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1980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老猫  页数:280  字数:23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猪年春节,在晓妮家举办一个聚会,辞旧迎新,主题却是怀念八十年代。晓妮请故宫博物院的王奕民先生写了对联,上联:辞疯狗唱老情歌;下联:迎懒猪陪新恋人。横批:畅怀八十年代。  因为有了这个主题,便也有了要求,比如说要求穿八十年代的服装赴会。我是个不太爱买新衣服的人,但想找出件八十年代的衣服也难了。后来,终于决定穿一身牛仔服。令人沮丧的是,我连着试了3条牛仔裤,都穿不上了。我大学毕业腰围2尺4,体重118斤;现在腰围3尺2,体重163斤,能穿进去才怪。所以,只好以八十年代的上半身,新世纪的下半身赴约。  晓妮要求我早到,为的是给大家分发票证。她制作了大量的手纸票、粮票、饮料票与肉票,要分放在信封中,来的人一人领一个信封,吃饭喝水上厕所都得凭票。当然,为了制造一些麻烦,信封分男、女两种。男封里放大量的手纸票,却几乎没有肉票;女封里肉票和饮料票不少,但手纸票紧缺。我们的想法,就是制造黑市,让大家在交换中增加感情交流的机会。  事情一开始挺顺利。晓妮的老公彦辞做了蔬菜汤、烤排骨和鸡翅。还有烤红薯。

内容概要

这是著名作家、京城媒体人老猫的80年代回忆录。
从小人书、文化衫到K歌、饭局,再到坐火车、谈恋爱、看电影,老猫用亲身生活经历,编织起80年代一代人的山河城池,温情不掩激情,理想捎带物质,带我们体味昨日之种种趣味和风华,怀念远去的精神故乡。
老猫笔下虽是吃喝玩乐旧事,但你读出来的却是久远的俗世温暖。

作者简介

老猫,著名作家,媒体人,任职于《法制晚报》。
著有《生于一九六X年》、《城市的性别》、《我是你一辈子的试用品》、《天天天黑》、《我爱米臻》、《废帝》、《深规则》等。

书籍目录

自序 我们为什么怀念八十年代
玩玩乐乐
K歌回忆录
吃冰棍
巧克力
小人书
文化衫
衣橱记忆
坐火车
雾灵山闹妖记
我与唐山大地震
从邓丽君到……
月饼
放炮过年
谈恋爱
看电影
文学青年
饭局
吃肉
部队大院
好心人
坐飞机
看球
世界杯
长头发
去哪谈恋爱
雨一直下
辣椒派
暗恋
吃吃喝喝
那时吃什么
羊肉串
黄家饭
煎饼的老太太
吃鱼成胖子
吃鱼绑票
排骨勾馋虫
美女是吃货
醋提百味
食有香辣蟹
食堂故事
汽锅鸡
螃蟹
一个人的晚餐
早点铺
醉酒之后
酒腻儿
刷夜
高粱酒
得得瑟瑟
手机
和MSN较劲
写博客
电脑恐怖
用脚趾头想事
打折
京剧
话剧
姐姐救美
滑雪
积分卡
在温泉里挨冻
体检
出国
豪宅
地下室
后花园
水床
嗑药
嘻嘻哈哈
汉语词典增补
管好三巴
高手
江湖规矩
阎王令
男人
女人
相会不如相忘
四维空间
打麻将
码字挣钱
数字
广告
单身男人的家
堵车
洗车
泥瓦匠老猫
种瓜点豆
野花野草
百步走
晚点儿
明白人
都不靠谱
去医院
男人脸
XX那些事儿
样书
报销
自由市场
点八折腾人
后记

