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吞与拼争岁月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陈昌本  页数:318  

内容概要

青岛,是中国黄海岸边山东胶东半岛上的一颗闪光的宝珠。这宝珠,背靠雄伟的崂山,面朝广阔的胶州湾,宝光灿烂。它的宝光吸引着两条巨龙,一条是从浩瀚的太平洋经黄海,扎进胶州湾的通达四海的海龙,一条是从富饶的华北大地经津浦、胶济大动脉飞来青岛连接中原的陆龙,二龙戏珠,海陆交融,青岛,成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通往中国的繁荣昌盛的巨港!成为名扬天下的中华宝珠!

作者简介

  陈昌本,男,1935年4月生于崂山丹山村,笔名鲁丹。1951年在青岛第一中学毕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军区任教员、机要员。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采访写作课教师,兼做新华社记者。60年代发表《父与子》、《家庭风波》等通讯和报告文学作品。1970年调到北京市委做文化工作,开始写小说,发表短篇小说《花脚王开棺》、《秃嘴的铁唤头》、中篇小说《黄大山与白菊花》、《不眠夜》等30余篇。1984年调任北京电视台台长,后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结合工作研究电视艺术,著有《电视艺术诱人之谜》一书,与同志们合作创作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32集电视片《同心曲》、8集电视片《访美纪行》。1990年4月调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又从电视创作改为写小说,发表中篇小说《八仙图》、《阴世爹娘》等6部;研究戏曲创作,著有《民族戏曲的创作与欣赏》一书。1996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作协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出版长篇纪实文学《70个日日夜夜》、《又是70个日夜》、散文集《远游记》,与徐剑合作长篇报告文学《水患中国》。出版《陈昌本中短篇小说集》、《陈昌本文艺创作论集》、《陈昌本小说集》、《艺术漫谈录》、《探索突围岁月》和三卷本自选集等。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等多项奖励。社会职务: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书籍目录

尘封史页(序)第一章 宝珠闪光第二章 悲剧启幕第三章 开埠沧桑第四章 夺珠恶战第五章 逼签密约第六章 巴黎抗争第七章 险峰雄辩第八章 爱国星火第九章 愤然拒签第十章 正义之声第十一章 海外交锋第十二章 归程鏊战第十三章 还珠时刻作者致谢

章节摘录

  胶州湾三个港口开辟为海港,明代万历年间即墨城县令许铤有一份功劳。  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海疆,明朝廷因为已经平复云南、贵州,即调迁云贵官军到山东、江浙守海疆,广建卫所,胶州湾就建有浮山所。当时,连年战乱,胶东地广人稀,军队移防时,连带迁来大量移民,在沿海建村屯垦,以作卫所官兵的后盾。胶州、即墨一带的移民多从云南迁来。我出生的崂山西麓的丹山村,多为陈姓,就是明永乐二年从云南迁来即墨浦里,后到夏庄前古镇立村,至嘉靖年问,陈氏六兄弟迁往丹山再立村,形成了丹山陈氏的六个家族祠堂,繁衍下来。直到现在,乡亲谢世,亲人们为他们送盘缠,烧纸人纸马时,还要哭喊:“亲人呐,上马朝西南走,回云南老家吧!”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丧规。胶东一带,明初移民数量极大,有云贵移民,也有江浙移民,还有山西、直隶的移民,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移民潮。  到明朝中叶,移民传了几代,村镇增多了,生活艰辛,民众就要求靠海吃海,下海捕鱼,出海经商,可是,那时候为防倭寇上岸抢劫,实行海禁,不准民众下海。人们只能望洋兴叹,抱着胶州湾这个鱼产丰盛、船通四海的金饭碗讨饭吃。  万历年问,胶州、即墨一带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当时的即墨县令许铤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日:“本县淮子口(胶州湾口门)系淮舟必经之路,而阴岛、会海(前海沿)等社,则海口切近之乡……宜宽其历禁,凡民船、商船之往来淮海(胶州湾)者,给以印照,封之标记。庶几淮海之滨,舟楫绎络,百物鳞集,民财可富,国赋易完……,遇灾荒,有此生路,亦不至坐毙。”  万历时海疆安定,倭寇骚扰减少,朝廷批准了许铤的奏请。从此,胶州湾开辟了女姑口、金家口、青岛口这三个港口。不几年,女姑口、金家口和地处青岛口背后的鲍岛村繁华起来。即墨县南乡各村出现的富户,多数是在女姑口开货栈、店铺,发了海运财、渔业财,暴发起来的,到清代,发展成了农商兼营的大财主。后来,也是随着女姑口港湾的淤塞而衰落,多数成了破落户。  天后宫就是在胶州湾开辟三口以后兴盛起来的。从江淮顺海路朝京都北京运粮茶的船只从淮子口过往的越来越多,航海者们把台闽民众供奉妈祖海神娘娘的风俗带来了胶州湾,这样,在距今六百年前,就在商船靠岸的前海沿建起了“天妃宫”,船民上岸必拜妈祖。明末清初,列强屡犯海境,朝廷又行海禁,直到康熙年间收复台湾、平定海疆后,又一次在东海建海关卫所,解商渔海禁,胶州湾三口又兴旺起来。雍正年间,重修前海沿“天妃宫”,改名为清廷晋封的“天后宫”,雍正帝御题“神昭海表”匾,成为“天后宫”镇殿之宝。后经同治年间一次大修,一次扩建,一直保留至今。这保佑海运平安的“天后宫”,是后来兴起的青岛市市内的最古老的建筑,也是青岛历史的见证。  应该说,明朝和清朝初年的胶州湾是平静的,虽然几次经历倭寇的骚扰,但那时日本武士渡海登岸抢夺财产,抢满船仓就退去。我们丹山村的丹山岭,我小时候还见过山顶上有残存的藏身壕沟,老人们说:那是祖辈上山躲倭寇留下的痕迹。崂山脚下的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崂山山泉水是甜的,甜到不必酿制就似美酒;崂山的土是细的,细到烧出陶瓷砖瓦,有金石声;崂山的石是硬的,硬到用以砌墙盖房,千年不变形;崂山的景是美的,美到你看了闻了满山果花,会让你心醉。正因为崂山既美好又平安,明末清初出生的崂山白沙河边流亭村的理学家胡峄阳,才说了一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后来演绎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这名言,在列强争相鲸吞中国之前,是灵验的。因为崂山远离中原,改朝换代的战乱,一般打不到这里,崂山真的乱而不乱。崂山地肥水甜,只要老天爷给一两场雨,收了崂山特产地瓜,老百姓就饿不死,崂山真的歉而不歉。但是,到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中国的黑暗时代,时势变了,列强首先看中的就是中国的沿海港口,首先立誓鲸吞的也是这些港湾,宝珠青岛与她背靠的崂山,和她面临的胶州湾成了他们鲸吞的猎物。

编辑推荐

  列强并吞青岛,争夺山东忆录,曾经的大好国土沦丧遗恨千载,曾经的一五四一爱国呐喊声传四海,曾经的巴黎和会欺弱强权分赃,曾经的回归青岛拼争震撼世界。生于太平盛世,不敢忘往昔国耻:长于和谐岁月,不敢忘护我疆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鲸吞与拼争岁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没有文献考据,没有证据支撑。太多的XXX心里想之类主观臆测。如果当故事写,就只能当故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