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文化艺术 作者:王芳芳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解读宋朝著名词人和词作,在讲述词人生平、解剖古人心态和情愫的同时,也串联编织出两宋时代的人文画卷。本书将对诗词的解读,融入历史风貌的描述和世态人心的剖析中,达到词、史、事、人交融。既有故事亦有情意抒写,缅怀盛世古人时亦不乏风趣的指点评价,是关于宋人宋词的独特读本。
作者简介
王芳芳,女,七十年代生人,安徽籍,现居合肥。做过多家媒体编辑;开过专栏,发表文章多篇。年岁渐长,觉得果然还是书乡最好,书卷多情,可以共度晨昏朝暮。读到亲热处,心生无数赞叹或偏见,急切间无人诉说,只好写成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平乐——两朝风物 ◆歌唱我们时代的繁华——柳永的失败和光荣 1、倾国倾城一首词 2、你之白衣,我之卿相 3、站在大时代为你唱 ◆一个青年的观灯记——元宵词里看宋朝 1、 人人都爱元宵节 2、 去灯市期待一场艳遇 3、 有个姑娘叫朱淑真 4、 转角遇见李清照 5、 和辛弃疾一起泡妞 ◆偶像请签名——每个词人都有追星族 1、梦想照进现实 2、词人笔下出西施 3、文学女青年的追星梦 ◆却见词人在高墙——写词是全民运动 1、一首词的三种出头方式 2、会写词的强盗 3、爱看美女的和尚 4、追男仔的姑娘 5、被代笔的人生第二章 醉东风——词人风骨,名士风流 ◆簪花的少年郎,老了还是少年——解读宋人簪花词 1、从别扭的司马光君说起 2、是男人就该戴花 3、老头子与花朵 4、我们永远是少年 ◆夕阳下饮酒,是种人生责任——宋祁与张先的诗酒流年 1、小宋我得意地笑 2、快活三郎和快活三娘 3、老色狼也有悲伤 4、生活是一杯苦酒 ◆词和江湖,都不能给生活以浪漫——江湖词派的真实人生 1、戴复古:那个不回家的人 2、姜白石:爱比死更冷 3、吴文英:月亮照不亮的长安 ◆大好河山可骑驴——词人们的千秋家国梦 1、 想当将军的诗人 2、 丈夫五十不得志 3、 在缺马的朝代找一匹老马 4、一人有一个梦想第三章 玉楼春——宋朝人的恋爱 ◆于是,倾城的你——写在宋词里的艳遇与偷情 1、谁艳了谁的遇 2、人人都爱秦少游 3、你非才子,我非国色 ◆谁最懂得青楼人——词人们笔下的各种妓女形象 1、神仙?妖怪? 2、风尘刻画谁的样子 3、我想和你喝鸡汤 ◆一生最初的苍老——那些读到绝望的爱情篇章 1、永远触不到的恋人 2、爱情的尽头 3、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此恨不关风与月——评选大宋最风流的男人 1、剧场版爱情 2、坡写的不是词,是寂寞 3、修要花开到永远第四章 定风波——宋词中的人生 ◆人间失格——赵佶与李煜的亡国之音 1、一个帝王在泥涂中 2、没资格当皇帝的人 3、李后主的救赎 ◆公子和他的薄情女孩们——人间痴绝晏小山 1、送我水果,还你美玉 2、小晏的大观园 3、那是最好的时光 4、天真,从可耻到可爱 ◆我姓辛,艰辛的辛——词人身份后的辛弃疾 1、英雄骑马回故乡 2、男儿到死心如铁 3、我们家的青兕和老爷子 ◆人生是写一首词——关于我们的年华老去 1、听听那冷雨 2、樱桃的滋味 3、他这样拉风的男人 4、隐士的黄昏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清平乐一 歌唱我们时代的繁华——柳永的失败和光荣1、倾国倾城一首词所谓传说的存在,流传不衰,常常只是因为真相本身太残酷,人们不得不寻找些许浪漫离奇的理由,给事实蒙上绯色面纱,使它变得可以轻松面对,迅速理解。比如,把一座江山的倾覆,归因为一位绝世红颜的蛊惑。柳永万万不会想到,他的一首词,竟然会有了倾国红颜的妙用,歌唱钱塘自古繁华的《望海潮》,引得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即《说岳》中那位金兀术先生,掷卷兴叹,誓要夺取宋室大好河山,北宋因此而亡。事情还没完,南宋被打得落花流水、偏安一隅的账,也要结算。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当时金国皇帝完颜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战争,两个民族间的血与火,生灵涂炭,悲壮的抗战和沦亡,就这样,在闲谈中添染风雅,变得朦胧而古旧,化作书本上轻飘飘的一页。但历史怎么说?用大时代的眼光看过去,只有成与败,融合与冲突,演变与发展。谁还计较堆满沙场的枯骨,曾是哪个女子的春闺梦里人?他们,也和你我正读着书的人一样,曾在阳光下的集市,挑选今晚的菜肴,曾在细雨里和爱人同撑一把伞,同有过欢乐梦想、得志的自豪与不得志的牢骚……那年,完颜亮南征至维扬,欣然作诗:“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诗写得嚣张,嚣张有了武力支持,就叫霸气,王霸雄图,说到底,不过是征服欲。草原民族,初兴的简朴文明,对另一处繁华天地的由衷向往,那些丰饶土地、名川大山、亭台楼阁、珠宝、丝绸、美女……恨不能占为己有,然后换来一个民族大融合,客观事实战胜个体的情感,成为数行轻描淡写的白纸黑字。世界上曾经的鼎盛文明,少有逃脱这宿命的。历史的真相残忍直接,最终也只能在小说家言中叹息一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用诗意来化解个体的悲怆,将一切归结于盛与衰的定数。这也是诗歌存在的意义,它在时代与人生必有的盛衰中,留住刹那芳华,抚平了疮痍沧桑。