章节摘录

  运气这件事真的很难说,有时候背运了,你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路跌跌撞撞。  我朋友老李是搞摄影的,有一次去西藏出差。对于搞摄影的人来说,去西藏就是去天堂。他盘算好了,去的时候坐汽车走青藏线,沿途可以拍很多旖旎风光照,回来的时候坐飞机,可以在高空俯拍雪山。  一路上都还顺利,完全是按照他的计划行事,到了回来的时候,西藏的朋友给他买来了特别便宜的飞机票,好像只有三百块钱到成都。老李大喜,以为自己交了好运,可他一上飞机就叫苦不迭。这是一架货机,货没装满,就装了几个人。座位好像就是空降兵跳伞时坐的那种,面对面,背靠机舱。其实飞机里面环境艰苦倒没什么,关键是舷窗有两人多高,根本不可能搞俯拍。  老李想下去已经来不及了,他还盘算呢,等飞到雪山顶上就站起来,举着相机没准能够着,要不就脚下再垫点行李。实际情况是,在雪山上空,飞机遇到了气流,颠簸得厉害,别说站了,坐都坐不住。老李就这样七荤八素地回到了成都。  早班飞机,可到了机场却被告知,我们的飞机晚点了,什么时候起飞不知道。我们一飞机的乘客被带到机场的一个候机室,失去了人身自由,就那么傻坐着。不许抽烟,也不许出去。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每两个小时,我们一人能拿到一瓶矿泉水,中午还得到了一个盒饭。我对这样的事情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身上连本杂志都没带,无聊得开始数从门到窗子是几步,窗子到门又是几步。后来也不知道是几点,我看到外边有卖晚报的了,大喜过望,想去买报纸,却被保安拦了回来。卖报纸的好像是在另一个区域,按机场的规定,我们这些已经换了登机卡的人,是不能越过雷池半步的。  这还不算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一次是在广州。那次我和单位一个女同事一起出差。由于经费有限,我们不得不住在一个像大车店一样的招待所里。我们只包得起一个单间,就让人家姑娘住了,我自己无所谓,睡在哪里都沉沉的,就选择了二十多个人一间的大房。结果,晚上我被人掏了包,所有的公款被偷了个精光。  在早晨报案后,旅店的老板开始劝我们搬走,仿佛我们给他们带来了不祥。我是真的急了,当天就找到广州的朋友借了钱,买了两张直飞北京的飞机票。  那一次,我们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船漏偏遇顶头风。下午到了机场,飞机还没影呢,一看就知道要晚。等了两个小时,人家告诉我们,飞机是技术故障,恐怕要等到晚上十点。  我们的正点起飞时间是四点,所以很多人都没吃晚饭,打算回到北京再说,也正是因为飞机差一点不在饭点上,机场拒绝为我们这个航班的乘客提供任何吃食。我们就那么饿着,满怀希望地等着夜晚十点的到来。  但预想中的黑市并没有出现,以美术老师张立带头,下手强抢,这是九十年代才开始风行的做法,一点都没有八十年代的浩荡之风。李普雷先生带来的八零后小女友,笑眯眯地端着碗站在我面前,那眼神就像是楚楚可怜的小动物,让人没法拒绝,所以她经常拿一张粮票(不是肉票)换走一大块肉。  我被晓妮委派收票,也就是说我收票她发肉发“粥”。其实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个,我心慈手软,尤其是面对眼巴巴的人群,看上一眼我就受不了,很难坚持原则。不过也由此可以想象,当年友谊商店副食商店的人,心肠硬到什么地步,优越感高到什么地步。我这边一哼哼哈哈,晓妮也不好再当恶人,否则她这顿饭不就白请了?  总之,黑市没有像想象那样形成。我和晓妮总结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一,吃食太多了,不可能形成争抢。凭票供应的基础应该是短缺才对,一不留神就得挨饿。二是票证印刷太多,大家都不觉得恐慌,这只能说明晓妮没有掌管国家金融的经验。三是我一开始就没信心,坐在吃的前面,倒觉得自己是公共厕所门口的收费老大爷。四是大量握有肉票的女性对吃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吝啬,宁肯让肉票砸在手里也不肯交换出去一张,这可不是八十年代古道热肠的样子。女性的变化说明了社会的变化,总感觉有今天没明天,有点硬通货还不死把着?当然,她们也开始嗜肉了,可能也担心自己不够吃。五是,厕所没有锁,谁进去都没法拦……总之,最后晓妮灰心地说,那咱们改革开放吧,取消票证吧?我保证她不是欣喜若狂地说的。  后面的事,还有评比抽奖唱老歌。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生于1976年,这年毛主席去世,整个80年代都是我的成长背景。  那时候我还小,看人打架、喝酒,听人吹牛,那年月的人都有血性,打人是真打,喝酒是真喝80年代的江湖气,都那么让人怀念,如今再也找不到了,我们也已非故人。  ——磨铁图书总裁 沈浩波  80年代我还是少年,生活在内蒙古,酷爱放马、下象棋,86年时修铁路,在化肥厂推炭,87年到北京,卖过冰棍、报纸,当过装卸工,做过厨师,光做厨师就做了10年。那年头生活无比简单,幸福却蒸蒸日上,泪水和汗水都干净如花露。  ——鹏飞-力总经理 贺鹏飞  40岁之后,很多次怀念起80年代,那时候人心尚好,物质生活刚刚起步,理想情怀还浓墨未淡,既温情又激情,吃吃喝喝也写写画画,是几代中国人都念念不忘的好年月、老猫写的虽是80年代的吃喝玩乐,你读出来的却是久远的俗世温暖。  ——博集天卷董事长 黄隽青  当我们活在诗性当中时,往往不知道它是诗性的;当我们活在当下,也常常不会获取抽象的历史感,20世纪80年代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所幸我们活过  但是它的诗性,甚至需要我们很多年后才能发见,才被追索。  ——凤凰联动总裁 张小波

