的时候,他的建议受到人们的讥笑;可是成功以后,大家却为之目瞪口呆。  四 哥伦布当初疑心西部还有新岛屿的时候,除了卡斯提尔王( King of Castille)以外,谁也不肯听信他,谁也不肯帮助他去试一试。据说他在航程中的伴侣在屡次失望之后差不多要把他掷到海里,没有把事情做完就回去。但是,不管怎样,广大的新大陆终于被发现了,我们现在又都觉得奇怪,觉得它为什么过了这么长久没有被人知道。哥伦布开的一个有名的玩笑也说明了同一问题。有一次在一个宴会上,有些西班牙人忌妒这种发现的光荣被一个意大利人得去了,他们讥笑他,侮辱他说,那一半球的发现不是由于什么本领,而是由于机遇,别人谁也可以同样轻易地发现它。那时他便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他问:“一个鸡蛋不加支持怎样才能直立不倒呢?”每个人都试过了,都失败了,他便把蛋壳在桌上轻轻敲一敲,把它打破,就这样使它立住了。别人都大笑,说他们也会。“你们现在已经看见了这是怎样做成功的,你们当然会做了啊,”他说,“但是为什么在我以前谁也不会做呢?”  五 我相信,假如印刷术的发明者约翰·福斯特( John Faust)告诉过大家说,他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一个人在一星期以内抄出的书比十个最快的抄写者用平常的方法在一年以内所抄的还多;抄出的书会更好;一切抄本从头到尾会完全一般无二;校正过一份以后其余便都绝对不会出错,我相信他所遇到的情形也会一样。谁会相信他呢?谁不会认为这是一个谜,或是一种虚假和愚蠢的夸张?但是现在每个儿童都知道这是一件庄严的事实了。  六 假如短枪的发明者施瓦尔茨(Berthold Schwartz)曾经向弓箭手说:“你们的弓,你们的弩,你们的投石器全都没有多少价值。我可以给你们一种武器,它不必借助任何人力,只凭火做媒介,就不仅可以射出石头和铁,而且还可以把它们射得更远,射得更准,它们可以击中、拔除或打倒挡住它们的一切事物。”那时他们谁不会报之一笑呢?习俗是这样把一切新鲜事物看成神奇和不可置信的。  七 美洲的印第安人不懂得一个人为什么不用言语,不用递信的人,仅仅寄出一张纸条就能把他的心思告诉别人。但是在我们,哪怕一个智力最低的人也是懂得这道理的。一个时代的困惑就这样成了下一个时代的笑谈。  八 我很知道,在我这件新事业上也会遇到这种情形;事实上我已经经验到了。有些人看见有人在通行的学校、书本和方法方面发现了缺点,敢于应许一些反常和异乎寻常的事情,他们是准会要生气的。  九 我很容易要求把我的结果当做我的最可靠的见证(我是这样信任上帝的)。但是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为的既然不是一般没有受过教育的群众,而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我就应该拿出证明来,证明我们能使一切青年习染知识、德行和虔信,这样做不会产生教员和学生在旧制度下所同样不断地体验到的苦恼与困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2条)

 
 