传说中的祸水之词,柳永的《望海潮》是这样写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北宋最大成就之一,是城市文化、市民文化的发达。杭州,古称钱塘,就是一个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城市。杭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历史很悠久,柳永强调说。好比我们夸说一个人,也总要先夸他的家世,有多么来历非凡。杭州是战国时的吴越旧地,三国孙家父子又苦心经营过的地方。“吴兴”、“吴郡”、“会稽”三地,合称三吴,占了大宋朝东南一面的形胜。而钱塘就是其都,是一幅风景画中的画眼,大地河山珠陈玉列,它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接着要细说它的好,不怕唠叨,不怕烦琐,因为唠叨烦琐也难以描述它的万分之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杭州城里的十万人家。十万是实数,柳永去的时候,杭州连辖县在内,居民已达十余万户,此后还在不断增加。十余万户的人,到了八月,万人空巷地去看潮。钱塘江潮,民间故事中,伍子胥含冤而死后的愤怒,化为白袍白甲的浪花将士,向着旧都城呐喊。伍子胥在吴越争霸中,被越国大夫文种的离间计害死,吴灭亡后,大功臣文种也没得到好下场,因勾践的猜疑而伏剑自刎。潮水的愤怒中,又加上了文种的这一笔烂账,这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悲情戏也好,狗血剧也好,最终演变成了庶民的狂欢节。年复一年,观潮的人挤成欢腾的另一片海,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在怒涛涌汹、白浪滔天的江潮之上,有例行的水军操练,是军事演习,更是娱乐。周密的《武林旧事》记录:“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有弄潮儿奋勇争先,在江水中博个彩头。这有另一位词人潘阆写下实录:“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望海潮》是剪裁精巧的记录片。在城内城外的全景之后,镜头摇回来,开始细细特写。街市、商肆,声色之极盛;湖山、花木,风物之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时美景中生活的人们,也是欢乐的。这城里,总是有音乐与舞,有人月夜湖上泛舟,有人太阳下戴斗笠钓鱼,男女老少,各有心仪娱乐。最后学没忘了夸一夸当地领导人——柳永这时候正年轻,正从家乡去往东京赶考。两浙转运使孙何是世交的长辈,路过地头,于情于礼,总要拜谒投赠的。因为是在这样的地方当长官,所以也清闲风雅得很,千骑高拥中,别有种富贵风流。以后高升之日,回想起此地美景,还要赞叹留恋——主旋律如果都能写成这样,也会有人爱看的嘛!主旋律要写得好,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发自内心的激情。当一个年轻的、正对前途踌躇满志的词人,碰上一个时代的繁华,他这种激情,就不仅靠谱,更有了艺术的感染力。歌唱是需要激情的,而享受美、享受生活,也需要激情。于杭州城里的人们,激情来自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所以有了足够的余暇和精力去经营精神世界。精神当然不一定非要足够的物质保障,不过,居在破巷里、喝稀饭也能高兴的人,毕竟是少数典范,比如司马迁,你把他施了宫刑吧!扔进牢里,他都能化一腔孤愤为力量,写出本《史记》。但正常人谁也不会为了写出一部《史记》,而宁愿去受宫刑,司马迁自己也不愿意。他只是不得已。他要是不倒这个霉,也许还会多写出几部《史记》呢!所以艰难困苦能够成就人,但困苦本身并没什么好歌颂的。我们愿意鼓足热情歌颂的,是真正能够让自己感到欣悦的东西。有些人,喜欢拿别人的困苦来歌颂,他自己也唱得挺开心,但这是建立在他人苦痛之上的,满足的是自己的道德崇高感,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送死你去,背黑锅我来。他们忘了,其实大家都不愿意好端端送去死的,哪怕后面掌声雷动。柳永是后来人们划分出婉约派的当家,但《望海潮》豪放。婉约和豪放,本来就是人生的两面。人从来不是片面的。如果他总是展现单纯的某一面,要么是心机深沉,隐藏得很好,要么,就是人格流于偏狭。我怀疑,这样的人对于人生的体会,他的经验和感官,都会有很多缺憾。一个人在他的一生里,不管基调多么悲观,总有被感动被鼓舞的时刻。在人们安然追逐欢愉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上,产生《望海潮》这样和谐的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2、你之白衣,我之卿相柳永的一生,用成功学的标准来说,很失意很失败。明明成名那么早,却在仕途上坎坷不前,屡试不第,好容易考上了,做个不得重用的小官,最后又弄丢了,流落江湖,死在了异乡。于是传说又怀着浪漫与善良登场,说是青楼歌妓们替柳永出资殓葬,出殡之日,满城红粉无不缟素,所谓“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事实是,他是由当地官员安葬的。这个结局不唯美,但也不无温厚,怜他才华的人,毕竟很多很多,不仅限于姑娘们。柳永在一○三四年中了进士,已是半百之年。然后在各地做了些小官,成了真正的宦游人。长期迁转徙调,官场上也不得赏识,词作中尽是郁郁之意,最后于客居中病逝。