编辑推荐

  沈浩波、张小波、贺鹏飞、黄隽青中国民营书业四大佬联袂推荐! 一本书带你重返80年代的俗世温暖,京味儿80年代让60后过瘾、70后羡慕、80后失落、90后含恨,最给力的80年代,最不淡定的怀念,没有这本书,我们该怎么纪念80年代? 《我的故乡在1980》是著名作家、京城媒体人老猫的80年代回忆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故乡在1980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闲看
  •   看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了
  •   说好的签名呢,当当已经不是一次了,有损信誉!
  •     那时候最常放的的曲子是《我不是坏小孩》
      
      歌厅没有小姐,也不通宵营业,一般十点半以后就会关门,标志是放《友谊地久天长》。
      
      往事历历在目,我几乎要崩溃了。
      
      卖文化衫最火的地方是劝业场。
      
      刚开始有品牌意思,真维斯是真猥琐,班尼路是办你了。
      
      《何日君再来》,那是李香兰在抗战期间唱的,说是消磨抗战军民的斗志。现在不抗战了,但仍然能消磨青少年的斗志。所以,必须予以没收。
      
      所谓过路片,是指刚拍好的一部新电影,在大城市放映后,送片途中被县里“拦截”下来放映一场,按现在的说法是“争取”来的,是抓住了一次“机遇”。
      所谓过路片,就是内部交流影片,不上映,不公开卖票,不是有道儿的圈内人看不上,甚至都不知道。
      
      【买肉】
      
      那时候买5毛钱以下的肉就不用划本,所以很多人就排队买小块肉。售货员为了省事,把那些肉割成小方块,大小一致,摆在案边。交了5毛钱,挑一块就走。其实也没什么可挑的,那些肉总是肥的比瘦的多,差劲得很。
      
      排一次队,只能买一次小块肉,就有聪明人计上心来,一个人排好多次队。具体的做法是:先排队,看看后面人多了,就对身边的人说:“您先帮我排着,我去买酱油。”实际上并没有去买酱油,而是又跑到队尾再排一个位,如此反复多次,效率高的话一个下午能买到四五次肉。
      
      【谈恋爱】
      
      那时候我家住在日坛公园的西门外,由于不收门票,上学下学都可以穿行其中,吃完晚饭还总去那里遛弯。里面有唱戏的,耍把式的。我见过有位老爷子当众把一个大钢球往嘴里塞,结果有看客嘟囔一句:“这玩意儿吃下去,估计一辈子都不饿了。”众人笑场,老爷子差点就被噎着。
      
      日坛公园里古木参天,灌木丛生,有山有水,但是千万玩不得藏猫猫。因为随便钻到哪个草棵子里,都有可能看到一男一女,或坐或卧,在那里窸窸窣窣。那个时候人们脑子还比较传统,觉得这么搞是丢人的事。所以冒失闯入的孩子闹成大红脸,野鸳鸯们也张皇失措。
      
      除了日坛公园,野鸳鸯们的天堂还有公主坟的环岛,就在现在的新兴桥下,那时是好大一片免费绿地。据说为了制止不文明行为,有一些带红箍的治安员就专门找夜黑风高的时候钻草棵子,抓着就罚款。
      
      听说上海人也有类似的苦恼。男女们没地方去,就到外滩的长堤旁,摩肩接踵,旁若无人,该搂抱就搂抱,该接吻就接吻,一对对相距不盈尺却互不干扰,蔚为壮观。可惜,北京没有黄浦江这样一条大河,否则也可以搞爱情大博览了。
      