  •   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   这本大教学论中夸 氏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 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 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 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可以说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书目。
  •   这本大教学论十分适合老师看,里面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系统化的标志,其中很多思想在当今看也并不过时。
  •   学教育的各位,这本是教学论的经典之作,要学的好,必须买一本细细读
  •   作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有它自身的价值的。书我还没有看,但是必须要看的。
  •   小小一本内容却非常丰富,近代教育的先驱者,里程碑性的教学理念,值得一看
  •   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起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一直没看。现在买了,看一下很有益处。
  •   本书是经典的教育学书籍,它会让你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师和师范生必备的一本书。
  •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名著,很值得一看
  •   有人说,就算世界上所有关于教育的书都被烧毁、被毁灭,只要有一本,教育就可以重塑。那就是《大教学论》
  •   《大教学论》西方三大教育名著(《理想国》、《大教学论》、《爱弥儿》)之一,看完之后第一感觉:追求伟大的事情永远是高贵的!
  •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最经典的呀,书质量也很不错
  •   夸美纽斯的重要教育著作。
  •   进一步了解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   夸美纽斯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预见性。
  •   著名的《大教学论》,终于到手啦,是提升教学理论层次的必看书籍。
  •   日后太多的教学理论都源自这里,受用
  •   封面很好看,内容也不错,学课程和教学论的一定要买一本
  •   经典的东西是时间洗涤的结果,关于教学方法值得一读的经典。
  •   挺好的一本书,教学经典之作
  •   教育经典,特别是搞教育的人,老师,都应该读一些教育经典。
  •   除了看些课外书以外,专业书籍也不能少
  •   指导教学的经典之作,不错!
  •   对于教学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参考书,很喜欢里面的教学理念!
  •   想知道教学的艺术,如何才是符合圣经的教学!
  •   学教育学的人怎能不读这本书
  •   当下教育很成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不必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专家,多读些此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教育规律。
  •   为了未来的工作做准备,学教育必读本。
  •   教育中的经典,虽有时代局限但对现在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   我本来失血学前教育的,老师一直都推荐这本书,买到之后感觉还挺好的,内容挺好,就教育问题有较深的涉及与解释
  •   小学教育学老师推荐必读书本,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还写了十多页的读书笔记,爱人者人恒爱之。加油吧
  •   学教育学绕不开的书,多看看
  •   还没来得及读,本身是学教育的,知道这书还不错。纸张字迹都很清楚
  •   学教育这方面专业必看的数目
  •   教育学大师著作 好好阅读
  •   值得读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   教育类经典著作
  •   教育学专业的经典著作,值得用心学习。
  •   夸美纽斯经典著作!
  •   作为老师所必须知道的,那些是对孩子好的,那些是对孩子不好的,了解孩子 的心理各方面的特征,而给教师的建议的这本书会使你受益匪浅的,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值得去看看!
  •   之前在朋友的书柜里看到了这本书 对于以后要走上教育道路的我果断收藏
  •   教育学必读的书啊,当然是经典的了
  •   教育学的开山之作,必须仔细研读。
  •   非常好的书 教育学的奠基之作
  •   教育学经典,好好研读一下
  •   书品很好,很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   教育论著的经典,还有宗教意味,拓宽视野
  •   古老西方教育
  •   学习如何教育,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
  •   夸美纽斯的代表之作 必须要读
  •   图书馆的借光了,看来夸美纽斯还是有很多的拥趸者。
  •   夸美纽斯,经典图书,值得
  •   夸美纽斯的力作,潜心研读。
  •   教育者必读,夸美纽斯,泰斗。
  •   关于教育的又一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   有事一本经典,喜欢教育的就收藏吧
  •   这本书翻译的不是很好,怎么看半天也不懂。不过仔细玩味还是有很多道理和方法可以借鉴:比如百闻不如一见即“看就是信”;“聪明的人不是知道得多的人,而是知道什么是有用处的人”;“如果要让学生重述功课,应先叫全班最好的一个,再叫全班最差的一个,其余的学生便都用心去听了。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做好准备了,因为谁也没有把握相信自己不会被叫到。”
  •   教给一切人一切的艺术
  •   常感觉自己的理论素养不高,这本书可以提升的知识!
  •   如此前瞻性的书籍,老师必备,希望每个想走上教师岗位的人都能看看,很有收获哈!!
  •   为人父母,可以看看多学点
  •   当老师的估计很多很多都没看过这本书
  •   对这本很感兴趣
  •   老师推荐要写读写笔记~还行吧
  •   经老师推荐的,感觉蛮好的。
  •   老师挑选,图书室订购
  •   名人大家的著作 值得一看
  •   拿回来的当晚就翻看了一下,觉得纸张方面还是过关,内容挺好的,适合初入教师行业的人和想考教师的人。
  •   经典读物,启迪思想和智慧。
  •   学习一种不一样的视角,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很有启发。
  •   精致丰富
  •   书不错,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   这本书还好,重在内容,书只要没坏就好
  •   内容我就不多说了,书籍质量很好,尤其喜欢本书封面那种粗糙不失细滑的手感,超满意!
  •   说怎么吸引人倒不是。但确实是一本该读的书。看了差不多一半了,受益颇多。
  •   今天就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
  •   值得每个人读一读,教育界的经典之作
  •   比想象中的要薄!不过还是很喜欢,开始阅读了。。。
  •   价格还可以,就是纸质很一般.但重要的是有内容.
  •   挺好的,挺喜欢这个封面和设计,具体内容还没看。
  •   导师推荐的,很好很实用的一本书。
  •   这本书真的很有用!
  •   这本书在教育界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得多。
  •   这已经是第二次给同学们买这本书了,都觉得不错
  •   在很多讲座中听到专家提到这本书,于是买来一看,的确有值得一看。
  •   看起来不错么
  •   一般,翻得一般。
  •   书很好。但是翻译的好像比较拗口。
  •   还没看呢,肯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   假期作业~还没看呢,不过相信看完以后挺好的
  •   科教出版社的这类书都挺不错的,希望能好好利用!
  •   好看!比较好理解!不像《爱弥儿》那么晦涩!
  •   ZHENXINBUCUO
  •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如我,读了20几年的书堂,却忘记了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化学的简单原理。
      
