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程红兵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成就精彩课堂,关键在于提升教师修养;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管德育;培养理想的学生:合格加特长;像做船长一样做校长;语文命题求实,学生写作才能真实…… 程红兵,从书生型的知识分子到全国著名学校——建平中学的校长,从精彩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到对现代化学校的管理,从丰富的教学理论到深入的教学实践,从加深教师的职业素养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无不突显出程红兵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本书凝结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卓越的管理智慧、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从校园应该成为怎样的校园,校长应该如何当,教师的课应该如何上,考试应该怎样考,以及如何培养学者型教师,如何使教师在文化修养中提升自己,濡染学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是一本具有全面参考价值的素质教育实录,充分体现出他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 本书为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校长等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专业能力之教材首选。
作者简介
程红兵,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等刊物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出版《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教师人格魅力》、《创新思维与写作》、《程红兵与语文
书籍目录
序:程红兵的意义李镇西第一章 爱满天下——教师的职业修养 “为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找到理想和激情这扇门 理想的教师是充满诗意的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人格 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 写给青年教师 如何上好公开课 我的语文自留地第二章 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 爱心,有时是张网 尊重选择与放任不管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管德育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生 我们要不要英才教育? 民主教育: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现代教师观,新型学生观第三章 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 构建学校文化,形成核心优势 我心中梦想的学校 塑造属于自己学校的独特个性 培养理想的学生:合格加特长 像做船长一样做校长 学校应该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第四章 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 以人为本——我的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应该补钙 与于漪老师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挑战 回归自然常态的语文学习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 语文命题求实,学生写作才能真实 语文教学呼唤有价值的思想 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第五章 语文教学——精彩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实录 《易水送别》教学实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第六章 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 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原点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 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 求异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 求同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 横向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实录 纵向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 静态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 动态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 后馈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 超前思维创新与作文·教案
章节摘录
写给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发表了几篇文章,就很想让别人承认自己,承认的标准实际上就是看评职称,没有中级的想中级,不是高级的望高级。一旦不能如愿,则一肚子怀才不遇,或心灰意冷,对酒当歌,得混且混;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拔腿走路,跳槽专业。笔者也还算是青年教师,首批评上中级教师,似无遗憾;然评高级教师却多不顺,教学成绩突出,发了许多文章,又是“封面人物”,全国青语会常务理事。自视颇高,为何他人能评高级,自己不能?心怀不平,抑郁不乐。现在想来,其实浮躁,急功近利乃为学之大忌,把自己放在时空的天平上称一称,量一量,自己知道自己的轻重,他人如何,无须多管,重要的是自己要名实相符,于是埋头苦干,只问耕耘,体会颇多。 (一)投身教研,别无选择。社会发展,机会增加,诱惑也多了,然书生意气,大多成不了富商大贾,顾影自怜,三尺讲台方是我成才之地,“孩子王”乃我最佳职衔。而投身教研教改是教师创造成才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选择。君不见古今中外教育名家谁人不是这样?因为教学研究是高质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职责之一。 (二)既饱尝辛苦,又享受欢乐。既然选择了教师,你就等于选择了辛苦;然而选择了教研,你就等于选择了欢乐。教师本来就很辛苦,教学研究又使你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然而乐就在奋斗之中,而且从此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寂寞书桌不再寂寞,黑白世界不再单调,此时此刻你会觉得淡泊也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美。耐心地读书,你能品出书的芳香;耐心地干下去,你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近些年来笔者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论坛》《山东师大学报》《教育论丛》《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等。20多家刊物发表了50多篇论文,一些论文还曾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教育文摘周报》转载或转摘,每当接到样刊时,那淡淡的油墨香简直令人陶醉,因为其中浸渍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三)把握规律,提高质量。