      【吃】
      
      煎饼果子原来是放油条的,后来变成了薄脆。
      
      有个去过北欧的朋友跟我说,三文鱼虽然是深海鱼类,但也没宣传的那么难弄。欧洲人把一群三文鱼圈在海里,整天拿探照灯往水里照。那帮三文鱼总见着有光,就觉得天没黑,不睡觉,又没什么其他事做,只好吃。结果,它们长得又快又肥,然后就卖到我们这儿来了。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吃的三文鱼,都是没睡过囫囵觉的。果然,后来三文鱼成批地卖,就和卖肉没什么区别了。可我见到三文鱼,老是想起我自己——我说我怎么没吃什么还这么胖呢,原来是熬夜熬的。
      
      吃鱼是有讲究的。古代强盗打劫,先胡乱抓个小孩上山,弄条清蒸鱼给他吃。看他第一筷子往哪去。如果直奔肥肥的鱼肚子了,那这是穷人家的孩子,立刻放人;如果先吃鱼尾或者鱼头,那这孩子就要被留为肉票,可以对其家长进行敲诈勒索。这说明鱼头鱼尾比中段好吃,也说明会吃的人是不吃中段的。
      
      酒腻儿是从早晨起来就想酒的人。
      
      【娱乐】
      
      看小剧场,当时讲究的是不买票直接进去。比如你认识导演,或者认识剧场的经理也行,那去之前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就在门口等着你带你进去了。北京的文艺青年当年都没什么钱,能蹭也就蹭了,后来居然发展到谁自己买票就会被人家瞧不起,因这说明你的资历不够,没混到圈里去呢。这么一来,可苦了那帮演话剧的,卖一晚上力气,挣的钱还不如在酒吧唱歌多。长此以往,弟兄们可就撑不住了,老赔本赚吆喝哪行啊?于是就想各种招。孟京辉的办法是站在剧场门口,见了人就握手,说“谢谢你买票支持我”,这么一来,没买票的人就很不好意思,至少记住了下次自己掏腰包。
      
      写《肉蒲团》的李渔,当年就在自己的后花园中,和自己的十几个老婆排戏(他对外就是这么说的,实际上顺便也做了很多说不出口的事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搞“先锋实验戏剧”。他一边写本子,老婆们一边演,其乐也融融,难怪我买的那套《李渔全集》中有那么多的剧本。
  •     文/左页
      
      心理学有个对怀旧的解释,说怀旧是在前途无望时的一种心理安慰,是一种遇到挫折后的“退行行为”,但这种说法估计很难用于喜欢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家,因为只要稍微考察下这些作家的身份,就会发现他们要么是成功的专栏作家、媒体人,要么是成功的文化商人,按当下的“成功”标准,远谈不上“前途无望”。老猫的《我的故乡在1980》就是一位成功的媒体人的“小回忆”。这本书说得都是些琐琐碎碎的个人经验,语言大众而平实,就像一北京老爷们不断跟你贫,跟你叨叨些家常里短,而作者老猫就活脱脱是一“贫嘴张大民”,总之绝没有任何所谓的“挫折感”,甚至丝毫的“伤感”也没有。
      
      书里有80年代的小回忆、小甜蜜,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显摆和得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猫从始至终都是一“吃货”,还是一“酒鬼”,尽管时代在变,但这点始终未变,当然他也是一老资格的北京“土鳖文艺男”。年轻时,他是有点疯狂的,喜欢留长发的飘逸艺术玩家,现在是一单身汉,喜欢写博客,有点发福的有车有房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会怀念80年代呢?老猫说,“我一直觉得,那时候人心齐,比较单纯,大家都觉得国家好了,自己也就好了”,相较于此,当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但是说实话,整本书看下来,我一点也没有觉得老猫拒斥当下的生活,他活得倍滋润,而且还是一样的快乐,一样的“不正经”。
      