这么说来,一生总归是不如意的。可是我不同情柳永。为什么要同情呢?这个世界上,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朝代,总有些人不适合做官,做官也未必会做得好。在那一年,又一次落第之后,柳永写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词流传得太广了,后来他一考再考,总算考中进士,皇帝却翻起旧账,御笔一挥:且去填词。这又是与事实有违的传说。可也说明了,在人们的心目中,柳永就该是那个样子,没有官人嘴脸,只是一位落拓的行吟诗人,行走在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生活中,转身之中,留下美妙的歌声。那是我们自己时代的歌声,浪漫,又亲切。是,他就是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卿相。人们爱他,替他抱不平,可是,没有人小瞧他。除非,你觉得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社会地位与财富。没有在这条拥挤堵车的名利路上占据一个车位,就是失败者,就是被社会抛弃的loser。可是,罗素说过:幸福的本原是参差多态。只有一种参照物可选的幸福,经不起推敲。成功的定义,不也是这样吗?他怀才不遇,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终会在时代里流芳,在时间中永恒。这是传说折射出来普通百姓的心声和价值观。柳永也出身官宦之家,两位兄长都比他早中进士,早早当了官。他是这个家庭里的不肖子,前半生,都在市井街巷里厮混,出入青楼酒肆,生活浮荡。一方面抱怨着,感受着要上进的压力,一方面,他又是真爱这平民百姓的乐趣。工商业繁荣,城市文化发达,以帝京为中心,各大都市里,娱乐设施繁多,和今天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更有趣。酒楼、菜馆、茶坊、歌院、瓦子……唱戏、说书、杂耍、卖唱……士农工商、江湖艺人、城市游民、各色人等穿插交错,种种悲欢同时上演,做出恩爱情仇、光怪陆离。“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不知起于何时。但在京师时,甚为士庶放荡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地。”由唐及宋,这样的市民生活,就像闻一多先生所说:“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经士大夫们所屑于涉足的,也不被官方允许,但,多么令人留恋陶醉。雅文化与俗文化间有分明的界限,谁料到,柳永这个被上流社会放逐的人,来斜插了一足。误打误撞,承担起记录时代的任务。《笛家弄》: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庐,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这是写帝京汴梁生活的一词。上片写春天的游宴,清明时节,陌上花发草长,游人如织,到处是青年男女携手同游。借踏青而男女相会的风俗,起源于上古,直到明清才在礼教影响下在中原大地慢慢绝迹。但在北宋,人们的顾忌还没那么多。当一个人孤单时,又是春天,他会对那些成双结队的人儿有什么感觉?我所知道的是,每到情人节,玫瑰与巧克力横行的时候,就会有“情人去死团”在网络与生活中兴起,其实也干不了什么,就是冲成双成对的情人扔扔冷眼啊,吐吐口水,喝喝倒彩,回过头来,悲愤的还是那个没人陪伴的寂寞自己。不过在宋朝,在柳永,不会这样充满荷尔蒙气息和无厘头。他是看惯了男女情事的人,久经情场的男子,到了一定年纪,对于爱情,追忆比追求更来得猛烈。他已经知道,所谓爱情终归是同样的组成:渴望、徘徊、相思,夜深不语的惆怅、花下相见的狂喜如梦……就像一场热病,每个人的病程症状都是一样的。而不论怎样的爱,终归要消失在时间里,生离、死别、移情别恋,或者在长久的相守中把爱转换为亲情。对于眼前甜蜜的一对对男女,他怎么会嫉妒会羡慕呢?他只是,黯然地想起了从前。从前的感情,像一坛启封了又重新收好的酒,把思念蒸发出来,要经过一些缓慢烦琐的程序,甚至酒坛都要仔细抚摸上几遍。词里的男人,就是这样,回忆飞在了空中,盘旋在他们曾经相会的地方。那绮丽奢靡的帝京之夜、兰堂画阁,呼喝豪赌、饮酒寻欢的人们,谁相信这纸醉金迷中还有真情?真情未必没有,哪怕只是当时。当时的他,也像许多热恋中的人那样,以为可以天长地久,为了一个她洗手花丛,怎么欢腾胡闹的酒席上,他都能把世界抛开在外,想着她,念着她,醉了也不去找别人。对于一个浪子,这已经是他罗曼史中极真的时刻了吧?可是不,她把他闪了个空。没有写什么原因,也许是她走了,也许是嫁人了,总之一下子让他前缘难续。只剩下他在这依旧繁华却已空空的城里,走着,看着,终于落下泪来。泪水终究会被城市一如继往的热闹喧嚣埋没,城市刺痛了人心,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包容了这颗伤痛的心,让它在一天天的日常生活中,平静下来。3、站在大时代为你唱柳永的词,在写道自己感情生活的时候,和替那些青楼女子抒写心怀的,非常不一样。他的思念、怀想,总是和时代的背景、住过的城市、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紧紧联系在一起,互为表里。有时候,你真不知道,他是怀念在那座城里的人,还是那个城本身。但对于城市和那个人,我们岂不也经常有这样纠缠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背景谁是主题的眷恋?