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兵成匪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黄继树  页数:302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49至1952年,广西境内的大规模剿匪作战,是建国初期的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正规作战部队两个兵团、四个军、十七个师另一个团,其中10个师为久经战阵的精锐主力师,加上地方部队和武装民兵,投入剿匪总兵力超过100万。
  广西剿匪历时三年,共歼灭广西境内的土匪512917人。
  这个数字,实在令人惊骇!广西剿匪作战时间之长,相当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时间,歼灭的土匪总数,几乎相当于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解放军歼灭的国民党正规军的总人数。
  难道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广西又经历了另一种解放战争?
  新中国都成立了,那么广西境内这些土匪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匪呢?
  既是乌合之众,又怎么把几百万国民党正规军打得丢盔卸甲的解放军拖了三年呢?
  关于剿匪,你从不知道的往事
  被敌火力压制的四六0团一个尖兵班,十几个人趴在石堆下抬不起头。
  一位胡子拉碴的解放军老班子,气得直骂:“妈拉个巴子,这是什么土匪?这机枪点射打得一点不含糊,老子从北打到南,国民党的正规军打过成千上万,还没碰上过这种土匪!”
  毛泽东给叶剑英发电报说:“广西剿匪工作,为全国各省剿匪工作中成绩最差者,其原因必是领导方法上有严重缺点。剑英前去广西……工作一时期,希望即前往,并在那里留住几个月,抓住工作重点,限期肃清土匪……确有成绩然后回来,否则不要回来。”
  1950年,广西有两个省政府,一个是共产党的省政府,一个是国民党的省政府。
  共产党的省政府成立于1950年2月8日,没几天又一个广西省政府在距南宁不远的邕宁县也宣告成立,共产党的省政府主席是张云逸,国民党的省政府副主席是方一引。
  张云逸在南宁,方一引在邕宁,两个省政府相距仅几十公里,都在发号施令。
  1月7日深夜,李天佑总指挥下达了“封锁瑶山”的命令。
  第二天一早,他沿着江岸和公路巡视,当看到千里封锁线上的壮观场面,他欣慰地说道:“我们沿着三条江和一条公路,设立重兵封锁,四周好像铜墙铁壁,将土匪团团围住!在这个大包围圈内,不说人,就是鸟,也插翅难飞!下一步该是瓮中捉鳖了。”

作者简介

  黄继树,著名作家,广西永福人,生于1943年,1962年应征入伍,曾任职于广西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接触和掌握大量广西剿匪第一手史料,多次深入十万大山、大瑶山、四十八弄等广西匪巢和剿匪作战战场考察采访,著有《桂系演义》、《第一个总统》等。

书籍目录

开篇:说乱论匪
 1. 民国十年,匪乱广西
  大容山匪巢——土匪把人变成“猪”。
  大桂山匪巢——匪徒们最隆重的节日是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这天是“贼日”。
  恐怖的抚河——土匪把一个漂亮的女洋人传教士掳入匪巢,勒索赎金。
 2. 新桂系剿匪治省
  “杀鼠猫”大容山荡匪——从“冇办法”到有办法。
  大做特做斩草除根——三月清除岑溪匪患。
  枪杀赵老大——惊得白崇禧坐卧不安。
  县长招安李妹妹——年轻儒雅的县长只身深入匪巢,将匪首李妹妹招安到手
 3. “政治土匪”——一个历史的怪圈。
第一章 总体战序幕
 1. 从四平街到青树坪——林彪和白崇禧直接打过三仗,林彪都吃了大亏。
 2. 白公馆紧急会议——白崇禧将他的军事著作发给部下,要他们穿草鞋上山和解放军打游击。
 3. 逃出国门——白崇禧指挥的华中部队在广西境内被解放军歼灭,残部三万余人逃入越南。
 4. 序幕拉开——广西战役胜利结束了,但另一场充满血腥味的大决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血色黎明
 1.
钟祖培上山——曾任桂系第七军副军长的钟祖培对李宗仁说:“德公,我听你的,如果还用得着我的话,我会像民国十年那样,再一次跟你上六万大山!”