      80年代,羞羞答答的谈恋爱,躲躲藏藏牵个小手也激动的面部抽筋;现在开放了,脸皮是厚了几尺,但是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鸡冻”了。所以老猫不无遗憾地感叹说,“这城市,越来越不可爱了”。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吃根劣质冰棍,攒一套小人书,和现在海吃一顿冰淇淋,花60块随处买一套小人书,那滋味和成就感的确有很大的“落差”。不过不要紧,老猫现在同样也能找到各种“好玩”的东西,比如他喜欢MSN上古怪的留言,五花八门的手机铃声,还有网络游戏的悲欢情仇,男人与女人的消费和居家生活,花和草,白天和黑夜,同样的无处不欢,无处不“巴适”。看的出来,老猫其实是个达观之人,“嘻嘻哈哈”的当下世俗生活是他心灵的归宿。对他而言,不同的时代不变的是欢乐,变化的只是找乐子的方式而已,他只不过是有点老男人的“小文艺”心态而已。
      
      不过习惯了过往生活的人们还是觉得80年代的快乐相对而言会比较“纯粹”,按老猫的说法就是“单纯”。帕斯卡对此有一个说法,他说世俗的人们永远也无法获得“纯粹的”快乐,即使是获得了快乐也只能通过经历一番痛苦,如果要奢望纯粹的永恒的快乐,那只能去信仰上帝。在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快乐变得不那么“纯粹”,那是因为乌托邦和理想主义再也无法给彻底世俗的心灵增添任何意义,快乐的方式变得现实、直接而感官。人们只能不停地寻求各种极限“刺激”,带来偶尔而短暂的快乐,然后失落,继而再刺激,如此循环不已。我们怀念80年代,那个物质贫乏,但精神饱满的年代;我们也享受新时代,这个精神贫乏,但物质充裕的感官世界。对于新时代,人们不无抱怨,经常听到的一种讽刺的不无戏谑的说法是所谓的“格子”论,工作在写字楼的“格子”里,居住在单元房里的“格子”中,最后连死了也是一“格子”。但是说到底,这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戏谑和抱怨,也还是来自于人们对于所谓的“永恒价值”的愚蠢追逐,错误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那些依然逐日的人们。
      
      尼采说,其实所谓的理想主义无非是些泯灭人性的虚假幻象而已,欲望的感官的人性其实更值得我们热情地拥抱和歌颂。如此说来,其实现时的快乐才更贴近人性和人们的欲望。相较于父辈们带着感伤的青春纪念,80年代生人会显得更加乐观和朝阳,这也是我喜欢老猫的原因,因为他更像一个“80后”,他有一种“乐活”于当前时代的精神。
      
      
      《我的故乡在1980》 老猫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版。
      
      
      for 深圳特区报 2011.3.18(刊发时有删节)
      
  •     
       大多数的轰轰烈烈,变成回忆之后,慕然回首,成了寂静深夜里的一曲民谣,清清淡淡,余音不止。
       翻开老猫的《我的故乡在1980》,在望眼欲穿的小人书里、在满眼文化衫的街道上、在绿皮火车上、在过年的放炮声里、在一头文青的长发里玩玩乐乐,吃着登场辉煌历史的羊肉串、夹油条的煎饼果子、小饭馆里的大螃蟹、喝完透亮的高粱酒一头倒下便在梦中醉打。
       物资贫乏的生活人们都渴望拥有,于是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机蓬勃的80年代。越往后过,忽然就被手机给拴住了,忽然就和电脑杠上了,忽然就领悟到不如相忘于江湖了。似乎还是一片的蓬勃生机,只是喧闹过后还是喧闹,不过隔了十几许的光景,吞没了一脉柔情。
       一个养猫的男人,在人生的夏末秋初,写下这部类似回忆录的书,叹慰之际,就好比从树上掉落的红叶,它不会尖叫,它是世上最优雅的自然现象。
       一个人无论离开故乡多远多久,骨子里始终流着故乡的血。故乡在80年代的老猫,埋藏在世事变迁里的一段傲魂挽歌,在回顾的觉醒里,酿了一坛故乡的酒。
       出生于80年代的我,所经历的仿佛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相比之下薄浅许多的人生阅历,忆起年幼时每天清晨坐在爸爸的单车背后的上学路,也会有些许不知从何而来的感叹。
       城市里砖砖瓦瓦,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少不了的光鲜亮丽。渐渐的,千城一面,千人一面。在模糊的城市里看不清面孔的人们在疾走快步。华灯闪耀的不夜城里,一小块能让人安静和沉思的黑暗之地,都变成奢侈。
       一路奔波风雨的老猫,身是沉浸在浮华掠影里的身,心是如有猛虎,细嗅蔷薇,把被揉搓过的牛皮纸,再仔仔细细的铺展开来,贴上一张邮票,包裹着80年代,寄给回不到过去的我们。
       岁月走得毫不留情,是老猫用文字为我们拖住一丝俗世温暖。
       人人都爱怀念,是因为,不是岁月照亮了人心,而是人心照亮了岁月。
      