到老了的时候,坐在温暖阳光下,忽然从久远的记忆里泛起来的,是她穿着绿罗裙的身影,还是她裙边茸茸芳草的清香;是她的笑容,还是那年和她对面坐着吃饭时,从小饭馆窗口洒落到桌上,洒落到彼此身上的斑驳光影……城也罢,人也罢,我们怀念的,或许,是那段永不再来的光阴?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子的,我们住过的地方,我们遇见过的人,映照出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十分钟年华老去。所以,我们才会去热爱一个城市,热爱一个过去的年代。判断一个时代好不好,第一,要看那个时代的女人过得怎样;第二,要听那个时代的诗人在吟什么样的诗歌。想要知道北宋年间的故事,跟着柳永的词,没错的。《东京梦华录》回忆道:“太平日久,人物阜繁,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者不识干戈,时节相生,各有观赏。”如此等等,早已在柳永的词中一一描绘。“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这是皇城;“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这是城中的大道;“路缭绕。野桥新市里,花农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这是春天里郊外踏青;“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这是新春灯会。一年四季,节日一个接着一个,需要人们认真地尽兴地去过。生老病死,用中国式的坦荡来面对。岁首为元旦,放鞭炮,换新衣拜年,赌博游艺的彩棚到处都是,贵家小姐都跑出来看戏;元宵节灯会,彩灯从皇宫里结到城门外,与民同乐,全国的灯匠都来用奇技淫巧争高下;花朝节到了举城出去看花;清明、寒食扫墓踏青,男女互递眼色……中秋焚香拜月,所有人把各自心事对着月亮许愿;重阳要头插菊花、胸佩茱萸地去爬山;冬至烧香,腊八拜佛……歌舞团和杂戏班子,每个节日都要隆重出场,和他们同等受欢迎的,是开店面摆小摊或提篮小卖的生意人,不分昼夜流水价地卖花卖酒水卖小吃。那些食物真丰盛啊,名目繁多,即使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看到了也要流口水。著名老饕苏东坡,说起吃的来,立刻滔滔不绝, 光黄州猪肉就写得恨不能自己先流下口水来。他被贬谪到琼州的时候,为当地一位贫苦老妇打生意广告:“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写得好生香艳,卖的是啥?搓成环状的大饼,怎么想也不会好吃到哪里去吧。可架不住这金字招牌,名人效应,霎时间卖饼老妇生意盈门。老饕也有被老饕晃点的时候。苏东坡的字,在当时就红得很,有人就打他的主意,给他写信,拿到回信就赶紧到东坡粉丝那里去换羊肉,能换十几斤。这天,东坡先生正公务繁忙,该人又派小厮来了,拿着封信要回书,要得挺急。东坡先生笑道:“跟你家大人说,本官今天不屠宰。”文化文化,在没文化的粗人眼里,就落到了最直截了当的口腹之欲。各取所需,也没什么不好。这个故事让我捧腹,也让人神往。它像一个时代的注脚,看得见大俗与大雅的交会,在互相打量又彼此欣赏。它是一组交响曲中,一支小号吹出的小小滑音,在宏大里流露出生活的俏皮。歌唱时代,本来就可以有各种方式,不完全是诗词的天职。普通人不经意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可以有着诗意。只要你是真心地喜欢着这个时代,安享着它的一切:美妙的书法,或者,一堆羊肉。二 一个青年的观灯记——元宵词里看宋朝1、 人人都爱元宵节如果在宋朝,在元宵节的灯市,一个青年男子……宋朝的元宵节,放假时间是最长的,足足有五天。过了冬至,已经在为元宵的灯忙碌了。工匠们埋首苦作,还要暗地里互相派出探马,看别家是否做出了更翻新的花样。皇宫内院、城门大道、宫观寺院,私家园子……凡有足够的空地,都立起了名叫“山棚”的高大木架。许多人全天候爬在木架上,像打扮新嫁娘一样,给它雕花上彩,结无数彩带,等待最盛大的日子到来。全国的州县都这样兴兴头头地忙,不过,能去东京城里赏灯,还是最值得炫耀的。最奇巧的灯,最好的戏班子与杂耍艺人,最花样繁多的小吃,都在京城。皇帝也会带着后妃出来,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前面竖块牌子“与民同乐”;宫人们趁机放风,跑去市面上买首饰胭脂、消夜点心,又不会还价,让商人们喜笑颜开;有时候能赶上“支官钱”,就是由官家出资,在人群里给小贩们发红包,随便一盘水晶包子、四色馒头、切片雪梨,但凡被官家买了,立刻赏钱数千,大概表示政府不仅要与民同乐,还要与民发财的意思。过年过节,总是生意人大发其财的时候。其他人等,连同皇帝在内,积极主动地赶着破财,连最穷的人家,也要给孩子买上一盏兔子灯,提着大街小巷地奔跑,不为别的,只图个快活。这就叫有钱没钱,换新衣过年。节日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给一年的繁忙劳碌打上休止符,得到休息放纵的身心,才能鼓足干劲,继续来过,而人群聚集在一起,有一点快活,就可以互相碰撞,无限放大。现代中国人已经很难有大欢聚的机会,传统节日过得平淡,都窝在电视机前面,看晚会,看电视连续剧,也惬意,可是腾跃的气氛没有了。而且,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也许你会更喜欢在宋朝,过元宵节的日子。