      原来我们的学习,不是正确的次序、原则和方法。
      
      孩提时的印象最重要,所以当让他们接受清洁、正确的事物和知识;
      少年时期的学习,不当只是记忆,学习该由理解到部分记忆、由原理到例证、从简单到难;
      原来那些为了考试而记忆的知识、而理解的片断都早已忘在脑后。
      
      惘然发现,生命里的知识有这些多欠缺,这么多需要去重新学习。晚则晚了,但尚有机会,不至于死后遗憾。
      
      最重要的认识,则是上帝。孩子们小时候起,便要让他们明白"一切事情除非在这个世界和未来的世界里面无疑地有用...否则不必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现世的事物和知识若不对未来的世界(天国)有益,则都是过眼云烟。
      
      至于我,当下则是:圣经;经济学,法理学,政治学,通史;美术,音乐;烹饪,设计,女红。
      
      
      
  •     刚刚读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时感觉并无特别之处,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不过是把在我们学校进行的很多稀松平常的事情记录下来而已,但细细一想,才发现作者以及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夸美纽斯是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人,而许多在今天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当时给人们带去的估计是极大的震撼,所以,很多东西越是在现在显得平常便越发显得作者当时之伟大。
      估计对于学习教育学历史的人们都会听过抑或背过关于夸的成就,当然流传最多的就是他所制定的分班教学的制度,确实,通过阅读发现,岂止是分班教学制度,他所倡导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涵盖了从婴幼儿到步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所授学科的类别以及内容都做出很多自我的见解,这在当时能提出这样先进思想的人也并不多见。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感触的是他在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提倡遵循自然的法则,把自然的生长以及发展作为基础,很多的理论都是在这个的基础上建立和延伸出来的,联想到我们现代中国教育这般的生硬,确实的极大的反差,现代学生很多的活动都是通过强迫来执行的,在其中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从这点来看,虽然我们已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但很多教学行为还不及十七世纪那般的顺其自然。
      当然,夸美纽斯的部分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有些难以苟同,在其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思想在我们现在唯物主义的观念中显得格格不入,但毫无疑问,瑕不掩瑜,《大教学论》的光辉会从十七世纪照向二十一世纪并将一直照向未来。
  •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大教学论》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大教学论》这本书的副标题,从中体现了夸美纽斯对教育的主张,
      
      他认为人只有接受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此外,他主张学习的程序从生至死共分为七个阶段,并建议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教育任务。这一主张与当前比较流行的终身教育不谋而合,由此可见他的理论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大教育论》一书,集中反映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主张,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著作。
      
      
      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 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
      1.1人性假设的内容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1.2人性假设的成因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作中都是为数不少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明显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明显。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通过这段话,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不因性别、贫富、城乡的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虽然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朴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平等。
      
