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苏娅 页数:215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日韩古典舞蹈比较》第一编首先分三章分别阐述中、日、韩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诸方面,紧密结合舞蹈加以阐述,不落窠臼,颇有新意。从此可以看出作者长于思辨,勤于思考。如对日本古典艺能“能乐”的审美意识,对日本“能乐”大师世阿弥理论著作《风姿花传》的心得体会,都有独到之处。对韩国古典舞发展的研究和阐述,脉络清晰,特别是对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对中、韩古典舞的贡献和评价,恰确精当。 第二编中日韩古典舞蹈交互性的比较研究方面,从大量文献、形象资料中,总结出它们在题材方面的互相吸收和发展衍变,如中国戏曲的《白蛇传》和日本歌舞的《道成寺》;中国昆曲的《长生殿》和日本“能乐”的《杨贵妃》。民间舞方面,如中、日两国的“踏歌”和韩国的《羌羌水月来》,以及中国的“拓枝舞”和韩国的《莲花台》等,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运用自如,生动活泼,发人深省,更能品味中、日、韩东方色彩的魅力和互相吸收运用的脉络。 第三编中日韩古典舞创新性的研究,对中、日、韩原始形态及现代文化形态的舞蹈功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特别提到参照性的功能,认为“三国古典舞之间始终存在着亟应进一步强化的参照性功能”,日、韩两国古典舞永远是中国古典舞的两面镜子。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开阔眼界,看到世界各国舞蹈的发展,有比较,有鉴别,才能促使我们的舞蹈与时俱进。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导论“互舞性”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资源性研究
第一章 中国古典舞蹈资源性研究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进程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第二节 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
一、中国奴隶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
二、中国封建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下的运作机制
一、“官办制”与单边性
二、“家伎制”与寄生性
三、“装旦制”与变态性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影响
一、中国宗教的几个特点
二、中国哲学的几个特点
三、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
……
第二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交互性研究
第三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自然环境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不同的地貌有不同的美。水乡美,高原美,纵然大漠亦有细细流沙之柔和累累沙丘之弧度可以赏玩。不同地貌上的人们,对于美的态度及标准自是不同。在谈及中国人之审美观与自然环境的直接、间接关系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中国汉字中的这个“美”字。 根据当代语言学理念与话语理论,人们不是运用语言去进行思维而是在语言的内部体系里进行思维。换言之,有什么语言就有什么思维,语言没到那,思维也就到不了那!初闻此言,大吃一惊,再想一想,也有道理。语言是什么,就是概念的载体,假如需要那个概念,却没有那个语言,思维自然难以周全。 以“美”为例,无论其在甲骨文中的本义是表示形貌好看,还是在篆文中的引申义是羊大则味美,总之都是太富于直观性了。为什么呢?一个是观感,一个是口感,这种过于浅白的审美欲望一经成文,就窒息了中国人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特别是哲学之美的领悟力与鉴赏感。 有关哲学、美学上的问题,容待本章第四节时再继续深入。此如英语中就有各种不同的词,有的表示接近和谐理想之美,有的表示可爱、令人怜爱之意,有的专指容貌美,还有的特指英俊或健美。而我们汉语汉字中的“美”则涵盖了太过复杂、宽泛的意思,所以用起来极易失范。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自然环境对审美风格的影响这一专题上来。 1.因果回旋性。中国审美风格的特点是多元、多种、多层、多面,通过对中国美学专著的阅读,林林总总,如数家珍,掩卷思之,竟是无律可寻,无法可依。如是,改个法子,从方法论的角度,在模式化上概括一下也未尝不可! 我以为,中国审美风格虽然千头万绪,仅就对于美对象的接受尺度而言,其中必有共通之处,那可能就是“美的结构”吧。进而言之,无论何种文艺作品,它总得有个动机在前头,有个冲突在中间,有个交代在结尾。这才算一回事,才能让人明白。而所谓动机就是缘起,所谓冲突就是缘兴,所谓交代就是缘尽。说书的、演戏的、撰文的、画画儿的,当然还有跳舞的,不管干什么的,反正都得有个来由,总不能生生地就开始,硬硬地就打住。
编辑推荐
《中日韩古典舞蹈比较》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