宋朝也有很多的宅男宅女,宋朝的宅男宅女都喜欢过节。尤其是,彩灯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又在桥边树下,留出许多暧昧阴影的元宵。还是用时代歌者柳永的词来介绍,《迎新春》: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景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古诗词的好,是又简练又繁盛,寥寥几十字,胜过白话絮絮叨叨千言。话多了就很难抓住重点,就好比一声断喝,于调皮捣蛋孩子的警示,胜过苦口婆心。著名的浪荡子柳永,他的一声断喝,藏在万盏华灯、罗绮香风里。浪荡子当然说不出什么好的来,他说道:“少年人,往往奇遇。”少年人想要的奇遇,无外乎一场艳遇。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人,长相还周正,行为也不算浮滑讨厌,在元宵夜的街上,遇到一个年轻的女人,两两相望,都觉得对方很不错。最最重要的是,这天晚上,官府也好,族规也好,所有曾经板着面孔的规则教条都放了假……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柳永话头一转,一本正经地唱起了太平颂歌:“朝野多欢民康阜。”是啊,衣食足才有闲心干点别的,柳永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呢,不就是饱暖思……然后,这个毒害大宋朝无数有为青年的教唆犯,就得意地笑了:“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如果碰上缘分,千万不要错过啊,这么美好的夜晚,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回家,那是多么可惜啊!说出这种话的柳永,这个夜晚,他一定没有白过。元宵节的晚上,想要一场艳遇,其实并不难。倾城的仕女都出动,久居深闺的女子,放风的快乐更无可言说。不仅看灯,兼且看人,看人看灯,又都没有被人看的心情来得踊跃。穿上最漂亮时兴的衣服,戴上最好的首饰。就算贫家小户女孩儿,平时忙前忙后,从来没有涂脂抹粉的机会,今天也要放下浆洗的衣服,用粗糙的手,为唇间点一朵红。宋朝人对香气的注重,不逊于巴黎人。海上贸易发展,来自外国的种种奇香:龙涎、苏合、安息、郁金、和罗……曾是皇家贵族奢侈享受,渐渐散入民间,用来装香囊、熏房间、熏衣被。搽身与脸的粉、胭脂、口脂、发油,都用香花香草的汁炼过,麝香、龙涎混过。还有香料和蜜炼成的丸子,含到嘴里,“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务必要人走过后,香气绕梁三日不绝。所以古人说女人出汗是香汗,那不是奉承,是实情。元宵节,就是充满女人香的夜。每一种香气都是一种炫耀,也是不说出口的邀约,留给懂得的人。开封府端门外,肩并着肩手拉着手的年轻情侣,少说也有几千对,在人前你侬我侬,毫不避忌。逐香而来的光棍儿,涎着脸,在人群里挨来挤去,得不到佳人青睐,蹭点香气也好。也有街痞混混,趁乱里动手动脚地揩油,或从女人们头上偷拔点钗钏,于是忙得军队都要被调来辅助治安。2、去灯市期待一场艳遇如果一个青年男子,在元宵节混乱又香艳的夜晚,运气好的话,可能会这样……眼看着双双对对,单身汉的你,百无聊赖,正在人群里乱走,一辆青毡马车从眼前过去,忽然一个女孩从车厢里鬼鬼祟祟地伸出头,左看右看,悄悄地一溜身,从车子里跳下来了。你不禁被吸引住了目光,只见她像一尾灵活的小鱼,绕过喧闹的人群,尽情地往灯光暗处游走。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跟了上去,而她似乎也发现了你,却一点儿不惊慌,像早就有所准备,在无人的巷尾一个急转身,站到你面前,把跟踪的你吓了一大跳之后,若无其事地说:“我是李太保家的丫环,劳动合同都到期了,他还不放我走,待遇又差,所以趁今天晚上,我就逃跑了,你要是方便的话,我愿意给你做侍妾。”这是泼辣的姑娘,胆大又机灵,像唐代的红拂,但又比红拂多了许多家常气息,她不要英雄,她只想跟平凡男子,寻一个小小的家。她似乎有点鲁莽,不知道对方底细就敢托付终身。可也不必为她担心。你看得出,她是不肯也不会让自己被一种命运牢牢套住的人。她是市民的女儿,精明有活力,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伶伶俐俐地活下去。或者,你不喜欢这样的直白,直奔主题而感觉少了一种叫“爱情”的微妙东西。那你可以去徽宗朝代,去某处庙宇看灯,你得去早一点,这样,就会赶在某位张姓小书生的前面,捡到那只用手帕包着的香囊。香囊是女子常用的定情物,看中喜欢的人,就可以砸过去,又方便又快捷。但这只香囊的主人,明显更相信缘分天注定,想要蒙着眼睛撞天婚,她在手帕上题了首诗,又旁注道:“有情者拾得此物,不可相忘,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篮后门一会,车前有鸳鹫灯是也。”你满怀绮思地回家了,从此一天挨一天,一月盼一月,掰手指过日子。你一点也不觉得香囊的主人会是个恐龙。手帕的质地那样华贵,绣的图案那样精美,连留下的笔迹都清秀,香囊散发出来的异香,根本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高级货……一定是懂生活有情调的大家闺秀。你紧握住香囊,憧憬地想,她模糊的身影慢慢变得清晰,是你生平所见女子中最美的,施朱太赤,抹粉太白,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想象和等待,成就本来完全不可能的爱情。