 2. 枪声响了——1950年1月25日,钟祖培在恭城打响了广西暴乱的第一枪。
 3. 钟祖培下山——一阵敲门声把钟祖培惊醒,看完女儿的信,他两手颤抖不止,他决定走出瑶山香竹坪。
第三章 玉林的血雨腥风
 1. 面授机宜——白崇禧任命的桂东军政区司令官罗活,向他的警卫连长面授机宜,然后逃往香港,指挥策划玉林暴动。
 2.
血淋淋的新春——1950年2月25日至27日,仅三天,玉林全县25个乡政府有16个落入“反共救国军”之手,全县被杀干部213人,群众400余人。
 3.
较量——被“反共救国军”的机枪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的解放军老班长骂道:“妈拉个巴子,这是什么土匪?这机枪点射打得一点不含糊,老子从北打到南,国民党的正规军打过成千上万,还没碰上过这种土匪!”
 4.
新生——甘定谋手下的20几个支队正副司令,绝大多数毕业于桂系办的南宁军校,几乎都当过桂系军队的连营长,他们都没有逃脱被镇压的下场。只有一个副司令陈善文传奇般地获得新生。
第四章 风云变幻中的广西
 1. 台湾海峡战云密布——蒋介石准备在两广地区登陆。
 2.
毛泽东关注广西局势——毛泽东严厉批评广西“为全国各省剿匪工作成绩最差者”他派叶剑英去广西,要叶“确有成绩然后回来,否则不要回来。”
 3.
困境中的张、陈、莫、李——广西省委副书记陈漫远忧心忡忡地说:“参加土匪的群众很多,在俘获和投降的土匪分子中百分之八十是贫雇农。如邕宁县一个村的统计,全村人口1700人,其中青壮年216人全部参加土匪。桂平县一个村37户,参加土匪的35户,只有1户哑巴,1户残废没有参加,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4.
不寻常的高干会议——1950年11月28日,中共广西省委第三次高级干部会议在南宁召开。会上,广西省委书记、省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张云逸作检讨;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开杀戒”;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打“快板”。
第五章 南宁外围之战
 1.
一个省同时有两个省政府——1950年,广西省有两个省政府,一个是共产党的省政府,一个是国民党的省政府。两个省政府相距仅几十公里,同时在发号施令。
 2.
颠倒了的现实——副区长万万没有料到。他没有在解放前出生入死的地下斗争中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反而在解放后被国民党残余势力攻占区政府后被捕。
 3.
砺山会议——1950年4月1日,桂西南20余县的“反共救国军”头目在砺山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围困和夺取南宁省会为目标,迎接白崇禧回广西主事。
 4.
孤胆英雄——解放军猛攻“反共救国军”盘踞的盘古村,七班副班长徐汉林孤身一人,猛扑敌堡,拉响手榴弹引爆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攻击部队打开了一条血路。
第六章 暴风骤雨十万山
 1.
死后四十年,三次成为“热点”人物——一个才貌平平常常的女人,在她生前的最后一年多的日子里,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而在她横死之后的四十多年里,竟奇迹般地三次成为传奇式的“热点”人物。
 2.
一纸派令使她成为风光一时的“佘太君”——韦秀英接到委任她为“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派令,笑道:“年轻时看戏,最敬佩穆桂英,没想到到老却当上了佘太君。”
 3.
暴风骤雨来了——“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如黑色的暴风骤雨迅速席卷了十万大山,钦县32个乡,被攻占20个,相邻的防城县也有三分之一的乡政府落入“反共救国军”之手。
 4.
十万大山同时使两个女人成名——十万大山同时使两个女人成为不同意义上的巾帼英雄:一个是年过半百的“粤桂边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韦秀英,另一个是年方二十二岁的解放军女战士宁东。
 5. 韦秀英卜卦——凶日、凶地。她被炸得浑身血肉模糊,脚底板上的那颗有“将星之运”的红痣,成了印证她身份的唯一标志。
 6.
