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十五讲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文化艺术  作者:张均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女作家,未必就生得美,像所有遭受“始乱终弃”命运的女子一样,张爱玲也经受过内心的剧烈痛楚,但人们一定要想尽办法从那段沉痛旧事上创造出倾国倾城的绝世浪漫。我更愿意将张爱玲看成一个以文字为生的普通人——经受着一份与别人并无大舜的命运,却能以惊人心力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将自己对世界的经验与感受,转化为一篇篇璀璨至美的文字。在一片热闹喧嚣之下,潜伏着人世深永的哀愁,这在张爱玲的文字中得到了精确呈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作为中国的虚无主义者,张爱玲写作时如同《红楼梦》《金瓶梅》一样,很讲求现世细节的铺叙……耽溺于物质的虚无,可能最接近张爱玲内在魂灵与伤痛。

书籍目录

序辞
家族、记忆与现实
 第一讲 高门巨族的“遗产”
 第二讲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第三讲 乱世、政治与文人
叙事的哲学与形态
 第四讲 临着虚无的深渊
 第五讲 可疑的“杀父书写”
 第六讲 女性,虚无,以及“虚无的胜利”
 第七讲 “僭缨望族”的幽暗风景
 第八讲 上海:“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
 第十二讲 月亮、镜子及其他
 第十三讲 “张腔”语言:“缠枝莲花”之美
文学史与经典化
 第十四讲 从《红楼梦》、京戏……到张爱玲
 第十五讲 张爱玲的四重“面孔”
【附录】张爱玲研究著述汇编

章节摘录

  这是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写的问题。作为一部重视学术史与论证逻辑的学术著作,我还希望写得不那么面目“可憎”,能够让熟悉张爱玲的朋友愿意阅读,甚至喜爱,所以,我在语言与文体规范上有意回避了学术著作例必会有的“八股”文风,尽量减少注解,如对张爱玲的小说原文,以及胡兰成、张子静等人的回忆文字,就仅在文中标明,而未采取严格的含作者、出版版次、页码等信息在内的学术注解。同时,也使用了较为散文化的语言。这或许会引致同行的訾议,但于我自己,倒是心甘情愿的。倘若张迷朋友对书中的一二论述产生反对或认可的意见,那自会感到莫大欢喜。“一箭之人大海”的寂寞,在张爱玲的话题上,不啻是一种失败。在写法上,我另外避免的一点是传奇化。张爱玲曾经感叹说:“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太太万岁)题记》)何谓“传奇”?是指我们因着自己对生活中缺少的事物的过分向往,而往往无意识地强调、夸大甚至虚构对象的某一部分事实,而从中获取某种想象性的替代性的满足,因而对对象的另外一部分不那么合“口味”的事实加以忽略、遗忘,甚至改造。旧的中国大众文学都是这么叙事的,张爱玲熟悉并且警惕,然而她又怎能抵挡生前身后人们对她自己的传奇化叙事呢。譬如,中国自宋以后即无“贵族”,但后人多习以“最后的贵族”来谈论张爱玲;譬如,一个女作家,未必就生得美,但人们乐于从各方面夸大张爱玲的“惊艳”;譬如,像所有遭受“始乱终弃”命运的女子一样,张爱玲也经受过内心的剧烈痛楚,但人们一定要想尽办法从那段沉痛旧事上翻出、“创造”出倾国又倾城的绝世浪漫;又譬如,张爱玲天分极高,但人们动辄就把“天才”之类的冠冕加到她的头上,甚至不允许有才华更甚于她者,尤其是同时代女作家。几年前,我为广州的一家报纸写了一篇谈张爱玲的稿子,文中有一句大意是说萧红在表达人世的荒凉上比张爱玲更透彻,发表出来后这句给删了。我推测编辑的顾虑在于可能有太多读者不能接受这种观点。毕竟,有许多看书的人对萧红已不甚了了。  ……

编辑推荐

  资深研究专家张均,深度细说张爱玲,引领“张迷”,全方位追踪传奇背后的真实人生,探究张爱玲身世中无可逃避之哀剖析张爱玲爱情中不能承受之痛,品味张爱玲文字里华丽灿烂之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爱玲十五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看看别人怎样讲张爱玲
  •   首先书的质量很好
    对于喜欢张爱玲的读者来书十本一定要看的书
  •   写她的,和她写的书,我大概有十来本,只有这本我最喜欢,其他的,要不就只是传记性质,或者也就是炒炒冷饭,很多书都雷同。
    但是这本有自己独立见解,文字也美。
  •   很厚实的一本,内容丰富全面,正在消化中
  •   经典啊,研究很不错
  •   很厚的一本,挺意外。包膜的,很满意。还没有学习。
  •   书很好,就是有些字太小了。
  •   好好好好好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   这本是当和张爱玲传和着看才有意思,也需要先读了《传奇》和《流言》后再看方能有所领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