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终于熬过整整一年,正月十五这天,你把自己收拾得像模像样,又对镜练习了好多遍仪态,雀跃忐忑地出发了。到了约定地点,你看到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那里,车上悬着盏鸳鸯灯,周围有好多的人护卫。忍不住吓了一跳,果然不是寻常人家呢!但这并不能让你却步,你若无其事,贼眉鼠眼地张望,隐隐听见车内有女子的声音…直接冲上去,说,嘿,我找你们家小姐,去年她丢了块手帕约我见面——会被当成流氓给乱棍打死吧,怎么办?现在,你要确定,第一,你能够吟几句歪诗,不需要太好,能表情达意就行,因为那姑娘的诗也不怎么样;第二,拿出镜子再照下自己,的确还能够得上一表人才,而不是“见光死”的青蛙一只。然后,你就可以朗吟着“何人遗下一红绡,让我至今心乱跳”之类歪诗,在那车前车后来回游行了。反正现场人多,场地也不是谁私家的,没人会赶你走,最多被当成神经病。这样的晚上,犯神经的光棍汉,本来就满城都是。所以不要怕丢脸,直到终于来了个小丫环,拉拉你的袖口:“公子……”在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里,故事是这样进行的:那位小姐,见前来赴约的书生相貌出众,气质闲雅,不由得心中暗喜,让贴身丫环前来订下私会的日子。经过一番有如地下党接头般的折腾,两人终于成其好事,商量商量,带上金银细软,私奔去了。元宵夜,年轻男女的相遇,一夕欢好后,通常是这样几种选择:一、打听到双方都未有婚姻,于是经过父母同意,找媒人提亲,走走过场,就此结为夫妻。二、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会受到家长祝福,两人收拾收拾行李,私奔到他乡结婚。过上三年五载,生米做成熟饭,抱着孩子回来认祖归宗。家长也只好大骂一顿了事。三、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会受到家长祝福,或者本来就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连私奔都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一起殉情自杀。这种方案比较少见,一旦出现,就会传为佳话,被广大少男少女称颂,连殉情的地方都要被参拜——宋朝人的浪漫劲头,真是令人惊讶。也许是因为日长无事,生活节奏缓慢,交通又不便,碰到一点爱,就可以轰轰烈烈地烧起来。换在今天,当事人多少生生死死,说起来不过是报纸上不起眼的一条社会新闻罢了,你的浪漫远,大众的笑料。四、就当是一场美丽的梦也好,醒后各分散,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是宋朝的“一夜情”。日光底下无新事,现代人当成新兴事物来热烈讨论的东西,在老祖宗的时代,早已平淡无奇。很多传统节日,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青年男女预备的,私奔也好,野合也好,是人性里自然坦荡的一面,是对自然季节的礼赞交织,好像春雨过后,湿重泥土上遍开的花朵,那样的生机勃勃与庄严。时间流转、旧的仪式,渐渐被遗忘,谈不上好与不好,只是,于年轻人节日的时候,缩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还是挺遗憾的吧!3、有个姑娘叫朱淑真如果在宋朝,在元宵节的灯市,一个青年男子……运气竟然这样差,什么艳遇都没碰上,也只好老实本分地看看灯,看看人了。别介意,风流的词臣周邦彦大人,在元宵节,被流放到远离京城的楚地,也是只能在大街上偷瞄女人腰身的:“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听说周大人是因为撞到了徽宗皇帝私会名花李师师,躲闪不及,藏在床底下就罢了,还不知好歹地写词以纪念,被赶出京城的。身为国家重臣,真是不像话,和他比起来,平民百姓的生活倒要健康向上些吧。比如说,走在你前面,手捻一枝“火杨梅”,不停地晃来晃去,笑的时候会毫不在乎地露出两颗兔牙的娇憨姑娘,她说不定,就是著名的天才少女词人朱淑真。朱淑真喜欢春天,喜欢看花踏青,喜欢在雨中游湖,喜欢花朝寒食、七夕中秋,还有冬天里的灯会。她喜欢一切热闹有趣的事情,明明是元宵灯会,她正月初六就已经收拾得千娇百媚,溜到街上去了。《忆秦娥 正月初六日夜月》: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写得又娇俏又天真,完全是小姑娘过新年时,欢喜而迫不及待的心情。似乎新年一到,连月亮都是一个全新的,每个月都会出现的弯弯新月,在她眼里,却是一个平生初见的喜悦,润润的,小小的,在天上闪着光,又觉得一伸手就可以拿得到,有如今天梳妆时拿一只玉梳。少年人往往有这样纯粹的快乐,走在外面,一草一木都明明亮亮,天然的欢喜。但她也不是没有烦恼,明明穿着式样时髦的绣花鞋,却忽然把眉头皱起来了。你从旁边偷眼瞄去,正好看见她嘟着嘴,狠狠地跺几下脚,撒娇使性的模样,不禁觉得又可爱,又心疼,难道是因为新鞋子挤脚?你作出这样很没营养的猜测,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搭讪,会不会被当成坏人,她已经又高高兴兴地往人群里扎堆了。满头插着的闹蛾、雪柳,在长街绚丽的灯光里,在烛龙火树里,摇摇曳曳,牵引着你的目光,于是发现,她奔向的地方,有一张青年男子正在微笑的脸。她忽然的皱眉,忽然的轻笑,种种旁若无人的表情与动作,以及同样的看灯,为什么非要说初六比十五好,终于一一得到了答案,因为初六,她已经可以见到他了。