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84-6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苏] B.A. 苏霍姆林斯基 页数:548 译者:杜殿坤 编译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建立。有的人可能说,苏联已经解体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了。但是,苏联毕竟存在了70多年。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击退了德国法西斯奴役世界的战争,才孕育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苏联解体了,这是历史的悲剧,但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振兴前进。巴黎公社只存在70多天,它的伟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苏联存在了70多年,它的影响和意义更是无法估量的。 苏联的教育曾经也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这些人太看重教育了。教育任何时候都是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但教育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决定于政治、经济,却不是反之。一种是决定作用,一种是反作用。两种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命运。固然,执政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受过教育的,但他的思想意识,他的政治行为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非受了某种教育以后就不变化的。仍然是唯物辩证法原理,存在决定意识,苏联的变迁不能用一种原因来解释,更不能是教育的责任。 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在列宁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培养了千百万名干部和专家,亿万名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可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论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发生过生搬硬套的偏向,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但这主要指教育制度方面。60年代以后,我们在实际摸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了我国自己的教育体系。但是苏联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一直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文革”前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后来曾一度不加分析地予以批判。“文革”中教育科学研究被取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带来了春天。改革开放打开了教育界人士的眼界,发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教育理论界开始介绍、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思想,重建我国的教育科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恢复了,教育科学出版社成立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科学服务,为提高教育、科学质量服务为宗旨,独具慧眼,陆续出版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苏联教育名著,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科研事业。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反映教育规律的一些苏联教育思想却永放光芒。这些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因此反映这些教育思想的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不释手的佳作。教育科学出版社在纪念我国建国50周年之际,不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重新审读以往出版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苏联教育名著,以《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名重新出版,这是在本世纪末给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丰厚的礼物,也是为70年苏联教育保存的一份宝贵遗产。 顾明远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
内容概要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1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 关于获取知识
9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 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 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 怎样检查练习本
16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 教给学生观察
18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 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 兴趣的秘密何在
22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 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 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 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 谈谈直观性问题
31 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 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 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 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 怎样培养记忆力
36 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 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 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 动手和智慧
41 智育的真谛
42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 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 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 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 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 要思考,不要死记!
49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 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 要使知识“活起来”
52 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 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 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 “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 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 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 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 劳动和智力发展
67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 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 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 教学方法问题
72 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 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 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 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 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 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 教育和自我教育
80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 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 “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 我们的“家长学校”
85 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 致未来的教师
87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 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 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 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 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 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 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 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 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 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 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 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 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我这里说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术语是否能够成立呢?我想,这个术语是可以成立的。大家知道,知识是在不停地发展的,对某段教材的学习将持续一个长时间,对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学生在许多课上都要用到简便乘法的公式。经验证明,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就是,这一公式是否能够经常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可以随时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再轮到每一次学习新的、后面的定理时,顺利与否也取决于此。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这就是说,这里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你要尽量设法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你就能看出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这里也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一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要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可能,这话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 然而实际上怎样达到使学生书写无错误,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呢?这一点取决于许多因素。也许,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要做到正确无误地书写,学生先要学会流利地阅读。也有其他方面的条件——即还取决于课的结构、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我在备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地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预先加以详细地解说。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大概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编辑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1册)》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