全面深入地研究,你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我曾发表了一篇题为“高考语文测试的反思与前瞻”的论文,从宏观上预测未来语文测试的发展趋向。有朋友激我:“文章虽好,但能预测今年(1995年)的语文高考吗?”我说:“试试吧。”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之友》11995年第2期发了一篇预测1995年高考语文测试的文章,7月高考试卷出来,居然许多地方不幸被我言中,以作文为例,我说考议论文,果然以考议论文为主;我说考材料作文,果然考材料作文;我说材料作文很可能是给一段文学作品,果然是给一段文学作品。这件事令我自己也很惊讶,这个例子说明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训练、复习、迎考,每个环节悉心研究,自然事半功倍。 (四)高屋建瓴,明察秋毫。深入研究,反复自审,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产生许多困惑,能使自己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索。以往研究,先是就事论事,虽具体却狭隘;虽实用却肤浅。于是追求理论,虽概括却空泛,虽抽象却不实用。现在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不是体现在某一篇文章之中,而是自己的思维结构,既要会思辨,也要会描述,这与自己时下的角色是相应的,因为我们既是诗人,又是农夫。高屋建瓴,明察秋毫二者不可偏废,否则难有所成。或者这样说,高屋建瓴与明察秋毫有内在联系,高屋建瓴是为了明察秋毫,只有真正的高屋建瓴方能做到真正的明察秋毫。 面包会有的。人们常以此话安慰他人或自我安慰,我亦不能免俗。我常常想:申报职称是我的事,批不批是人家的事,管他呢。新年伊始,忽传佳音,我已被评为高级教师,心里淡淡一笑,但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如愿。 如何上好公开课 听课听得多了,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 我以为此类课应该分级,根据上课教师的不同,起码分两大类。一类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沿用现在流行的方式,反复备课,反复试教,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最后上台表演。这一系列反复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掌握规范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明确如何上好课的过程,是激发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过程,使青年教师学会上课。 另一类是已经工作好几年的教师,则绝对不能采用上述形式,在掌握规范多年之后,再来表演规范,则明显让人感到做作,是在演戏,而不是教学实验。在掌握规范之后,应该超越规范。 听课与看戏不同,教师听课是明显地带着学习的目的性而来,一般观众看戏则以观赏为主要目的,观赏就是看你的表演,你就应该表演得非常漂亮、圆满,具有可观赏性。听课是学习,就应该具有可学性,因此它必须在常态下进行,这是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要求。观摩课虽不拒绝漂亮,但绝对应该拒绝为表演而表演,拒绝为刻意追求漂亮完美而失常,失去常态,就失去真实,就失去、其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失去‘可学性。虽然我们并不拒绝漂亮,但在目前观摩课更多地追求表演性的时候,为力纠时弊,我倒觉得现在有必要提倡否定表演,杜绝表演。说到这里,我想到为什么我们语文教学上了这么多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我敢说在众多学科中公开课之多没有超过语文的),而语文课依然问题很多(是不是最多不敢说,但受到抨击、批判最厉害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总体上看,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大,甚至一些学生讨厌语文(有调查表明语文课仅好于政治课),也是事实。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这种观摩课没有可学性,仅有表演性,没有学习意义,仅有欣赏价值,没有学习价值,甚至于执教者本人平常教学也不这么上,可见其假到什么程度,虚到什么程度,脱离实际到什么程度。 观摩课到底观摩什么,示范课到底示范什么,听课到底听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听课的目的在于学习交流。因此我们就应该考虑实验的目的、学习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验无非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新的教学课型,一种新的反馈系统,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常态下呈现(这里用“呈现”,而不用“展示”,“展示”很容易走向表演)。 正因为是新的探索,才能给人以新的启发、新的思索。 正因为是常态下的呈现,它就能给人以学习借鉴的意义。 正因为是探索,‘所以无须圆满,也不求十全十美,一扫表演的痕迹,即使是不成功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启迪和教训。 如果这个观点能够得到认可,进而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那么结果和意义是显然的。 第一,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就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而不像今天的各种观摩课给人以千人一面、千课一味的感觉。 第二,语文教学的实验探索就会逐步推向深入,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就会逐步走向科学化,而不是像今天的公开课徘徊在原有层面上,始终脱不了分析的路子。形式或许有些变化,但始终总在分析,很大程度上是分析肢解了一篇篇美文,是分析使许多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甚至讨厌语文。语文课为什么一定要分析?不分析难道就不行吗?我并不绝对反对分析,而是反对分析一统天下。正是因为缺乏逐步深入的科学探索,所以我们语文教学总是止步不前,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的语文课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旧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越来越多,愈演愈烈。我们期待真正科学的探索能一点点地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第三,常态下的实验可学习、可借鉴的实践意义,就会逐步影响一些人。影响慢慢扩大,最终渐成气候。而不像现在的表演观摩课,听完以后,许多人觉得漂亮是漂亮,但根本无法学习,于是教师们依然故我,还是老一套。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我们绝不是忽略教师个性风格,而是尊重教师个性。 我们总在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们教师自己是不是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正是语文教师创新的一块田地。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那么将在人格上给学生以极大的正面影响。
编辑推荐
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不甘寂寞的思想者、探索者!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作序并强力推荐! 感受精彩语文课堂,领悟现代教学理念,倾听激情思辨声音!本书汇集了顶尖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红兵30年教育教学精华,凝结了程红兵卓越的管理智慧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是一本具有全面参考价值的素质教育实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