蒋经国双眼盯住了十万大山——主持台湾情报工作的蒋经国,双眼盯着地图出神,他拿起一支蓝色铅笔,在广西南部的十万大山区,画了一个橄榄形的大圈。
第七章 搏击大瑶山
 1.
一部电影与三个人的传奇故事——《瑶山艳史》是首次反映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一部电影故事片,曾获得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嘉奖,但却遭到鲁迅先生的严厉批判,电影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瑶王、公主、驸马,确有其人其事。
 2.
反情报专家来了——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前夕,国防部二厅派了一位资深的反情报专家到广西大瑶山建立游击根据地,他到瑶山首先找到了“瑶王”。
 3. 呼风唤雨的风水先生——桂东军政区副司令官脱下少将军服,换上长衫,扮作风水先生,匆匆逃进了大瑶山。
 4.
铁壁封山,拉网进剿——瑶山大会剿前线总指挥李天佑说:“我们沿着三条江和一条公路,设立重兵封锁,四周好像铜墙铁壁,将土匪团团围住!在这个大包围圈内,不说人,就是鸟,也插翅难飞!”
 5.
彻底覆灭的桂东军政区——桂东军政区在瑶山中彻底覆灭后,其重要骨干被捕杀或冻饿而亡,只有“瑶王”李荣保得以八十岁高龄善终。
第八章 四十八弄“小台湾”
 1. 台湾来客——白崇禧勉励何宗钊潜回广西,建立以四十八弄为中心的反共救国基地。
 2. “三诸葛”——狂妄的廖世祥自称“三诸葛”,意为排在诸葛亮、“小诸葛”白崇禧之后。
 3. “风流藤”——冯常钧对作战有功的部下,不奖金银财物,只赏给一根手指粗细的老山藤。
 4. “弄中对”——向天雷仿孔明的《隆中对》,向部下们做了一篇针对解放军的《弄中对》。
 5.
笼中鸟——解放军第五十二军及柳州、桂林军分区和五个县的县大队、武装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四十八弄。被俘的“三诸葛”廖世祥哀叹一声:“今日已成笼中鸟。”
 6.
捞死坳——飞行队长王光汉在捞死坳上看到被击毙的桂中军政区司令官何次三的尸体,遗憾地“嗨”了一声:“这回真的捞了个死的!”
 7. 金蝉脱壳——武营长把自称司书的那个俘虏的左手掌掰开,惊天动地般大吼一声:“向天雷,你终于落网了!”
 8.
做鬼难风流——冯常钧被枪决后,妇女们仍不解恨,纷纷冲上前去,用打鞋底针在冯常钧的尸体上狠扎狠刺,以解昔日被其凌辱之恨。
尾声:历史的余烬
 1.编织“黑网”的人落网记
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一群当年的“反共救国军”残余在广西大瑶山成立“广西第一指挥部”遥相呼应。
 2.围歼“地下军”
 趁着“文革”的动乱,在深岩中潜伏17年之久的“反共救国军”头目终于浮出水面。

编辑推荐

  60多年后才能披露的剿匪之战;  林彪、李天佑等四野战将亲上阵,总兵力超过100万;  江山易手,最后一战,3年共剿匪512917人;  相当于又打了一场解放战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败兵成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一是地理环境因素。广西地处边陲,偏安一隅,相对闭塞。境内多山高林密之地,便于隐匿。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散落的土匪就有9万人之多,枪支20余万支,以至于“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这些土匪又与特务勾结,辗转丛山密林,危害百姓,给剿匪工作带来不利;二,广西土匪根深蒂固。广西素以多匪著称,其一直是军阀割据之地,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老窝,流匪众多,土匪多是军阀旧部,根基雄厚,很难攻破。而且气焰极其嚣张,广西许多地区党的干部外出,都需要武装护送,可见匪患之猖獗;三,蒋介石一直将广西作为反攻大陆的筹码之一。不但给予经济和武器的支持,在广西潜伏的特务也多,组织也比较严密,消息灵通,匪特动向很难把握;