对于恋爱中的人,相见的那一天,就是最好的日子,拿多少繁华热闹来也不换。一个人的花朝月夕,根本就算不得良辰美景,两个人在一起,所有的平淡,都变成了新奇。不管经历多少次,都觉得还如初逢,而每一次分离,又都如永别。相爱的人,节日里的每一朵烟花,每一盏灯,都在为他们点亮、绽放。他们是独立于地球外的小小星系,旁若无人地进行自己的公转,两个人的自我被放到无限大,其余人等,根本无从插足,当然也不会有人不识相地去打扰。你掉转方向,向人群寥落一点的地方走去,你就看见了她。4、转角遇见李清照那个半卷着帘,负着手,遥望着长街而微微叹息的老妇。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穿着很普通,在这美人如云的晚上,本该非常不起眼。可你就觉得,不知在什么地方,她是与众不同的。也许是因为那种虽然是女子,却颇具林下潇洒的身姿,也许是这灯火喧闹的晚上,她眉目间含着的一点愁,独自站立的身影,显得寂寥而倔犟。她不像是普通的女人。对,你没有猜错,她是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下这首元宵夜的词,已经是南渡之后,又过了二十年左右。宋金暂时休战,作为都城的临安,重又升平热闹。人们抓住这难得的和平,把心情和彩灯都暂且点亮,能开怀一时也好,百姓不就是这样吗?不管经历多少战火,天灾人祸,一旦逃出生天,就会本分而乐观地继续耕作、生息,新桃换旧符的不变习俗之后,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只要有一线生机,对未来总抱希望。眼看南渡之民,新的一代人都已经长成了,临安城里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倒半数是中原后代。在黄河那边,铁蹄下的遗民犹在北望王师,可在这花娇柳媚的江南,从君臣到百姓,又是另一番心思了。回想“靖康之变”,仓皇逃难之际,虽然家产尽弃,夫妇死别,心里总还有种不相信的感觉:太平盛世,这样说完就完了?不出三年五载,总会打回去的吧?然后,一代人收复中原的心声渐渐沉寂,只剩“偏安”二字,在史书上牢牢站定。“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边是悲壮的熔金般落日余晖,另一边是晶莹透彻,凉月初升。今夜晴朗温暖,正合游玩,但同样的景色,换了不同的人,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黄昏人们的笑语里,她呆呆地远望,忽然心悸:我这是在哪里呢?漂泊久了的人,对空间失去现实感,对时令也变得麻木。南方春天来得早,柳芽已成,梅花渐谢,谁都能感知那温暖的地气了,她却嘲弄地笑了:“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当人老了,有些人会变得顽固,而另一些人则变成怀疑论者。但不论顽固派还是怀疑派,都是对世事失去了耐心。李清照就是这样,满怀疑惧,几乎不敢再相信什么:春天来了怎样,天气晴好又怎样,难道不会突然再来场风雨?所以她拒绝了朋友们的邀约,一个人待在家里,听着外面的笑语声,想起在中原,在家乡,过元宵节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中州盛日啊,自己也是年少无忧的女孩儿,最喜欢过的就是元宵夜了。戴上时兴的花冠,簇簇地插着雪柳,打扮得整齐美丽,和女伴们一起上街去……今天的衰朽承接着昨天的青春。世事怎么竟然都是这样呢?她苦笑着,人老了,又不打扮,也懒得出去了,就在家里,隔着帘子,听听你们的热闹吧。南宋词人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都是些家常的话语,平平实实,一句一句道来,就是辛酸满怀。其实,老去的不是李清照,是一个时代。时代老了,词人们才会跟着老去。李清照才名满天下,终归是一女人,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雄浑句子也无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带走人们的不甘。从北宋走到南宋,汴州走到杭州,少女走到老妇,两情相悦走到劳燕分飞,甚至天人永隔……有时候,不过是一个转角的距离。5、和辛弃疾一起泡妞即使这样,人还是要不停地走下去。你摇摇头,甩开压抑感,转身迈步,结果呢,就结结实实地撞上了另一个正东张西望的人。他打扮得像书生,脸上也满是斯文,可刚才那一撞的触感,你知道,他肩背健壮坚实,或许身份不是那样单纯。他扶住你踉跄的身子,爽朗地道了声歉。你看他心不在焉、若有所盼的样子,不禁问一声:“兄台,在此贵干?”那男人笑了,神思恍惚地望向远远的灯光暗淡的所在,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找一位姑娘。”《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哇,你运气不错嘛,一撞就撞上了辛弃疾。算了,穿越这种事情,还是让我来吧。找偶像签过名后,没话找话地搭讪:“稼轩先生今晚也亲自来看灯?”稼轩先生当然要来看灯。自从二十一岁从金占领区率义军投奔南宋,辛辛苦苦地整备、练兵、写政论、美芹十献,呈上去换来的却是半弃置。朝廷在主战与主和之间摇摆不定,时不时地就把浑身干劲的辛弃疾扔到江西上饶去晾着。又觉得他还有用,万一以后真打仗了还能用上,所以又顺手给个闲职,让他安分地在家填词玩儿。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辛弃疾跑出来看灯了。