      3.对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些启发
      教育公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育给社会创造价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负担巨大的教育成本。这对经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个巨大的挑战。众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它仍然呈现一种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其表现更为突出:一是地缘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户籍作限制,外地学生入学必须交纳赞助费(实为择校费),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录取分数上不平等,外地学生必须取得较本地学生高出许多的分数才能被学校录取;二是性别歧视,这主要是指男女学生的入学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学率明显得高于女童,这主要是由人们的旧观念造成的;三是城乡歧视,城市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比乡村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乡村的要强,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比乡村的高出一大截等。以上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化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要实现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含有系统教学理论的教育专著。夸美纽斯在这部著作中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普及教育与统一的教育制度以及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教学理论。这部著作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夸美纽斯在教育中所坚持的“对象普及化,目的世俗化,内容泛智化,方法心理化以及组织班级化”的理论特点。《大教学论》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教育学著作,是人类历史中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供挖掘和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我在这里重点想讨论的则是夸美纽斯在本书中所呈现的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以及因材施教的一部分内容。并希望通过分析能更加明确对各类学生所应采取的不同教育措施。
       在本书的第12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当中,夸美纽斯详细地论述了他通过教育实践和观察对学生作出的分类。在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类前,夸美纽斯首先肯定了每个人都是可教的,都是能够掌握知识的,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夸美纽斯给出的这个“人人皆可教”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他承认人的才智是有区别的,但并未剥夺天性迟钝的人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泛智”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正是近代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具备这样一种“人人皆可教”的理念更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承认每名学生都有被教好的潜质,一名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自己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倘若一出现学生没学会的情况,教师就断言“这个学生天赋太差不可教”,那么很多学生就会彻底失去发展成真正的“人”的机会,而教师本身也绝不可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倒会成为“人类灵魂的筛选师”。但是时间过去了300多年,时至今日现实中仍有很多教师连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职业出发点”都没有,动辄就给学生贴上“笨”、“朽木”这样的标签,放弃对学生的培养,完全背离了教育的目的和原则。所以,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无论自身能力的高低和学识的多少,首先应具备的一个基本观念应该是: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
       在明确了“人人可教”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后,夸美纽斯首先对人的性格进行了区分,他说“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然后根据这三对相反的性格将学生分为了六类,并对每一类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建议。
       第一类是“伶俐的、渴于求知的、容易受影响的人”,夸美纽斯称这种人较其余一切人都更适于受教育,但他特别强调“不可以让他们走的太快,以致不到时候就把自己弄疲倦了,弄凋谢了”。夸美纽斯不提倡对这一种人施以太过积极主动的教育影响,反而说“他们像良好的树木一样,是会在智慧中自行成长起来的,什么都不要,只要远见……”即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和指导,让他自己去吸取知识的养分,自行发展便可,若是教的太多太快反而会使他们疲惫不堪以至过早失去了这良好的天赋。这种教育观念在本质上是与夸美纽斯一贯坚持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相一致的,他提倡人的发展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尤其是对于这种天赋优良的孩子,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过分的要求和督促。对这一种观点我们应当一分为二的来看,事实上今天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天才教育”,即将这种天赋特别优良的孩子挑选出来进行特殊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系统地开始了“资优生选拔计划”,自小学阶段开始就用完全异于常规学校的教学方法对这些天才儿童进行培养,其教学材料的容量和难度都大大高于常规学校教育,强调学习的挑战性和创造性,这种天才教育模式也确实为美国的各个领域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顶级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夸美纽斯对这一类孩子的教育建议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伤仲永》所讲述的一样,即使是天赋优良的孩子,如果放任不管,不能给予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最后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荒废了自己的天才。当然,天才教育所采用的模式和方法与常规教育是不一样的,夸美纽斯所反对的,也正是对这一类孩子施以过分机械和教条的教育指导,但在当下的中国,面对 “天才教育”系统的缺失,学校和家长忽略每个孩子的具体接受能力,仅仅是凭感觉将孩子的学习内容难度不断增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为地培养出一个“天才”,以至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这种奇怪的教育行为。