    李天佑当初的剿匪方法根本就不当。剿匪兵力分散,战线拉得太长,往往是哪里出现暴乱就往哪里调,缺乏协调,被动应战,不“越剿越多”才怪。
  •   广西是中南地区解放最晚、匪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没有正确运用“奔袭合围”、“匪变我变”、进剿与驻剿相结合的战术,结果未能给股匪以歼灭性的打击。广西军区在这一阶段的剿匪中,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对土匪过于宽大,甚至出现了五擒五纵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匪情掌握和研究不够,过早地将主力用于守备城市周围及交通线两侧地区,形成分兵把口,分散守备之势。使得一些匪首得以喘息,重聚匪众,助长凶焰,组织暴乱,进行全面反扑。。。据说,在桂北地区,不到1个月的时间,土匪就疯狂地杀害区村干部和群众数百人,烧毁民房1000余间。
  •   49军进入广西后兼广西军区,145、146、147三个师分别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开始剿匪。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万大军要吃饭,但没法指望千里之外的老解放区,所以各部队都组织了粮食工作队。家父因为读过几年私塾,会算账,也被派参加了工作队。说是粮食工作队,实际上什么都干,包括剿匪。如今四十多岁往上的人多半会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有一名为《难忘的战斗》的小说(后来拍成电影,由达式常主演)。当我第一次(75年)从收音机中听到小说连播的时候,大为惊讶,因为小说里的情节我非常熟悉——过去听父亲讲过!
       粮食工作队的工作很危险,因为他们外出时最多十来个人,有时就一个人,因此工作队的人军事素质都比较好,装备也好。家父那时随身携带的武器除了那支性能优良的马林式之外,还有一支毛瑟手枪(匣子)和一支“撸子”,凭着这几样东西,一个人对付半个班的土匪根本不在话下。
       不过也有例外,他们工作队里有一位会计是武汉解放时入伍的女兵,高中生(和小说里一样)。后来这位女兵不幸落入土匪手里(也和小说一样),遭受了小说中那位女兵所遭受的一切,不同的是这位女兵最后被救了出来,但是双乳被残忍的土匪割掉,被救时女兵已奄奄一息,没有了人形。
      
  •   广西在民国时期和阎老西的山西一样都是“模范省”。这个模范省确实与众不同:乡乡通电话通有线广播通公路,有中心小学,有图书室,图书室的书虽不多但都是有用的,大部分是农业技术方面的。由此可见“李白黄”还是很注重民生的。也许这是广西百姓不像其他地方的百姓那样欢迎解放军的原因。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有山就又洞,而有,洞的地方多半有匪。
      大军进入广西后,白崇禧重新组建的部队约有十五万人,但已不堪再战,很快逃的逃降的降,不愿降又逃不了的就成了土匪。这时广西的的土匪有三种,前面说的是一种为“官匪”,也是政治土匪;一种是类似座山雕那样的那样的惯匪,除了自己,他们与任何人为敌,这些土匪在民国时期就遭到政府不断的剿杀,几乎绝迹,但此时又死灰复燃; 一种是“民匪”,李白黄主政期间为“武化广西,全省皆兵”,采取“三寓政策”:寓兵于团(民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凡在广西居住两年以上的18~44岁的壮丁都要编队,每年要军训180小时,县长为民团团长,乡长为大队长,村长为队长。这一做法使广西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仅一个月时间就编成了四十多个团开赴前线。这些准军人中不欢迎共产党解放军的,很多就成了土匪。
  •   毛泽东在1950年11月16日转发的西南军区剿匪简报第四号上,对广西剿匪工作提出了批评:“广西解放在西南之前而剿匪成绩在西南之后,为什么这样,请你们加以检讨并以结果告诉我们。我提议广西军区从12月起仿照西南办法每月发一次剿匪简报,总结成绩,纠正缺点,务使全省匪患在几个月内基本解决”。随后,中央派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前往广西指导剿匪工作。毛泽东电告陶铸:“在广西应久留一些时间,直至剿匪问题基本解决再回”。