  •     如果你喜欢台湾电影,你该知道侯孝贤,你该看过《风柜来的人》或《小毕的故事》,你该熟悉台湾眷村年轻人的80年代,但大陆这边没有眷村,与此相应的被称为部队大院。
      老猫就是空军大院里长大的,一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浪荡少年。
      这本《我的故乡在1980》,老猫老老实实、密密麻麻,从小人书、文化衫说到K歌、饭局,再到坐火车、谈恋爱、看电影,老猫用亲身生活经历的一砖一瓦垒砌起80年代一代人的山河城池,温情不掩激情,理想捎带物质,带我们体味昨日之种种趣味和风华,怀念久远的精神故乡。
      前面一路在讲故事,讲吃喝,讲见闻经历,小时候的小人书、放炮过年啦,年轻人的K歌、谈恋爱、看电影啦,和黄燎原、大仙的饭局啦,吃鱼跟绑票的关系啦,爬雾灵山的闹鬼啦,漫天漫地的细节,花雨飘飘的铺陈,好似冰冻三尺之时老猫围炉开筵话小人物当年岁月。
      一路说将下来,末了却在一篇后记中升华岁月大义:“欲望已经被压缩了,从追求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到偏居一隅与世无争,从追求泡尽天下适龄女青年到寻找一个安稳有乐趣的女性过普通生活,从追求吆五喝六一掷万金到衣食无忧只图保暖……一点点地懂事,一点点地不招事,一点点地实际下来,却仍然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一个安静的懦夫?
      戛然而止之时,始是醍醐灌顶,二十年后旧事重提,一切鸡毛小事或惊天大事都山河失色,今日已非昨日,自己也面目模糊不清,一剑直指命门要害,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但与其说这是一本写80年代的书,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本个人生活史。所以,老猫自己80年代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拖沓小事依然值得那么喋喋不休。宏大虽然有旨意所在,但是私人经历才能更见岁月褶皱,如今唯有激情不见温情,所以眼前无红颜,才重索当年旧风月。
      以吃喝而言,80年代我尚垂髫年幼,对吃乐此不疲,只记得那时候井里打出来的水是甜的,锅里是炒出来的鸡蛋是香的,就是田地里随便摘的茄子、红薯、玉米杆,咬一口都算得上今日美味,所以老猫说起吃吃喝喝,我也于心有戚戚焉,当年我还是乡下的三尺顽童,物质生活自然不比京华,虽然吃的不是香辣蟹,不是汽锅鸡,喝的不是高粱酒,但是味觉怀的旧却是同一种旧。
      但是老猫却不惑有余了,40岁的男人都在忙什么?沉沦下去的更加沉沦,懂得反省的开始反省。难得他这样的老男人还能置今念昔,像纳博科夫丢了洛丽塔一样安静回望,抚摸既往。
      40岁,生命的中点,爱情的终点,当年多么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在都长出了白头发,身材不可遏止地走形,各种能力尤其是各种胆大包天的能力都在逐渐下降。不惑的年纪,却在和天命作战,人性与天命之战,无论你怎样力拔山兮、气盖世兮,都终将一路如山倒败下阵来。
      不再金戈铁马,不再呼风唤雨,带头大哥撒手江湖了,昔日小弟拨云见月了,相逢一笑里有恩有仇,刀光剑影都是浮光掠影,生活这只伐性之斧,抡谁身上都不能躲过这一刀。
      老猫这个资深文艺老男人,长年以来盘桓厮混在城郊村子里,与几只捡来的猫朝夕相伴,为衣粮适度奔波于北京城里城外,为性命偶尔敲敲北京各大文艺圈子的边鼓,却从不迈着方步踏入鼓点,圈子滋养不了他的世界,而如今这样的男人要落户入世了,举座默然,四邻皆惊。
      人生虽然不是平铺直叙,但终究有一天你还是要逢时撞钟,按表操课。
      有幸读到《我的故乡在1980》的人们,愿你们在生活之水中一个猛子扎到满头满脑青泥之余,还能上岸闲翻翻昨日篇章,简单说,这是一个久经沙场、久经酒场、久经欢场的四十多岁老男人了在悟生活真相时暮然回首、回头是岸的传檄之歌,花雨漫天藏回头之情,读之虽不乏叨叨絮语,但更多的却是在国门初开的吃喝玩乐里,重温渐行渐远的趣味风华和俗世温暖。
      等你半本书翻完,或他日酒后颓然坐下之时,你会发现:生活还真是要再忆江南。
      该有多少人梦回当年呐,没有强拆,没有城管,没有贬值,没有住不起的房,没有吃不起的饭,更没有吃在嘴里怕在心里,老太太被撞不会讹上路人,小女孩不会到处缠你买花。彼时大家都干净朴素,稍有出格自己先会不安半天,人心一片大好,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所以,唯有借北岛之笔表老猫之意了:他亦是用文字为80年代建一座城,在他的城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吃喝、玩乐和物什被召回,被磨灭的理想、追求和活泼恢复原貌,冬天比现在更刺骨,夏天比现在更汗流浃背,每个人的汗水和泪水都干净如花露,人们熟知应有道德,居民们胸怀人生大义,老猫打开城门,欢迎所有80年代的精神游子,无家可归的海内外孤魂。
       别无他,只因为有人把心留在了上一世纪了,有人把心留在80年代了。
  •     鹏飞一力总裁贺鹏飞:
      80年代我还是少年,生活在内蒙古,酷爱放马、下象棋。86年时修铁路,在化肥厂推炭,87年到北京,卖过冰棍、报纸,当过装卸工,做过厨师,光做厨师就做了10年。
      那年头生活无比简单,幸福却蒸蒸日上,泪水和汗水都干净如花露!
      