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它只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厌恶学习和学校,因为在学校除了学“知识”其他什么也做不了,而这些“知识”的教授方式又是简单的重复和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即使是天赋优良的孩子,也不能自行吸收智慧的养分,而不得不在教师的鞭策和驱赶下拼命地向前赶,怎么能不觉得疲惫并早早地凋谢了呢?西方有句谚语是“早熟早烂”,但今天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却是巴不得学生早熟,要是都能像那位10岁上大学,13岁念硕士的神童张炘炀一样就最好不过了!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发展更是如此,过分追求早熟早慧的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大跃进”,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利于一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二类人是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夸美纽斯对这类人的教育建议十分简短,就是强调要对其加以督促,使其前进。这一条建议是很中肯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来督促这些“敏而不好学”的学生呢?我们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施行的最常见的督促方式就是惩罚性质的各种规训行为,例如警告、重复抄写、罚做值日,或者是通知家长等。这样的“督促”方式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学生的错误,减少学生的惰性,但如果仅凭这种粗暴的缺乏教育性的规训手段来约束学生的话,并不见得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学生怠惰懒散的性格。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教育过程本身首先也应该是具备教育性的,批评也好,惩戒也罢,作为必要的教育辅助手段,在施行的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前提应该是具备必要的教育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向坚决抵制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暴力本身恰恰是对教育无效的证明。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那些脑筋聪明却不肯用功的学生,我更欣赏美国的“热血教师”伦•克拉克的教育方法:充分发现这类孩子的爱好和兴趣所在,并以此为切入点将知识融入“玩”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学习的趣味和好处,这样一来,即使学生会因为懈怠或是其他错误而受罚,也会心甘情愿,而不是阳奉阴违,口服心不服了。
       第三类人是伶俐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夸美纽斯对这一类学生的定位是极其精准的,他说“这种人常常是使学校受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放弃了。但是,如果正确地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个说法,夸美纽斯还特意列举了雅典大将塞米斯托克里斯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坐骑彪塞法老斯这两个例子。这里的“正确对待”又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严格来说我认为这一类人还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恃才高,狂妄自负型的;另一种则是无视规则,调皮捣乱型的。前者可能会因为成绩出众而得到教师及家长的包容,而后者则常常就被冠以“问题学生”“坏孩子”的名号,成为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祸根”。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学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不完善的,这一类学生之所以会表现出较为极端的行为方式,与他自身所具备的天赋才能是分不开的。对前一种狂妄型的学生,我觉得教师应该努力想办法挫一挫他的锐气,选择任意一个方面,给他一种“原来还有能难得住我的问题”这样一种感觉,让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样才能促使这类学生静下心来踏实学习。对这种学生最忌讳的就是一味赞美和肯定,倘使教师这样做,不仅会在学业上阻碍他的进步,更会严重影响这类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对于那些在教师口中所谓的“坏孩子”,我们只要稍加观察便会发现他们往往拥有惊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并且非常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敢于冒险和尝试,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通常更强,但遗憾的是教师往往没能及时发现他身上的这些优点,更没有把这些优点引导至学习的正轨上,所以要想改造这一类学生,教师绝不可简单地“硬碰硬”,而应该有策略地进行“心理战”,先将这类学生对教师的敌对情绪消除,再真诚地肯定他身上存在的种种优点,指出他所具备的发展潜能,待学生接受了教师的引导和定位后,再严格地对其进行学习上的训练。这一类学生可以说是所有学生中最具发展潜质的一类,但也正如塞米斯托克里斯的导师对他说的“我的孩子,你将来对于你的国家不是有极大的用处,便会有极大的害处。”这一类难以驾驭的学生最终是成为国之栋梁还是成为民族罪人,可能就取决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教师,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能力的高低和国家前途的好坏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样的责任何其重大!故而教师一职绝非人人可为,非有大智慧大勇气者不可担当,若无此种魄力与魅力,我觉得称不上“教师”,仅得一“教员”名号罢了。
       第四类是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对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夸美纽斯提出了较为详细具体的建议,他在书中写道“教师应当估计到他们的短处,不应该使他们负担过重,不向他们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应当有耐心,应当帮助他们,给他们以力量,使他们走上正轨,以免灰心丧气。这种学生虽然成熟较迟,但是他们也许更能持久。”这类学生可以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一类了,他们往往天资平平,性格温和恭顺,比较勤奋,但成绩可能并不十分突出,属于班级里的“中游”,处在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之所以说这类学生处境尴尬,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得到教师关注最少的一个群体,因为前面有比他们成绩好的“尖子生”,后面有比他们调皮的“差生”,教师的注意力被这两个群体一分散后就很难再关注这一类中游的学生了。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班级的构成主体恰恰是这些中等生,他们往往是各项班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整个班级风气和氛围形成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教师对这一类学生是不该忽略和轻视的,夸美纽斯在这里提出的教育建议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不给这类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耐心地对他们给予帮助,看到他们取得成绩后及时鼓励,这样能够确保这个群体里的学生维持一种积极、平和、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防止他们被所谓的“问题学生”干扰和影响。