    陶铸到广西后,很快确定剿匪方案,剿匪工作进展也很顺利,将情况向中央作了报告,主要总结了两点经验,一是军事进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相结合,集中财力,集中兵力;二是在镇压、收枪、反霸、地方武装建设等几项剿匪政策上更加明确坚定。毛泽东在报告上批复:“……广西最近时期的经验是很好的,值得研究”。并回电:“十二月卅一日关于广西剿匪工作顺利的报告已阅悉,甚好甚慰……”,并提出了具体的剿匪意见。
    在毛泽东亲自过问指挥下,广西剿匪工作进展顺利,到1953年广西全境匪特全部肃清,就是城市的刑事案发案率也下降了80%还多。
  •   广西剿匪,说实话,比东北剿匪和湘西剿匪厉害多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人写,也一直没人敢写,可能跟我党的宣传有关吧。。
    毕竟是跟国民党残兵败将打的最后一场,竟然还打得那么辛苦。。。把共军拖了三年之久
    林彪一生征战,剿匪也只是这一次吧,据说叶剑英、李天佑也参加了(但是李天佑惨败,哈哈)
    值得一看,剿匪的多了,但是广西剿匪,第一次看。。。
  •   许多土匪极其凶残,他们和解放军作对,通常也不放过帮助过解放军的老百姓。有一个老百姓给工作队带过路,结果全家八口被杀掉七个,只有一个女的躲在水缸里,又在头上扣了一个水瓢才幸免于难(和胡传魁的经历相似)。干这事儿的是以魏老肥为首的一帮惯匪。当时广西的老百姓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解放军讲宽大。开始抓着土匪时还是执行过去的老政策,除了罪大恶极的,教育教育就放了。但是这种政策在此地行不通。后来只要是土匪,不管大小,第三次被抓就枪毙。当时十天一大集,每到大集就会处死一批土匪,这下立竿见影。那个魏老肥后来被逮着了,老百姓不同意枪毙,部队顺从民意把魏交给了当地百姓,魏被凌迟处死,从脚开始。
  •   讲述了广西剿匪的前因后果。
  •   败兵成匪1949到1952年的剿匪往事内容不错,很好。
  •   东北的胡子,广西的土匪,名不虚传。
  •   这本书说了国民党败退后在广西的反抗,说了共产党小部分人的无能!哈哈
  •   从建国初期大的形势入手,描写了当时剿匪的艰辛与党的清除匪患的决心,可歌可泣,值得纪念,值得一读,值得珍藏。
  •   写得不错,作者用通俗的笔法详细描述了当年的剿匪战争,在消遣的同时该书又很有教育意义!
  •   49军146师在青树坪吃了大亏,伤亡数千人,不过146师在桂系最精锐的三个师围攻下能坚持三天,已经是给四野的战旗添彩了。最后145师奔袭一百多里把146师接应出来(全兵团只有145最近),也有一些损失,还丢了几门炮。战后总结时认为,如果敌人追击的话,这两个师都得报销,因为对方参战的部队包括国民党军队中最骁勇善战的桂系第7军,这个军是李白黄(李宗仁、白崇熹、黄邵竑)赖以发家的原始股,早在北伐时期就有铁军美誉,在所有国民党军队中大概只有这个军保留着成军时的番号,几乎没有败绩。49军能和这样的对手过招,也算是三生有幸。
  •   啥叫“政治土匪”这个名词可以说在中国由来已久,只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和解放后,这个名词的适用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呼唤,本事就是详解这个名词的好书。
  •   了解剿匪的好书
  •   无论蒋家军还是白家军,确实是匪,但这种政治色彩上的“匪”却反应了后代政权的历史观狭窄。历史行进如仪,但一代推翻一代从来不是敬重对手,而是在称谓上压低对方,抬高自己。
    朝朝代代,正统与异统总是互相丑化,五胡乱华是逆流,金兵伐宋是入侵,然而在蒙古和满清坐稳江山之后,却成正统了。但是即便成了正统,孙中山推翻它,仍要找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由头,不是因为它268年的气数将尽,而是基于“鞑虏”,要正本溯源。
    泱泱大国五千华年,山河浩荡,王朝更迭,中国从来就不缺历史,缺的是历史观。
  •   败兵成匪,确实如此,青海的匪乱是那些败兵发动起来的.