  •     沈浩波推荐《我的故乡在1980》:
      我生于1976年,是年毛主席去世,整个80年代都是我的成长背景。
      那时候我还小,看人打架、喝酒,听人吹牛,那年月的人都有血性,打人是真打,喝酒是真喝。80年代的江湖气,都那么让人怀念,如今再也找不到了,我们也已非故人。
      
  •   师姐突然变成文艺青年了。。这本书倒是没看过。有空去翻翻。
  •   师妹。。这是之前出版社里的书啦。。要不要窝送你=。=
  •   你说得真好,引为知己
  •   这书评着实过瘾,老辣生风,乍看以为是老猫旧识,熟知熟懂。细看却是80而立少年,旁征博引,文风,赞。
  •   与老猫非旧雨,乃新知,尚未而立,依然弱冠
  •   “生命的中点,爱情的终点”不能承认,我还打算死在女人手里呢。
  •   一定让小姑娘把你摁灭在温柔乡里
  •   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一个安静的懦夫。
    确实是整本书读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部队大院?王朔、姜文,这位老猫据说也是空军大院出来的。每个人都会有怀念的青春时光。但当我们怀念青春时光的时候,能不能不要把和青春时光在一起的所有事务都一起美化了,实际上,青春不过是被迫与这些东西连在一起的。你在那个时代,所以你的回忆里必然有它,但不因为你回忆,这些东西也应该在别人的记忆里变美。部队大院对于在大院里出来的既受益又受损的高干孩子们来说,也许正是一个纠结的无法回去的梦想。而绝大部分生活在民间小院里的孩子们,我们的80年代与大院有关吗?何必要用1980来裹挟呢。
  •   欲望已经被压缩了,从追求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到偏居一隅与世无争,从追求泡尽天下适龄女青年到寻找一个安稳有乐趣的女性过普通生活,从追求吆五喝六一掷万金到衣食无忧只图保暖……一点点地懂事,一点点地不招事,一点点地实际下来,却仍然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
    ——————————————————————
    和醉鱼的《我的北京》表达的意思一致,“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调低生活的目标.比如理想,我们曾经立志要成名成家,现在变做了只求温饱,比如爱情,我们曾经幻想心心相印,现在变做了只求能有个女人填充寂寞”。
  •   靠,中国的知识分子总归是臭老九.士大夫们是这个规则的最大受益人.知识只能抱着理想与女人,在艺术的殿堂里休息.
  •   那年头生活无比简单,幸福却蒸蒸日上,泪水和汗水都干净如花露!
  •   我们也已非故人~赶脚好苍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