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刘藩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时期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些电影业改革政策,但是中国电影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在2002年之后。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中央第一次对“文化产业”概念做出了正面的阐释,并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2003年。广电总局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推出了《关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把电影行业作为一个可以经营的文化产业来界定。这一文件突破了2002年之前对电影的认识,从那以后,“电影产业”这个概念才开始公开地、理直气壮地在各种场合被提及和讨论,中国电影发展的产业化方向由此开始确定。在这一文件之后,广电总局连续出台了多个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电影产业化政策的全面推行,降低了准入门槛,大大解放了电影产业生产力,活跃了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促成了电影产业大发展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产量突飞猛进,从产量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国家。第二,国产电影票房多年超过进口电影票房,整体票房已经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且形成了稳定的增长态势。第三,影院和银幕数量增长迅速,形成了新一轮影院建设热潮,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国有电影单位体制改革已经看到明显成效。从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众多国有单位改制的情况看,产业化改革在塑造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方面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五,国有单位对电影的垄断经营被打破,业外资金进入电影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多种性质的市场主体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第六,电影产业良好的内循环促进了国产电影的海外输出,我国电影不但国际获奖明显增加,而且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获得了大幅提升。

作者简介

刘藩,1976年生,文学博士,电影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领域涉及影视、文化产业、文化战略等方面。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我国影视创作生产重大问题研究”(10GJZ001)课题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08&ZD056)课题组成员,国家财政部项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编委。
  已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当凤凰涅槊时——对五家国有电影企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获“第十六届(2007)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从创意产业的角度看文化消费与电影市场——寻找增强我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市场路径》获“第十五届(2006)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另外有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转载。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完成了6项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多个科研项目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被相关决策机构所采纳。

书籍目录

序一 中国电影发展与电影产业研究序二 电影理论创新的成功探索绪论 电影产业研究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探索 第一节 我国电影市场化发展和产业化改革的历史沿革  一、计划模式与市场化探索  二、市场化改革的突破与产业化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影产业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设想  二、研究框架第一章 电影产品和电影供需 第一节 电影产品的多重属性  一、电影是准公共产品  二、电影是版权产品  三、电影具有外部性  四、电影在跨国接受中有文化折扣和文化增益  五、电影具有横向和纵向区别  六、电影是创意产品,需求不确定,市场风险大  七、电影影响力大,是文化传媒产业的核心资源之一 第二节 电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一、电影产品的需求  二、电影产品的供给  三、电影的差别定价  四、电影供求规律和资源配置  小结第二章 国际电影市场 第一节 国际电影市场概况 第二节 美国电影市场 第三节 亚洲电影大国市场  一、日本电影市场  二、韩国电影市场  三、印度电影市场 第四节 欧盟电影大国市场  一、法国电影市场  二、英国电影市场  三、德国电影市场  四 欧盟27国电影市场  小结第三章 中国电影市场 第一节 我国电影市场概况 第二节 一级市场:主流院线市场  一、主流院线市场发展概况  二、主流院线市场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二级市场:农村和主流院线市场之间的过渡性夹层  一、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变迁和界定  二、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经营模式分析  三、二级市场开发的升级模式:一级消费在二级地区的扩张  四、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性质和规模 第四节 三级市场:以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开发模式做大农村电影市场  ……第四章 电影产业的价值创造与风险控制第五章 大电影公司的投融资发行模式第六章 独立电影公司经营模式第七章 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整合第八章 电影国际贸易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九章 核心电影人才与相关产业机制第十章 我国电影产业政策与电影管理结语 以深化改革实现电影产业大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这四个阶段中只有后两个阶段可以以电影产业命名,这之前只有电影事业,而无产业。从空间来看,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东部的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而农村和西部则比较落后。电影产业的地域空间上的这种发展不平衡,源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电影产业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电影业模仿前苏联建立了“条块结合”的计划经济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中央和地方联合管控电影事业。具体来讲,电影生产和发行放映政企合一、按指令性计划指标运行。电影生产指令由国家下达给有限的几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制片厂生产出的影片只能由中影公司按照固定价格收购。在发行放映方面,在中影公司之下,地方设立多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形成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发行放映体制。同时,地方发行放映公司又都由所在地政府行政管理,所以,构成典型的“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条块结合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确保电影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完成宣教任务,保证全国观众都能看到电影,实现社会政治效益;劣势则在于“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市场发育,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电影企业等级分明,不是独立的可以自行交易的市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发挥,导致电影生产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中国电影业的计划经济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农村承包制改革的推进,电影业也开始了市场化探索。1984年7月,在借鉴农村改革经验进行城市改革的大潮中,《街上流行红裙子》摄制组首先向长影厂提出了承包方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后记