  •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故事,只不过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年代而已!
  •   认识那段差点被人遗忘的历史!
  •   唯一的作用是让人们对于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有个认识和了解,但作者显然不太具有驾驭这些素材的能力,没有阅读的快感。
  •   不应忘却的历史!
  •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历史
  •   看看当年的历史吧!
  •   反之亦然,胜者王侯败者寇。
  •   书的印刷质量不错,是正版的哦!
  •   败兵成匪:1949到1952年的剿匪往事
  •   讲解广西早期匪患和后来的国民党败兵,内容详实,叙述较为生动
  •   作者有心,把各地的文史资料来了个大杂烩。看看还行。
    可能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广西人,所以言辞间对桂系心存袒护,但是不管怎么说吧,作为共产党,匪是一定要剿的。作为寇,被缴的觉悟也应该有。负隅顽抗实在没什么意思。
  •   剿匪虽然时间不短,但是战果显著,这段历史还写得不错
  •   书中的印刷很好 字体看起很清晰 应该是正版书 书很不错 章节划分恰当 情节紧凑 读后对以前剿匪之事理解也更加透彻 对剿匪故事感兴趣的朋友 值得参考与借鉴
  •   书中详情地介绍了1950到1953年解放军为建立和巩固政权同政治土匪进行艰苦卓绝地斗争,把当地的老百姓从残暴的土匪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历史,许多先烈为之献出了生命.我们要永远记念他们.
  •   对于了解广西的近代历史非常重要
  •   难怪广西这么不开明。
  •   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历史
  •   鲜为人知的往事?故事?呵呵,不知是否真实,是正史还是野史?但是阅读起来的确颇有意思。
  •   唯一的缺点,作者的文笔水平略微不足。
  •   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值得一读。
  •   买给老爸看的,他说写得真实,不错。
  •   不光有史实,也有故事,我们今天的安定来之不易。
  •   文字简练,看得较轻松,不错,对历史感兴趣的,值得看一下
  •   很少有这方面的信息,虽然结构松散了些,但不失为一本好书!
  •   各为其主.
  •   没有展开来写!广西剿匪是个大有文章可做的选题,以前也看过《山村复仇记》等书,印象尤在。作者仅点到为止,可惜了!
  •   该书叙述了广西土匪的形成,和后来的所称的政治土匪的形成,讲述土匪的残忍,奸险,总体还算好!
  •   题材难得,有一定历史意义 但作者语言功底较差,没什么文学性可言 最重要的是作者的考证工作似乎有些仓促,所以一些史料的运用上很别扭
  •   内容比较翔实,可以看出作者为了本书的写作下了很大功夫。组织上有点散乱,但不影响阅读者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
  •   第一手资料明显不足
  •   看后,收益蛮多、
  •   此书不错,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   除纸张外都很好我很赞
  •   文笔一般,不值得购买。
  •   仔细看还是能看出门门道道的
  •   原来以为是正史,实际上是军事小说,不过内容尚可。
  •   为什么广西会有显著的匪患?前因后果是什么?和桂系的多年经营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是其他省份而是广西?都是什么部队在主力剿匪?遇到什么问题了?在历史上有什么后续影响?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好奇的一堆问题中的一些,所以买了这本书。

    基本没有什么收获。

    全书仿佛几十个乏味故事的合辑,也不知道为什么挑了这些故事,代表性在哪里,全数说清了什么呢?好像也不明确。

    唉。
  •   写作手法一般。枉起了一个好题目。
  •   一般。没啥新意。看完转卖了。
  •   不够系统,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够。
  •   没有什么原创性的东西,实际内容与书名不符合。
    我是看在“败兵成匪”才购买的,但是作者仅仅是到处摘抄了内容,然后就放上来。
  •   阅读完就扔掉,不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