       第五类是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对这类人,夸美纽斯指出“只要不顽梗,也是可以得到很大进展的。不过需要巨大的技巧和耐心而已。”遇到这类学生时,前面提到的种种办法可能都无法快速奏效,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应该再以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要求这类学生。记得在看魏书生老师的一个讲座时他提到自己带一个年级最差班时的第一节课,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找到这些学生的基础水平点,看看学生到底“差”到哪种程度,然后再从这个基础开始,慢慢教学生新的东西。对于这类天资低弱的学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不能以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衡量这类学生,对他们应该放低要求;二是一次教的东西不能太多,一定要循序渐进;三是一旦学生取得了进步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付出的耐心和时间肯定是要比教其他类型的学生更多的,但我想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也正在此,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不可教”的学生变成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孩子,这无疑是世上最有价值的劳动了。
       最后一类是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夸美纽斯其实是不太相信真有这类人的,他说“智性低到这样无从施教的人,千人中不易找到一个”,这种说法固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中的确很难找到这样天资愚笨又顽劣异常的人。不过若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教师也不能轻易就放弃对这类孩子的教导,夸美纽斯指出“至少应该看看他们的倔强的性格是不是能够加以克服,把它清除掉。”如果教师经过了各种努力,仍然无法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矫正和教导,夸美纽斯才建议放弃对这样的人进行教育。不过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普通的学校教育无法达成教育目的,仍可以将这类孩子送入特殊教育机构进行适当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夸美纽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这六种分类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们自古就提倡的“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就是了解教育对象本身的特点和需求,只有从个体的不同特质入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达成教育的目的。但如果因此就要求教师对每名学生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那对教师而言工作量未免太大,也难以在实践中真正推广,因此夸美纽斯将性格特点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类是一种相对科学与合理的考察方法,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也更大。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针对这些不同类型学生提出的教育建议往往都是比较抽象和泛化的,如何将其具体成可供操作的教学指导原则,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加以摸索和总结,上面的一些具体建议都是从我自身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提出的,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正确与否仍需要实践的检验。但不管怎么样,教师的工作永远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一劳永逸地对待所有学生的方法,既是不存在的,更是不道德的。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意味着耐心和奉献,更要求教师能有“随机应变、对症下药”的教育智慧,而我们在大学课堂以及这些经典著作里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我想正是“修炼”这样一种教育智慧所必备的理念意识以及更好地培养人的崇高理想吧。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捷克作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是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同时也是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奠基之作,虽然距今已经三百余年,有的地方也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掩盖了教育的规律与社会性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大教学论》成为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夸美纽斯将“大教学论”阐释为一种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在论述中,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教育学习不分贫富贵贱。在谈到“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夸美纽斯有这样一段论述“愚蠢的人需要受到教育,好使他们去掉他们的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可怀疑的。其实聪明人更加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忙一些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忙着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希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成为自己毁灭的原因。”受教育不分人物不分时间,而有知识并不等于就是受过教育,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状态,最终的结果也只是知识越多越反动,最初的教育,无论是对愚蠢的人,还是聪明的人,都应该专注于播种一颗虔诚善良的心,在大教育论中,提到道德教育的方法,夸美纽斯认为,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人身上,不能有例外,因为在道德上面,没有一件事情是能够省略而不留下一道缝隙的。现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众多,在中小学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但是本质是几百年来不变,只要做到夸美纽斯提出的十六条基本原则,那教育出来的必然是有品质,有道德,有德行的青年人。
      
      读完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从中看到了很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模式的雏形,比如最初学校的改良,教与学最初的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各门类的一些教法。学习教育学的目的在于可以从教育的本质上更加迅捷地,愉快地,彻底地去学习,并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对进步表示绝望是可耻的,蔑视别人的主张是不对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