早在1993年,我国就开始了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但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年,我国的电影业陷入了谷底,各项指标都跌到了惨不忍睹的水准。行业的危机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转型共同推动了电影业的产业化改革。从2002年“十六大?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推动电影产业实现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由此,电影产业的研究成为电影学领域的新问题,成为文化产业的热点问题。国家制定产业政策需要理论依据、业界经营电影企业需要理论指导、学界研究电影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并实现理论创新。但是,由于电影领域多数的研究者所擅长的是历史研究、技法创作研究、文化美学研究、理论批评研究,且电影产业的研究需要亲临实践的“贴地飞行”,所以电影产业的研究虽然是多方关注的热点领域,但理论的创新和建构却少见厚重成果。在这样的实践和理论的背景下,我从2006年博士毕业之后开始了电影产业的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我国影视创作生产重大问题研究”、中国电影家协会的国家财政部项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教育部项目“影视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等科研项目的支持,我有幸在四年的时间里对电影产业一线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通过这些调研,我不但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数据、案例和资料(其中有内部工作报告、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分析、年度数据等各种内容,仅录音就有200个小时),还获得了一种不同于研究者的电影从业者和管理者的视角。不一样的资料和视角为我的电影产业研究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了本书的写作。写作中,试图综合运用经济学(尤其是文化艺术经济学、传媒经济学)、管理学、电影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努力构建一个可以适用于电影产业研究的跨学科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可以命名为电影产业经济学或电影经营管理学。在研究中,本书尽量选取这些理论中比较契合电影产业特点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来阐释和研究电影问题;在借鉴这些成熟的学科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尽量避免跨学科理论与电影研究出现“两张皮”现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藩的《电影产业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对电影产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并指出了电影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一些艺术经济学特点。对电影企业的经营而言,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著作。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纪鹏这些年来刘藩在办公室里像苦行僧一样通宵达旦地阅读写作,像新闻记者一样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调研。他掌握了诸多新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这使他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研究既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又建立在坚实而丰富的事实基础上。《电影产业经济学》的完成显示了他“行千里路”的志向、“读万卷书”的雄心,以及把电影的产业研究与电影的学科建设联系起来的学术抱负。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贾磊磊《电影产业经济学》视野开阔,架构合理,资料翔实,系统深入地论述7电影产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理论上有国外产业理论的依托,实践上既有国内最新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也有海外产业的参照;兼具较大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特此强力推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教授 陈旭光中国要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有赖于电影理论研究、尤其是电影产业研究的支持。任重而道远,寄希望于更多像刘藩这样的青年学者努力开拓中国电影研究的新局面。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 饶曙光刘藩执着于在绚烂的产业景观中,探寻电影价值创造的源泉和风险控制的配方;在枯燥的数据背后,《电影产业经济学》揭示了电影作为经济产品运行的规律。  ——《电影艺术》主编、电影理论家 吴冠平《电影产业经济学》是艺术与传媒经济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作者对电影产业的理解非常深刻。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李怀亮要成为好的类型片导演,仅仅了解电影艺术还不够,还需要对电影产业的深刻理解,后者是导演与体制开展合作的基本要求。《电影产业经济学》深刻而不深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著名导演 宁浩“垦荒时代”电影产业的构建者们急需思想养分的鼓舞,刘藩的研究成果会对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成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光线影业总裁 张昭刘藩是电影产业研究领域的少壮派,其《电影产业经济学》不是一般的书斋电影研究,而是一种“接地气”的研究,对业界实践操作有明显的借鉴价值。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郑虎

编辑推荐

《电影产业经济学》:电影是一种奇妙的艺术。电影产业具有激动人心的创意经济特性。电影产业的经济总量不大,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小。电影的经济规律和它的艺术规律一样迷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电影产业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视角非常开阔,资料非常详实,比市面上所卖的教材内容要丰满。对国内外电影产业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目前国内的影视生产多作坊化管理,中国电影产业距离美国好莱坞的水平实在相差好多个年代。“赶英超美”可不是嘴上喊喊就行。诚如光线影视总裁张昭说的:垦荒时代的电影产业的构建者们需要思想养分的鼓舞,刘蕃的研究会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定型产生深远影响。
  •   关于电影产业的书,研究电影不能仅仅限于艺术方面,产业对电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遗憾的是国内对电影的研究往往忽略产业对电影的影响。读这本书受到启发较多。
  •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电影,很不错,毕竟院线电影是要靠商业支撑的,没有资金就无从谈起,而只有真的帮投资人赚了钱,才能继续做电影。
  •   信息量很大,兼顾了很多方面,整体还行吧
  •   内容很全,偏理论。
  •   我写论文全指着他了……观点不错,就是吧,工具书
  •   虽然数据有些旧了,但内容还可以,另外一本纯为凑单而买
  •   发货非常快,比较满意。
  •   今年的新书,很不错。
  •   书是正版的,送货也很快,不错。
  •   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条理清晰,是本好书,缺点是只关注新世纪,缺乏对电影产业发展历史的介绍。
  •   《电影产业经济学》帮助更多买家。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跨越时空光影的致敬,一本对华语电影最厚实的情书。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10...
  •   书本身很喜欢,就是封面弄的太脏了,实在目不忍视。。。
  •   教学参考,尚可
  •   虽然还没有看 不过感觉还多不错的
  •   很不错,内容翔实。
  •   电影产业中写得还算不错的书了,现在这类书比较缺乏!
  •   《电影产业经济学》、帮助更多买家。分享,让世界更美、
  •   书的内容比较符合我的需要,没什么大问题,就是里面夹着一只扁掉的苍蝇,很完整的一只,纸张上还留有它的血迹,看到的时候无比震惊和恶心,决定把那个部分减掉!
  •   这是一本对于电影产业有着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著作,理论应用娴熟并且有新的创见,这一点非常不易。书中有大量一手数据,对于直观了解电影产业非常有帮助。而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中西比较的思路也非常值得赞赏。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学电影的、做电影的人参考的书,也适合对电影感兴趣的人阅读。
  •   厚重的书,物有所值。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中外电影产业的情况了,数据资料很好。多数资料都是一手的。作者对电影产业的理解很深刻,在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有很好的洞察力。而且,作者还在理论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功夫写出来的。难怪好几个电影界的牛人会给本书写推荐语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