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文化艺术 作者:陈小波 页数:395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他们为什么要摄影(新闻卷)》收入的摄影家是中国变革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当代最重要的摄影家。他们记录中国的独特视角组成了中国当代摄影史最重要的一段。他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人群、一种场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摄影充满热忱,更对国家充满热忱;用手中的相机为这个国家留下至关重要的影像,并用图像唤起人们的思考;知晓记录和传播的责任,紧接地气,触摸人间烟火的灵魂。
《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他们为什么要摄影(新闻卷)》作者陈小波,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从事摄影编辑工作长达二十余年。这是第一次对当代中国摄影家话语的大规模采集,谈话内容已远远超出摄影本身。作者要传达的是视觉文化而不仅仅是摄影,她试图透过摄影者的人生轨迹以及更大的社会背景,梳理出一条中国摄影的发展史,勾勒出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胳。
作者简介
陈小波,新华社高级编辑,从事摄影编辑工作长达二十余年。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摄影领域广泛地写作、策展、编辑书籍并把研究当代视觉艺术现状作为兴趣。研究方向为中国纪实、新闻摄影中的个案。
2004年起,主持撰写《人民摄影》报“小波与影人对话”专栏,6年时间先后对四十余位重要摄影家做了访谈;2006年,参与《中国摄影50年》编辑工作,为书中“新华社”、“新闻摄影”、“报道摄影”、“体育摄影”部分的策展人和撰稿者;2007年,主编《中国摄影家》丛书(10本);2008年至今,为《摄影世界》撰写“口述新华--老摄影家访谈”专栏,已采访40位新华社老摄影记者;2011年,出版《摄影感受中国》(英文)。
2008年7月,在日本札幌策展“观看中国”摄影展;2009年8月、9月,大理国际摄影节和法国佩皮尼昂维萨摄影节《年轻的眼睛》摄影展览执行人;2010年1月,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展览执行人。2009年,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
书籍目录
照片的背面(序)——刘树勇
我具备与人言的修为和道行了吗?(自序)
静静拍摄——王文澜访谈
兵者,国之大事——王建民访谈
都市报的视觉成长和我的成长——王景春访谈
成长——王雷访谈
我珍惜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邓维访谈
我不是在拍照,是在调查——卢广访谈
摄影记者永远是在照相机后面的人——刘宇访谈
结图记事——安哥访谈
时刻准备着——李刚访谈
摄影对我来说。意昧着水和空气——李洁军访谈
红色新闻兵——李振盛访谈
在中国第一大报工作——李舸访谈
共和国的特别摄影师——杨绍明访谈
更高更快更强更前——罗更前访谈
燃烧的血——柳军访谈
职业的良知——贺延光访谈
我的照片摆在一起,多少能看出40年时代变迁的脉络——蒋铎访谈
在西湖边——傅拥军访谈
摄影要勤劳——雍和访谈
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巴黎每天都有上百个展览,通过马克·吕布的积极推介,我在那里果然认识了很多重要的给予我帮助的人物。我得以参加了一系列展览。陈小波:因着这位老人,你进入世界摄影界,并引起关注。吴家林:马克·吕布的旅行箱中总有我的《云南山里人》,他拿给同行看,向他们讲述发现我的经过。后来这些年,马克·吕布不断地想看我的新作品,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他寄一批。他知道我没有钱,给我他“联邦快递”的账号,每次都用“对方付款”的方式。他仍给我继续分类:A、B、C……陈小波:你还有幸被马克.吕布选入自编的85位“世界最喜爱摄影师”影集的人。吴家林:不是马克·吕布而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我十分荣幸被选入《卡蒂埃·布列松的选择》大型影展及画册。布列松亲自选择的85人中有46人已作古。2004年10月,我赴法国蒙彼利埃,与大师马克.吕布在法布耶艺术博物馆举办摄影展。这是老人的中国摄影五十年回顾展,给我一个展厅,展览32张照片。我将随身带着的“边地行走100天”拍摄的约两百幅照片请马克指教,他挑选出八十多幅带回巴黎。11月13日,我到巴黎他的寓所中发现,八十多幅照片已被他放大编辑成一本简易画册,供参加巴黎国际摄影节的大师们翻阅。我的第三本画册《瞬间边地》就是在马克·吕布挑选的八十多幅照片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他评价我的图片是“治疗淫意无度的城市病的良药”。
编辑推荐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摄影人?他们如何享受着摄影的孤独和坚持?他们从自己的镜头里看到了怎样的大地和人群?他们手中的相机是工具还是内心对世界的观照?他们对摄影的敬畏之心从何时开始?他们按动快门时的灵感和禀赋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纪实卷)》中的这些在中国当代摄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机遇和成功也许不能复制,但你一定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哪怕一点点,都会终身受益。《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纪实卷)》配有摄影家作品每人10幅,既有几十年摄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有新近拍摄作品。这些作品表明了摄影家劳动的价值及其在摄影史上的位置,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摄影的现状。每个访谈之后,还荟萃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影像学、艺术史学等学科专家、学者对该摄影家的学术评价与定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