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陈建功 编  页数:45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先生等老一代著名作家倡议、由中国政府支持建成的文学博物馆。无论从建筑的规模还是从藏品的数量来看,均可排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它也就成为了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建设的地标性设施——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赞颂它所展示的文学的自信与尊严,赞颂它展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文学的爱护与推重。我们固然为此而自豪,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文学馆远不仅只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文学馆的价值,或许更在于它可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通往作家作品乃至文学流派的通道,在于它可能为更广大的民众开启一扇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近年来,我馆积极进行“作家版本图书馆”、“数字文学馆”、“手稿珍品馆”的筹建,坚持开办“星期日免费讲座”,以及这次编选出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从书,都是我们朝着既定的办馆方向的努力。自1986年巴金先生在北京西郊万寿寺宣布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以来,文学馆已经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走过了二十寒暑。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下,在一代一代馆员的努力下,在成千上万的作家及其亲属的殷殷关切和慷慨襄助下,文学馆既变化了容颜,也丰富了馆藏。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拜金主义的风行,似乎侵袭不到人们心中的文学净土。许许多多的作家及其亲属仍然继续无偿地向文学馆捐赠珍贵的手稿、藏拈乃至作家的各种遗物。如此热情甚至感染了海外,不少海外著名的华文作家,也都携其重要文稿资料来归,其对丰富我馆馆藏乃至扩大我馆影响之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手稿,皆为受赠所得。遵循“珍贵藏品既取之于社会就要回报于社会”之宗旨,择其精华编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手稿卷》多辑,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本辑为第一辑。所录手稿原件,皆为作家本人、家属及其友人收藏并捐赠。按照一件手稿为一文物单位,每单位包括文物图片、文物档案、释文、作者简介四部分内容之编辑体例,收录于此。    本辑所收手稿,均按“手稿”名称拼音排序:    本辑所收手稿,“文物档案”之“产生时间”,皆以手稿完稿之时为准;手稿原件中未注明确时间者,皆以学术研究资料为据考证其出版时间并加以注释,如“20世纪50年代”;个别暂时未见确切史料因而无以为据故难于判别其产生时间者,注明“待查”。    本辑所收手稿之释文,因手稿类别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小说、戏剧、书信、日记类或结集出版者,释文为内容简介式:诗歌、散文及书前序言等,则抄录手稿原件内容作释文。    本辑所有“内容简介”式释文,皆按原著内容缩写,并参阅《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本馆所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原著或各类资料,《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以及《新文学史料》等图书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以抄录手稿原件内容作释文时,对原件中的明显笔误或缺漏之处,酌情予以补、正,补、正内容放[  ]内;对原件中残缺或无法辨认之字词,以“口”替代;原件中的繁写文字,一律以简体代之:原件无标点者,代为添加了通用的标点符号。    本辑内容中,凡关涉外国人名、书名者,如原件译音与现在通译不尽一致处,保留原译。

书籍目录

A  阿诗玛  埃特律利花瓶(译稿)B  八月的乡村  巴黎茶花女遗事(译稿)  巴金赴朝日记  诺尔曼•自求恩断片  板门店纪事  包法利夫人(译稿)  宝船  宝马  宝石的红星  保卫延安  豹子头林冲  暴风雨前  笔征日记  敝帚集  边疆的声音  不速之客C  蚕  草莽英雄  草原烽火  茶花赋  长恨歌  朝阳花开  沉重的翅膀  船夫曲  刺绣和缂丝  从延安到北京 D K锻炼》大纲 打铁歌 大沟掌翻天记 大团圆 新四军的一个连队 东方(上部) 冬雨 读陶随录F 废墟上的纠纷 风雪 风雪人间 风雪夜归人 复活(译稿) 腹地G  嘎达梅林  高尔基传(译稿)  工作着是美丽的  公社居民点  古刹(姑苏游痕之一)  关于高尔基 H  孩子们的心  海堤上  海燕  寒食节  何为(译稿)  红菇的伞店  红花(译稿)  红楼梦(法译本)  红旗谱  红岩  淮河边上的儿女  荒野  回国以前  火车头  火光在前JKLMNOPQRSTUVWXYXZ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馆现藏手稿两万多件,皆为受赠所得。其中茅盾、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师们解放前的部分手稿保存完整;解放后十七年中面世的《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等名作手稿基本健在;新时期里作家们“换笔”之后作品量激增而手稿最锐减,进入馆藏者大多出自各种文学奖项得主之手。如果把这些手稿只作独立的“手稿”论,则它们“个性”极强,每一件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件的“这一个”——从内容看,馆藏手稿中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实用文献。文学作品手稿又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实用文件则包括书信、日记、收据、便笺……其中大者洋洋洒洒数十万、数百万言,如《家》如《子夜》如《四世同堂》;小者却只有几个字一句话,如许地山的早期日记:“风和日丽,我们九时行婚礼。”从载体看,馆藏手稿绝大多数为纸质,偶有缣帛。纸为宣纸、白报纸、三年困难时期特有的麻面草纸……最大者四尺不裁,最小者不足一掌;书写工具一般为毛笔和钢笔,铅笔和圆珠笔也有,但不多见。稿本有初稿、誊稿、修订稿,也有记录稿与抄写稿:字体有“行”有“草”有“楷”有“隶”,也有不入“书法”之门而独具一格的自由体:其中字大者如瓜如拳,字小者如豆如蚁。如今,这些异彩纷呈的手稿们都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由散在状态组合成了一个承载着文学历史的资料体系;孤立的“这一个”们随之从一般稿本变成了“文献档案”,在它们独一无二的“个性”之中,从此包蕴起了基本如下的“共性”:一是整体性。手稿,是作家们亲手用笔一勾一画在纸上写出来的文件。一旦离开了传统的纸质载体,抑或舍弃了作家的“亲笔”性,“手稿”则不复存在。这种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应该说是手稿文献与其他纸质档案的最主要区别。二是原始性。手稿的纸张、字迹、签署、印鉴等都带有特定的历史标志,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正所谓“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这种特点,不仅便于保存,而且不易涂改,比起其他形式的文件来,更能保证“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因而更具有原始文献的无可置疑的法律效力。三是文物性。馆藏手稿对作品文件形成的记录是全过程全方位的——起草、增删、添补、润色……一丝不苟,一滴不漏。这个过程也就是作家的心路历程,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量绝非印刷品所能替代。正因为如此,手稿文献的文物性和历史直观性要远胜于其他形式的纸质文献,因而在还原历史的功能上具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文献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四是鉴赏性。由于我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也由于我国传统的“书”与“写”所使用的是同一种工具同一种载体,所以我国传统文化一向把“字”“画”相提并论。当二者被一起置于艺术门类之中时,手稿的观赏性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而作家们大都国学功力丰厚,深得翰墨个中三昧;特别是文坛大师们的手稿,称之为“艺术珍品”当不为过。五是孤本性。无论怎样的手稿,世上肯定只有一份。即使由生成者本人照猫画虎重抄一遍,却也已是旧貌换朱颜并非当初的那“一个”了。这种难以再生性,使手稿成为与生俱来的“有独无偶”者而弥足珍贵。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手稿卷》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不愧珍品大系,若所有书籍设计都能这么精美就好了
  •   喜欢,但不是自己期盼的那种。
  •   很多资料非常珍贵,是首次披露,可以图片有些不清晰,主要信息表达不清
  •   有点中看不中用,出点初版影印本更好。
  •   一直喜欢手稿传递的真实感,作者的思想、习惯、文风都体现在一丝不苟的字里行间。如果能加大篇幅,全部印出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