他从来就不是会守着苦恼唉声叹气的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有的是排遣办法。曾经和陈亮等人,在山腰,在亭上,对着漫天风雨歌酒作乐,歌儿舞女环侍,每作一首新词,便令笙管丝竹排演,兴致来时,自己且歌且啸,一曲终了,朗声大笑。那笑声,可以惊散楼头飞雪。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想象,他像一个浪荡子,在元宵夜的人群里,苦苦地追逐陌生女人的身影?由此可见,那姑娘,一定特别与众不同。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以豪杰推人,志趣根本不在填词,一不留神还是成了两宋词作最多的人。《稼轩词》中便收有六百余首,都非凡笔,只能说是天纵奇才。随口吟出,出于胸襟,也来自学养。他读书多,过目不忘,填词时就喜欢逐句用典,以至于“无一字不无出处”,被朋友说成是“掉书袋”。其实书袋本身,有掉得好与不好。掉得好了,是出入自如、天衣无缝,虽然用典却不觉有典。掉得不好,翻箱倒柜,离题万里,才会真的像个笨重书袋。辛弃疾的掉书袋,是张口即来,应景合情,处处用得妥帖,但还是被人微词,因为在古时候,写文章旁征博引,被视为作者的无能,所谓扯大旗做虎皮。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当代,在文章里放一堆名人名言、各路大师名讳,倒成了高深的表现。这阕《青玉案》,句句都平实明了,看不到用典痕迹,却句句有来历,信手中,就是一篇详细的元宵灯展说明:花千树,是扎在树枝上的彩灯;星如雨,是用竹竿从院门内挑出的灯球,远近高低如飞星;玉壶,是福州进贡的白玉灯,点亮之后恰是一片冰心在玉壶;鱼龙舞,是皇家灯山上的龙凤灯,可汲水而喷,为诸灯之冠……宝马雕车香满路,那是贵妇人在车厢里悬挂的香球,类似今天汽车里放的香水瓶,却更天然。蛾儿雪柳黄金缕,是插在发冠上的饰品。宋代女性喜欢戴发冠,样式千奇百怪,甚至有高达二三尺的,戴上后要出门只好歪着头。更兼插上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走动中光华荡漾,是这盛大狂欢夜最绚丽最恣肆的色彩。 “闹蛾儿转处,熙熙语笑,百万红妆女。” 看过这么多红妆,在四面八方的暗香萦绕中奔波,火树银花,盛大的舞台,声光色影忽然都沉寂——那个人出现了。神色安宁,装束简单,独步而来,又独步而去。她跟今晚的流光溢彩、宝马香车满路毫不搭调。正因为如此,你看到她,就知道了什么是佳人,什么是幽独。她是一只来自寂寞寒冷沙洲的孤鸿,偶尔流连在闹市中,她也是一枝红尘边缘独放的梅花,由千年前某个伤心人幻化而成:“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幽独者,必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别有怀抱的人,彼此间有互相呼应的气场,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就会望见。所以今晚,怀着遣忧之心的辛弃疾,碰到了她,就像碰见了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推开身边的红男绿女,坚定地,要去追寻她的方向。他不知道,追上她之后,应该说些什么,他只相信,只要面对面地一握手,不需要语言,彼此无日无夜的心忧,就会得到最真切的理解。那一瞬间,他会听见灵魂张开翅膀,双双高举远翔的声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众里寻他千百度,衣带渐宽人憔悴之际,才发现,那人就在身后,在那里,在繁华散尽处。《人间词话》中,认为这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最后一层。其实单单用作寻找一见倾心的佳人也好,不是经过这样的寻找,不能知晓她的珍贵,而如果她不是那样一个,会安静地站在灯火阑珊处的人,她也不值得这番寻找。或者,其实根本没有这么个佳人,她只是上元夜一个别有怀抱之人的幻想,是一种不足以向外人道的寄托,那是一个人,在无涯的岁月里,拼有涯之身,奋力追寻着的姿态——如果是你,你穿越到宋朝的元宵夜,你会寻找什么?让我们找一个快乐的结尾吧。随着涌动的人潮,向山棚最高大、灯火最通明处走,走到了宣德门,这里摆设着露天的酒席,人们之间流转着欢欣又敬畏的微妙气氛,哦,是皇帝观灯听曲高兴了,在给百姓赐酒。你也赶紧挤进去,想品尝这难得的御酒是个什么滋味。忽然起了小小的骚动,你伸长脖子看去,一个年轻女子被侍卫们带到了皇帝驾前。原来,她顺手牵羊,把赐酒的金杯揣怀里了,不幸当场人赃并获。不愧是宋朝的淑女,这小女子不慌不忙,恭恭敬敬磕首礼罢,朗声吟词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于是,龙颜大悦,以金杯赐之。我们的游览也就在这皆大欢喜中结束吧,一夜鱼龙舞罢,天已拂晓,明月逐人归,古今同婵娟。从古到今看灯的人,祈盼的同是一个团圆安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宋词里的民间爱情,你也非大才子,我也不是国色天香……要做女子,我当然希望像罗惜惜那样,遇见隔壁那个呆头呆脑的少年,和他一心一意共度此生,从青梅竹马,到白发如霜。在摇椅上,慢慢摇,说起当年,你翻墙的姿势是多么搞笑,我说给老妈的谎言是多么牵强。
编辑推荐
《转角遇见李清照》精制有趣的诗词读本,以现代视角评述词人词作,像小说一样通俗幽默,文风犀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